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養殖基地内一排排大棚整齊排列。 谷華 攝
(新春走基層)鹽城“80後”小夥回鄉創業養水蛭 走出别樣“蛭”富路
中新網鹽城2月13日電 題:鹽城“80後”小夥回鄉創業養水蛭 走出别樣“蛭”富路
作者 于從文 谷華 顧名篩
“水蛭現在處于冬眠期,不吃不喝。”2月13日,在江蘇鹽城大豐區白駒鎮窯港村的養殖大棚内,39歲的楊傑從養殖水箱裡撈出幾隻水蛭展示給記者看,講述他的“蛭”富經。
“在外面打拼多年,就是想回老家做點事情,帶着鄉親們一起增收緻富。”楊傑說。
大棚内的養殖水箱。 谷華 攝
楊傑是土生土長的江蘇鹽城大豐人,2007年,他從南京工業大學畢業,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分别在蘇州昆山、南通海安等地從事餐飲和房地産行業,生意小有成就。
2017年,他偶然在一次政府的招商推介上接觸到水蛭養殖專家,得知水蛭的養殖技術要求雖高,但利潤可觀。楊傑意識到這個行業很有前景,便決定在連雲港先做養殖試驗,當年就成功了。
2019年,他了解到家鄉支持返鄉創業的一系列政策,毅然回到家鄉,創辦江蘇中傑仁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立志開辟出一條與衆不同的“蛭”富路。他在大豐白駒鎮窯港村流轉土地250畝,投資5000萬元新建連棟大棚及箱體,用于水蛭生态高效養殖。
“水蛭就是我們農村人常說的螞蟥,大家常見的螞蟥是吸血水蛭,也叫醫蛭。我養殖的是寬體金線蛭,它不吸血,但藥用價值一樣很高。”楊傑說,曬幹的水蛭作為中藥藥材,對治療腦血栓、心髒病等疾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近年來,水蛭也成為高級護膚品生産的重要原料。
楊傑在查看水蛭。
走進水蛭養殖基地内,一排排連棟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内擺放着一列列塑料水箱,一條一條金黃色的水蛭蜷縮在水中冬眠。楊傑介紹,每年5月至10月是水蛭從幼苗到成熟的完整發育期,水蛭在成長期會不斷蛻皮,它還怕光,白天躲在水箱裡的草叢中,夜裡出來活動。
水蛭發育成熟後,需要把它曬幹才能出售,這時就需要大量人工。“基地吸納了村裡50名村民在這裡務工,村民一年正常能有3萬多元的收入。”窯港村黨總支書記楊金豔介紹,基地不但吸納了當地村民務工,每年還給村集體增加不少收入。
寬體金線蛭的主要食物是螺蛳,在水蛭的成長期,養殖基地需要大量的螺蛳供應,這讓周邊的群衆“錢袋子”鼓了起來。“我們這裡水網密布盛産螺蛳,夏季我每天都能撈100多斤螺蛳,按照一元一斤的價格賣給養殖基地,一個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62歲的窯港村村民李大爺說。
曬幹後的水蛭,便能成為一味中藥,同時也是治療腦血管病、心髒病藥的原料,目前每公斤價格在1800元左右,依然供不應求。“2021年銷售額約2000萬元。”楊傑說,基地擁有水蛭養殖、培育和幹品加工技術,養殖的水蛭銷往全國各地,都是大型藥廠上門采購,自己不愁銷路。
寬體金線蛭。 谷華 攝
水蛭養殖看似簡單,實則裡面有很多技術難題和風險。“最怕水蛭發生水腫病和腸炎,而且無藥可治,隻能提前預防。”楊傑說,目前基地和南京林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都建立了合作,經常邀請專家前來指導。同時,養殖基地還和江蘇省農科院合作,試驗“稻蛭共養”新模式。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楊傑計劃繼續擴大養殖面積,流轉土地1500畝左右,以水蛭養殖為抓手,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在穩固以水蛭和水蛭素應用領域的市場前提下,建成國家級中藥材基地及一體化醫藥生物科技企業。
曬幹後水蛭。 顧名篩 攝
楊傑還成立了水蛭養殖專業合作社,準備采用“合作社 農戶”的運營模式,把自己的“蛭”富經向周邊村民推廣,通過統一供苗、統一養殖技術培訓、統一提供餌料、統一水體維護指導、統一疫病防控指導、統一回收加工“六個統一”确保養殖戶養得成功、不愁銷路,帶動鄉親們走“蛭”富路。
“說得好不如做得好,我希望通過合作社的發展,帶動更多鄉親共同發家緻富。”楊傑說,基地全部投産達效後,可用勞動力80人至100人,預計年銷售額3000萬元。(完)
【編輯:張燕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