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做到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何做到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2 08:44:49

如何做到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來自于頻繁受挫并不斷戰勝挫折)1

育鄰夢

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來自于頻繁受挫并不斷戰勝挫折

心理承受能力,使個體面對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承受與調節自我情緒的能力,主要包括适應力、忍耐力、戰鬥力等等,心理承受能力是個人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标準。“心理承受能力”與“心理素質”一樣,是反應個人适應生活能力強弱的重要标志,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① 狹義心理承受能力。即巴甫洛夫所說:“人類大腦神經系統的耐受性大小、強弱以及興奮和抑制之間的平衡性是不同的。有的人耐受性高、興奮和抑制平衡力強,他們能夠承受較大的刺激,這樣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強;而有的人則相反,他們不能承受大的刺激,其心理承受能力弱。”② 廣義心理承受能力。可以理解為個體對挫折、對苦難等非自控性環境信息理性接納、容忍、處理的程度,即人總有自我肯定、自我鼓勵等戰勝困難的積極性傾向,總是自然地以自己的标準作為衡量事物的依據。如果事物不以自己的标準來發展,就會産生否定、排斥的看法。在這個意義上,如果一個人以絕對的我向性來支配自己,他們不能操縱不同于自己的事情,然後出現嚴重的社會不适應,也可以說他的心理承受力弱;相反,如果一個人以因勢而變、以接納的方式處理非自控性事物,他就能夠具備較強的社會适應力,進而通過經曆挫折增強其自身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的強弱是個人社會生活适應性的重要标志,一個具備強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能夠如同青松那樣曆經風霜、雨雪而不被折腰,具備強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能夠不輕易向生活低頭,才能在成長之中越挫越挫越勇、越挫越強。那麼,作為老師【包括但不僅限于家長、老師和兄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建立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呢?

如何做到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來自于頻繁受挫并不斷戰勝挫折)2

試飛才能飛的剛好

試壓循序漸進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挫折是滋生勇氣的營養”“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挫折是人生成長曆程中必須正面迎戰的。正如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都必定會翻山越嶺、跨越江河湖澤,解決的辦法就隻有一個,那就是逢山開洞、遇水架橋。成長生活中的辦法總比困難多,但是也不能将困難一下子就增大到無法承受的程度,就如同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樣,需要小步快走、先借鑒模仿、後逐步從小工程開始自主建設。教導孩子學習成長同樣如此,需要給予孩子成長進步的壓力,但是試壓過程需要“循序漸進”。

南瓜承壓的故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經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試驗。試驗人員用鐵圈将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以觀察南瓜在逐漸長大時對這個鐵圈産生的壓力究竟有多大。他們估計南瓜最多能夠承受大約500磅的壓力,實驗的第一個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壓力;實驗到第二個月南瓜已能承受了1500磅的壓力;當南瓜承受到2000磅的壓力時,試驗人員不得不對鐵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鐵圈撐開。

​最後,當研究結束測算時,這個南瓜承受了超過5000磅的壓力才産生破裂。然而,當試驗人員打開南瓜時,發現它已經無法食用,隻見南瓜裡面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刨開泥土一看,南瓜為了吸收充分的養分,以便突破限制它成長的鐵圈,它的根須都往不同的方向伸展,已延展到很遠很遠,一測量,超過了數萬英尺,結果這個南瓜的根遍布了整個花園的土壤。

南瓜尚且能力在“循序漸進”受力的情況下能夠承受如此驚人的壓力,那麼人呢?我們對自己能夠承受多大壓力毫無概念。但有可以肯定的是,人是世界上最高等級的動物,承受的壓力一定會比小小的南瓜大。因此,隻要采取适當的訓練方式與方法,擁有堅韌不拔的成長意志、志在必得的成長信念就将如同“探囊取物”,就能在社會生活中做到攻必取、戰必勝。

