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編者按:
野豬下山了!“猴紙”到我家陽台了!野生動物進城的消息頻現社交媒體。事實上,我們身邊居住着衆多本土野生動物,它們與我們為鄰,我們卻鮮少了解它們。了解、友好、相伴,萬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新華日報·交彙點聯合江蘇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南京市水産科學研究所、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等推出“秘境之眼·人類之友”日曆專欄,帶您一起通過紅外相機、動物觀察者等的視角,去關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動物鄰居”。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家園的生存基礎、生機所在,每到節氣日,我們還将邀請節氣官來進行當日的特選推介播報。今天,一起來認識河蚬(xiǎn)。
約一枚硬币大小
河蚬有着黃蚬、沙螺、沙喇、蝲仔等俗名,形狀如蚌,但比蚌小很多,全長約3厘米,個體通常僅一枚硬币大小。
它們的殼面呈棕黃色、黃綠色、黑褐色或漆黑色。殼面顔色與栖息地環境及年齡有關,略帶光澤,如同大樹年輪一樣具有同心圓狀的生長輪脈。它們的殼内面是白色或青紫色,較為光滑。
河蚬有短短的韌帶,在水中會伸出至殼外。它們有發達的絞合部,一旦遇到外界侵擾或感知到危險來臨,它們就會将韌帶收回,緊閉絞合部,躲回堅硬的殼内。
生長快繁殖力強
河蚬栖息于江河、湖泊、溝渠、池塘内,多選擇生活在水流交彙的泥沙底質中,穴居水底泥土表層。它們以攝食經鰓過濾的浮遊生物為生,例如矽藻、綠藻、眼蟲、輪蟲等,這屬于一種被動的攝食方式。
它們廣泛分布于我國内陸水域,物種數量豐富。河蚬三個月可達性成熟,一年四季皆可繁殖,生殖旺期是5月至6月。它們生長快繁殖力強,湖域人工養殖産量高。
入藥入菜皆宜
河蚬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是十分常見的食用雙殼類動物。除鮮食外,河蚬還可以加工成蚬幹、罐頭、凍蚬肉等。
此外,它們還有入藥的功能。“化痰止嘔,治吞酸心痛及暴嗽。燒灰,治一切濕瘡,與蚌粉同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介紹河蚬的藥用功能。
養殖3年及以上的河蚬,其殼還能用于制作工藝品。河蚬還可作為觀賞貝類飼養,可成為水族箱中的“過濾器”,它們會吃掉水中的單細胞植物、微生物,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采寫:劉春
美編:楊曉珑
圖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
編輯: 金亦炜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