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 張一鎏 日前,由普華永道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推出的《新機遇 大未來——專業人才流動助力深港融合發展》報告發布,就深港兩地不同背景、不同階段的人才交流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并依托人才的流動融合,反映他們帶動深港兩地經濟産業融合的成果。
調查數據
關于在深港人對深圳吸引香港人才的政策,六成受訪者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
深圳市委大灣區辦(市政府港澳辦)副主任何新紅出席本次報告發布會并緻辭。他表示,近年來深圳陸續出台了一批推動深港澳人才交流的政策措施,從學習、就業、生活、創業、金融等多方面為各類港澳專業人才在深圳的生活與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并依托前海、河套等重要合作平台,為高層次、專業化、國際化的人才在深圳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與發展平台。未來,深圳還将打造更多優勢環境,出台便利人才流動的政策措施,為港澳人才來深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和便利條件。
據了解,《新機遇 大未來——專業人才流動助力深港融合發展》報告通過問卷調查、深入訪談、案例分析等多種方式,研究專業服務從業人員在深圳和香港兩地的工作經曆,以及他們提供的服務為深港帶來的變化,解析專業服務業是如何促進政策、人才、标準、技術等要素在深港之間流動融合,從而使深圳和香港攜手領跑大灣區專業服務,并依托人才的流動融合反映深港兩地經濟産業融合的成果,繼而推進兩地共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全球經貿往來的曆程。
本次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258份,主體廣泛,覆蓋各行業的深港人才群體,包含審計鑒證服務、金融服務、專業服務、信息技術、制造、教育、醫療、政府等多個領域,其中專業服務業人群占絕大多數,比例高達72%。在調查對象中,所有受訪者中小于25歲人數占31%,26-30歲人數占37%,香港人才占比62%,内地人才占比38%。在深圳工作時長在3年以内人數占比68%,工作時長3-5年人數占15%,5-10年人數占6%,10年以上人數占11%,新生代中青年群體占更高比例。
調研結果顯示,98%的在深港人對深圳吸引香港人才政策表達了正面态度,其中60%表示滿意甚至非常滿意,也同時反映出深圳對港人才政策在實施方面覆蓋人群還存在一定努力空間。
發展方向
可針對不同人才推出點到點服務,形成政策、平台、專業服務機構的“組合拳”
今年,深圳市發布的《深圳市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确了“把深圳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服務經濟中心城市”,深港兩地便利的人才跨境融合與流動變得更加重要。 近年來,深圳緻力于打造港澳人才融入内地“第一站”,在對港澳引才政策方面持續加碼。
人才政策作為舉賢納士、招攬群才的制度性保障,在落地實施的過程中需要特定平台和專業服務機構的共同努力,打通服務人才的“最後一公裡”。其中各級政府和政策支持下的創新創業平台發揮孵化器和産業聚集功能,專業服務機構則可針對不同階段、不同類型人才推出“點到點”的服務,最終政策、平台、專業服務機構形成“組合拳”,聯合打通深港、甚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流動的壁壘。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就是其中一個示範性平台。夢工場建立深港合作管理的工作機制,借鑒香港的成功經驗并采用香港及國際企業提供的高質量服務,整合香港及國内外一多家知名創業孵化器、院校、行業組織、專業機構,并成立夢工場創投引導基金提供金融支持,以“創新型國際創客社區”為理念,打造了獨具前海特色的“港味”創新創業生态圈,支持和培養港澳國際青年在深創新創業。截至2022年6月30日,夢工場累計孵化團隊601家,其中香港團隊311家,占總數一半以上。
專家聲音
深港兩地在人才流動的資格認證等方面,仍需進一步研究落實
在報告發布會現場,與會專家也就深港人才流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強調,增強流動性是促進深港人才發展的關鍵,人才的流動性能夠為社會帶來活力,也是産業升級的基礎,但其創新的難度也較為複雜。“在人員的流通方面,深港尚未實現如深港通、理财通和債券通為代表的資本流通和以醫療器械為代表的特殊行業流通中施行的管道式的流動,未來深港兩地在人才流動方面的資格認證的問題、稅收問題和通關等問題,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落實。”他說。
普華永道中國香港地區及大灣區ESG主管合夥人兼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方蘊萱表示,融合應該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制度銜接的基礎上。如何讓香港了解内地,是香港特區政府、香港會計師公會以及普華永道這樣的專業服務機構大力推進的議題。例如,香港特區政府于2021年1月公布推出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内地城市工作;深圳政府亦在2022年7月推出服務港青十大措施,主要圍繞拓展深港青年交流、搭建深港人才供需平台和解決港青居住需求的三大方面,以推進灣區青年事業發展,并整合深港青年人才和資源優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