如何做到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來自于頻繁受挫并不斷戰勝挫折)3

練習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承壓能力是曆練出來的

生命在面對困難挑戰的時候有且隻有兩種選擇——戰鬥或逃避。人類在面對生活困苦的時候同樣隻有戰勝困難或被困難吓倒兩種結果,戰勝困難是生命延續的基礎。因為,在漫長的人類進化史中,那些不能勇于戰勝困難的祖先們已經遠去,而今天人類的後裔都是那些勇于戰勝困難的祖先一代又一代的延續下來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血脈裡流淌着的基因基礎是戰勝困難。

1、跌倒再爬起來是學習成長的常态

跌倒是生活的常态,爬起來才是生活的姿态,人生就一場穿越荊棘與泥濘道路到達夢想聖殿的旅途。成長前行的旅途中磕磕絆絆必不可少,還記得小時候練習走路的場景,有誰不是在跌跌撞撞中學會了奔跑;練習講話之初總是磕磕巴巴,不知道這個怎麼說,那個說的又不對,一會兒又在跟着壞孩子學着說髒話......

成長路上沒有常勝将軍。勝敗乃兵家常事,諸葛亮足智多謀,用兵如神,也有街亭之失;拿破侖縱橫馳騁,威震歐洲,最後兵敗滑鐵盧。唐代大詩人杜牧寫過一首滿懷豪情的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告訴人們,勝負輸赢不可預料,不要太計較成敗得失,而要以一種不生氣的心态去看待。勝利了固然萬分欣喜,但不能夠驕傲,驕兵必敗;失敗了,雖然十分難受,也不應該氣餒,隻要繼續努力,卷土重來也說不定啊!

《真心英雄》

在我心中 曾經有一個夢

要用歌聲讓你忘了所有的痛

燦爛星空 誰是真的英雄

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

再沒有恨 也沒有了痛

但願人間處處都有愛的影蹤

用我們的歌 換你真心笑容

祝福你的人生從此與衆不同

把握生命裡的每一分鐘

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不經曆風雨 怎麼見彩虹

沒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裡每一次感動

和心愛的朋友熱情相擁

讓真心的話 和開心的淚

在你我的心裡流動......

人們常說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能夠經曆跌倒再次爬起來前行的人才能夠見到雨後的彩虹、才是真英雄、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楚漢之争中的劉邦,多次被對手打的七零八落、潰不成軍,但是他能夠知人善用最終一次又一次扭轉敗局,問鼎華夏江山;相反,項羽則憑借個人勇猛極少經曆失敗,前期事業發展的順風順水、未曾品嘗過挫折的苦澀。最終被漢軍圍困垓下、兵少食盡,忽聽四面楚歌并最終“霸王别姬”,一代将星就此隕落。

如何做到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來自于頻繁受挫并不斷戰勝挫折)4

教育賦予成長的信心與承壓能力

2、教育降低成長試錯成本,賦予生命承壓能力

教育活動的終極目标是賦予孩子們認知世界、融入群居生活的本領,引導孩子适應成長環境并習得從環境中獲取成長養分的能力。俗話說:“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時幾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們沒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沒有信仰差别,無貧富、貴賤之分。但是,随着成長時光的變遷,社會生活中無論以多大的區域做對比,都不可避免的産生窮人和富人之分、貴人和賤人之差,還有愚人和賢人之别。造成這些差别的根源,就在于他們出生之後從父母那裡繼承了不同的生活、學習習性,在與父母朝夕相處的生活中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習慣給自己的生活添上了習慣的印記,比如飲食習慣、作息習慣、文化語言習慣......從父母那裡模仿的生活習慣影響着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态度、對待學習的态度、對待世界萬物的态度,造成了每個人不同的人生行為習慣、不同的人生性格。教育節省了每個人親自去試探生活、認知世界的時間和物質成本,前人總結的生活智慧能夠更好的幫助每個人成長、成才,讓更多人能夠“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

“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裡。”“天下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是變化的,人類社會同樣随着時光流逝而變,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知識、新技術被創造,這一切都源于人性對成長的不滿足,人們在不斷的追求更好。“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諾基亞:我們并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柯達曾經統領全球的膠卷巨頭倒在了自己開創的數字技術之手。時代在進步、曆史在向前發展,隻有樹立危機意識、适應時代的潮流,不斷試探、創新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未來很有可能沒有穩定的工作,不斷學習、試探、創新将是擁抱時代進步的主旋律。

