秋天來了。
天淨沙·秋思
中國古代文人有悲秋的傳統,據說是起源于宋玉。在宋玉的《楚辭·九辯》當中,詩人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成為了最早悲秋的詩句。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詩詞對于春天都是這種悲秋的态度的,比如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就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就是完全不同的态度。
天淨沙·秋思
然而,縱覽中國古代詩文當中,我們發現,寫秋天寫得最好的,不是唐詩,不是宋詞,而是這首你我皆知的散曲。
這首散曲名為《天淨沙·秋思》,詩人名為馬緻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詩人馬緻遠
這首小令很簡單,前面的三句隻不過是意象的排列,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些意象單獨看上去不過是一個簡單的環境,然而組合起來,卻創造出了獨特的意境之美。
枯藤老樹昏鴉
這些所有的意象,無論哪一個,單拿出來,都可以代表秋天,然而當這些意象集中排列的時候,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一個讓人覺得悲傷和壓抑的秋天。
這就是意境的力量。
小橋流水人家
中國式詩詞講究的是意境之美,而這首散曲之所以寫得好,就在于他所塑造的意境是每個中國人感同身受的,是我們所可以用心去理解的。
也正是因為此,這篇《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但是秋天豐收之後的萬物凋零也是不争的事實。當凋零的秋天遇上日薄西山的黃昏,悲怆的感覺油然而生。
雖然《天淨沙·秋思》隻屬于一首散曲,但是卻具備了中國詩歌的所有藝術特征,所以,它是中國古典詩歌之中最為成熟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國式悲秋意境最美的作品。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