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之後,世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即便此時的中國依舊是封建社會,甚至實行半開放政策,依舊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
鐵路、工業等,讓世界日新月異。1840年,第一台蒸汽汽車被發明,這讓不少事情具備了可能性。火車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産生,當然,火車必然是伴随着鐵路相輔相成。
1875年到1876年,英國在上海鋪設了長達14.5公裡長的吳淞鐵路,這被認定為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那中國的鐵路史應該就此算,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早年,河南一位農民上山幹活的時候,被凸起的物體絆倒。當回過頭看地面的時候,地面上并沒有想象中的石塊,而是整齊、粗細差不多的木頭。但是看木頭的年份,誠然不是現在的。這倒是一件稀奇事,村裡人一傳十、十傳百,也就傳遍了。不少人覺得這個鐵路上的枕木十分相似,就将此歸定為“鐵路”。當然,這隻是一種戲稱。雖然是戲稱,還是招來了有心人的觊觎。比這些人動作更快的,還有考古學家。
農民發現“鐵路”的故事越傳越廣,專家自然不會錯過。當專家趕到現場之後,進行了仔細摸排。專家們最開始以為這是墓穴的甬道,但是經過一番檢查之後,卻沒有發現任何古墓。
這究竟是什麼?通過測量,這些木頭的間距、長短都十分符合古代馬車的規格,這是否和馬車有關呢?
秦朝馬車,最具代表的,應該是秦陵一号出土的銅馬車。秦陵一号銅馬車為“立車”,是古代單轅雙輪車并按照秦代真人車馬1/2的比例制作。這輛車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大、結構最複雜、蓮花關系最完美的古代車馬,被稱為“青銅之冠”。當初這輛馬車出土的時候,已經成3000多塊碎片,經過長達8年的修複,青銅之冠才被修複。
從影視劇、照片中,能看到馬車的一般形狀固定,并且有車輪。和傳統意義上的火車相比,馬車隻不過體積小一點。并且鐵路被車輪取代,但在清朝,也有“馬拉火車”出現。那是否就能表明這就是秦朝特有的軌道?一種原始“鐵路”呢?
按照當時的技術來說,“鐵路”的可能性并不大。因為鐵路的存在,不單單隻是鋪設那麼簡單,還要從受力、緊密程度等多個方向考慮。但若是說這隻是觀光型鐵路,還是有可能存在的。
當然,除了木頭的實際運用讓人好奇之外,木頭本身也就存在一定的神秘性。先秦至今兩千多年,而一般木材的壽命不過幾十年。當落葉歸根之後,木頭也會随着時間逐漸腐蝕,成為過去式。但是這些木頭,存在時間逾兩千年,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迹。在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後,木頭上面并沒能發現更多有價值的線索。
這些木頭究竟是幹什麼用的?為何能保持這麼久不腐?諸如此類問題,也是需要考古學家去破解的。
除了木頭本身,我們還可以來窺探一番秦朝的生産水平、社會形态。秦朝作為我國的第一個封建王朝,具有不可比拟的意義。在兵馬俑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尚未打開的秦始皇陵,都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全新的秦朝。原本被視之為短命王朝的秦朝,在曆史上流光溢彩、大放光芒。
秦兵馬俑的壯觀、秦始皇陵的神秘,加之發現的秦朝“鐵路”,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不同于我們認知中的秦朝。這或許正是考古的魅力,正是一次次考古、一次次發現,才讓我們看到了這背後的隐秘和神奇。相信在不久,考古專家能夠發現“鐵路”的秘密,讓世人再一次震撼于華夏文明。
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于今日頭條首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