教育授予人們智慧知識,更賦予人們适應生活的智慧,是人們習得心理承受能力的試驗田,比如學習成長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如願,學習任何一項技能都必須經曆無數次的“刻意練習”;成長中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成為第一,成長中随時都有人在超越我們,隻有不斷奔跑才能保持相對成長位置不變;生活不是一個人的随心所欲,每個人都必須與同伴兒通力協作才能獲得更好.....“諾貝爾獎”是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獎項,“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一直被人們所崇敬。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記者問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呢?"這位白發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是在幼兒園。" 記者感到非常驚奇,又問道:"為什麼是在幼兒園呢?您認為您在幼兒園裡學到了什麼呢?"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兒園裡,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認為,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俗話說,“育林先育苗,育人當育小。”“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教育打開人生成長的“心門”、用智慧知識的“星光”為孩子指引成長方向,運用道德與律法标準為孩子修剪枝葉。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學習并不局限于知識,更需要全面提升個人适應社會生活的綜合能力;教育的内容并不隻限于課本,課本是對生活智慧的總結和彙編,最終仍然需要回歸到生活之中。教育傳授給孩子們社會中已經成熟的智慧知識,更為孩子們通過現有智慧知識組合、創造指引方向。

如何做到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來自于頻繁受挫并不斷戰勝挫折)5

實踐提升成長信心

在生活中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俗話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雖然人是天生的學習“專家”,但是天生懶惰也是人的天性。人類的學習成長必定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被監督、能感受到即時的成長反饋的情況下才能“持之以恒”。因此,無論在什麼時間家長和老師為孩子營造學習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監督、給予孩子必要的成長反饋都非常重要。

1、營造恰如其分的學習成長環境

環境是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基礎,每個人都必定生存在相對特定的環境之中。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生成長起着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我們能夠看到曆史上的很多名人多有“紮堆”現象,從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百家争鳴”,隋唐初期的“關隴貴族集團”,文學史上的時代性代表作唐詩、宋詞、元曲,商業史上的晉商、徽商,到今天全國不同地區的商業帶、城市群,無一例外都具有“群聚效應”。無論是人才湧現、文化導向,還是政治、商業行為都特崇拜“人多力量大”,也就是時代與環境弄人。《孟母三遷》告訴我們為孩子選擇好的成長環境是教導孩子成長成才最好的方式和方法,每個孩子的成長活動都與他所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

人生的成長行為是可塑的,這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基礎,也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孩子就如同一顆種子,充滿了生長力量與無限的成長可能,父母的愛育将孩子帶到人世間,為孩子開啟了成長之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動的起點、基點和終點。家庭是社會中最小的組成單元,是社會協作的根基,每個人都成長于一個特定的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指特定家庭中,父母及其成年家長對未成年孩子、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影響成長所進行的教育互助活動。其目标在于為人生的成長自理能力、生活行為習慣打基礎,是為孩子接受學校系統性教育打基礎的活動。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家庭是個體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第一個接受教育的場所,人生在家庭中開啟學習成長的第一課;家長【父母或監護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老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幾乎從夫妻雙方決定共同養育一個孩子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人生的成長來自于對所見外界事物的模仿、吸納、再創造,孩子學習成長的基礎就是模仿、模仿他們所能接觸到的行為習慣。教學活動的本質就是一個人用自身的言行引導另一些人成長、進步的活動,孩子的學習成長幾乎全來自于對家長、老師、同伴的行為模仿。原始社會沒有文字,人們的成長活動隻能通過言傳身教,因此男孩跟着父親學習捕獵、女孩跟着母親學習采摘并且照顧家庭;農業社會有了進一步的社會勞動分工,但絕大部分還是“子承父業”,農民的兒子學習播種、漁民的兒子練習打魚、貴族的孩子模仿着父母的樣子治理國家......工業革命之後,社會勞動生産力的進一步提升,對于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使得社會開始重視對勞動力的培養,義務教育得以在全世界普及。每個孩子都擁有了學習、掌握人類文明的平等權益,是個體身份躍遷變得更便捷。但是,每個人的成長依舊未能逃脫環境的制約,比如亞洲孩子與歐洲孩子的成長環境完全不同、中國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成長環境差距也不是一點點......家庭是孩子成長環境的最終奠定者,是每個孩子成長正真的起跑線。

人都有争強好勝的成長心理,每個人都期待在社會生活中追求與同伴之間的成長“相對優越感”。因此,學習同飲食一樣會出現“人多飯菜香”的現象,人們都會追所謂的學習熱點,比如每過幾年就會出現一些熱門科目,而某些原本的熱門科目會變成冷門科目。學校教育就為孩子們搭建了目前為止最佳的成長環境,學校教育不僅打破了各宗派教學的知識邊界,讓人們能夠在同一個系統性的場所之内學習到語言文字、數學、曆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幾乎所有人類已知的智慧知識。而且,還為同齡學習成長中的孩子們建立了相對公平的“攀比”性學習環境,讓大夥兒能在學習成長路上“一較高下”,實現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2、時刻監督孩子的學習成長

家長和老師是孩子人生成長曆程中的領路人,同時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監護人”,對孩子的成長行為進行監督,即時矯正孩子成長曆程中那些與社會道德和律法标準不相符的行為習慣,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家長和老師按照道德與律法标準為孩子成長行為修剪枝葉。家長和老師監護起了孩子成長曆程中導師與“監斬官”的雙重身份,對孩子的成長行為做引導同時矯正孩子不符合社會行為道德、法律準則的行為。

人們常說:“玉不琢不成器,樹不修不成才。”質地精良的玉石不經過雕琢是不會自成具有收藏價值器物的,樹木再好不經過加工也不能成為上好的建築材料,樹苗在自然成長狀态下通過修剪枝葉能夠獲得更好成長、成才的機會。孩子自帶成長能力,擁有無限的成長能力,但是每個人的成長都會随環境的變化而變、人性是可塑的。因此,教育活動才有意義和價值,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孩子成長塑形,讓他們的行為習慣符合社會公認的社會道德價值觀。教育孩子不僅僅要授予他們文化知識、融入集體社會生活的智慧,還需要引導他們臣服于社會公共的道德與律法之下,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對其行為習慣加以修剪,使他們的心性符合社會道德與法制标準。

常言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生成長必須經曆漫長的磨砺與被修剪才能成才,父母是陪伴孩子一生時間最長的人,在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曆程中父母不僅給予孩子成長的物質保障、引導他們養成熱愛生活的行為習慣;幫助孩子将從生活中積攢的知識穿起來,讓它們成為真正指引孩子人生成長的智慧;還要根據社會道德規範與律法準則為孩子的成長把脈,幫他們修剪不符合道德、律法的行為習慣。家庭教育育德、生根,根基健壯生長才能茁壯,才能頂天立地、才能枝繁葉茂、才能“瓜甜果香”,成為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中堅力量。

人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無法看清自己,在成長上如果沒有來自外界的監督與評價,個人行為将如同水流“順勢而下”。生活中的人們之所以嚴于律己的高标準要求自己,就在于每個人的成長行為時刻都被無數雙眼睛看着,正所謂:“你在橋上看風景,在别人的眼裡你也就是風景的一部分。”人生成長的優勢動力來自于追求相對同伴兒的成長“相對優越感”。因為,社會生活中地位高的人能夠獲得更多成長資源、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

如何做到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來自于頻繁受挫并不斷戰勝挫折)6

遊戲反饋促進成長

3、給予孩子即時的成長反饋

世界上的一切運動都是相對的、力的作用也是相對的,成長活動同樣需要在能夠得到及時反饋的情況下才能長久、可持續,成長反饋就如同給汽車加油過後的動力反饋。如果一輛汽車加油之後不能獲得即時的動力反饋,那麼駕駛員勢必放棄對它,因為無論怎樣加油它都一樣就少了駕駛樂趣。同理,成長活動也是如此,如果感受不到足夠的成長反饋,那麼孩子同樣會失去學習的樂趣。這也就是學校教育中階段性測試、期中考試、升學考試存在的激勵價值。試想所有的學習活動都不考試,要等到參加工作之後才能檢驗童年學習的情況,那麼還有誰能夠“學而不厭”呢?

感知到成長進步清晰的腳印才能“學而不厭”,成長腳印就是自己相對與同伴的成長排名、獲得獎勵次數的多寡、來自同伴的認同和贊譽,也就印證了“人多飯菜自然香”。激活孩子學習興趣的辦法就是給予他們找到學習路上的同伴兒,讓同伴兒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讓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馬拉松”之路上随時都能找到與自己同步的團隊,有團隊前進之路才不會掉隊。因為,人類所進行的一切運動都屬于相對運動,學習成長也不例外,學習進步是自己今天相對昨天的進步,成長、成才是相對同伴兒獲得了更多來自社會的認同與贊譽。

《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學而不厭”意思是學習沒有滿足的時候,比喻非常好學。然而在無論是在物質匮乏的年代還是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真能做到“學而不厭”的人是極其稀少的。因為,學習并不像飲食和穿衣那般,能夠即時見效、不能解決當下的溫飽問題。同時,生活中人們因食物缺乏而感到餓、缺少了水會感到渴、缺少了休息會感到困,這些都是缺乏已經發生之後神經系統給予的反饋。知識同樣如此,隻有“書到用時方恨少”,對于童年期、生活被家長周全照顧的孩子很難感受到知識對生活的價值與意義。

孩子熱愛學習的基礎是有促進學習的環境和學習氛圍、有來自外界的持續監督和促進、有能夠即刻實踐驗證知識有效收益的機會,正是基于此現代學校應運而生。學校創造了專注學業的學習環境、學生之間相互“攀比”學業共同促進的學習氛圍;提供了來自專業老師的授課監督,采取了考評測驗、排名評優等一系列促學手段;學校提供了與社會對接參與實踐檢驗知識的機會,學校與學校之間也會通過運動會、各種賽事綜合檢驗孩子們的學習情況,讓孩子們有機會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查找自己與同伴之間的學習差距。學校是孩子們學習成長過程中的小社會,它讓孩子們能清晰看到自己成長進步的清晰腳印、看到自己與同伴之間的成長差距,運用孩子之間追求成長“相對優越感”的攀比心态,以不斷促進孩子們釋放學習潛能量、發掘新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學而不厭”的目的。

4、教導循循善誘

提升孩子學習成長曆程中的心裡承受能力,就必定離不開生活,隻有能夠經受住生活時間檢驗的處置辦法才是有價值的。 ① 适度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制造困難。心裡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其根本就在于他們所經曆過的事情太少、生活過得太順利,或者所有成長事務都被家長都安排好、代勞了。面對孩子的學習成長,作為老師要适度的為孩子的成長設置障礙、制造困難,讓他們需要自己動動腦筋才能獲得某些東西,比如給予完成學習任務的孩子小紅花、讓孩子自理部分生活實踐......② 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學習成長心态。生活就是化解一個又一個成長的困難,積極、樂觀的心态才是戰勝它們的法寶,老師就是孩子學習成長中的榜樣,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您都需要為孩子示範如何以積極樂觀的方式去應對它們,為孩子樹立好榜樣;③ 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孩子進行成長教導的最終目标就是賦予孩子們獨立适應社會生活、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無論您情願或者不情願,他們終有一天必将離開您的庇護而獨立生活。因此,教導孩子學習成長需要根據孩子自身的學習成長能力給予他們“自治”,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方式去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并最終實現完全放手。教導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陪伴孩子完整經曆:你看我做——我做你學——我教你做——你做我看——你自己做,就是幫助孩子完成從“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到“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成長過度。因此,教導孩子學習成長就如同放風筝,您不能操之過急一下子把尾線全都給放完了、也不能緊握着尾線完全不放,您需要做的就是因風筝飛行的高度、風向等綜合因素,因勢利導的調整手中系着風筝的尾線,為它們自由翺翔“掌舵”。

如何做到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來自于頻繁受挫并不斷戰勝挫折)7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曆風雨。對于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 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裡教育服務生态圈。

如何做到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來自于頻繁受挫并不斷戰勝挫折)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