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橋真實故事?“從前有個老伯伯,年紀活到八十八,早浪相八點鐘起來,乘八路電車,跑到八仙橋,買了八碗八寶飯,一共用脫八塊八角八……”這首滬語童謠,上海人家喻戶曉可八仙橋究竟在哪裡?,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八仙橋真實故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從前有個老伯伯,年紀活到八十八,早浪相八點鐘起來,乘八路電車,跑到八仙橋,買了八碗八寶飯,一共用脫八塊八角八……”這首滬語童謠,上海人家喻戶曉。可八仙橋究竟在哪裡?
八仙橋,既不是路名,也不是一座橋,核心位置位于如今黃浦區西藏南路大世界附近。那裡以前是上海最熱鬧的商業中心,也是海派中醫重要發源地。據記載,當時在那片區域,幾乎隔幾個門面就挂着一塊中醫招牌。時至今日,各個流派創始人和傳承人闖蕩上海灘的故事,依然為人所津津樂道。
享譽上海的一大中醫骨傷科流派——石氏傷科,就和黃浦區有不解之緣。石氏傷科療法傳人在1870年由江蘇無錫遷至上海,在熙熙攘攘的八仙橋開業接診。相傳在1934年,南派武生蓋叫天在上海大舞台出演《獅子樓》,一次表演中從兩丈多高處跳下時身形未穩,落地時右腿“咔嚓”一聲發生骨折,蓋叫天硬撐到這一幕完全落下,便一頭栽倒在地。可演出還未結束,怎麼辦?人們打電話請來石氏傷科第三代傳人石筱山救急。石筱山為蓋叫天進行了斷骨整複、理順經脈、消減腫脹,并用夾闆固定。短短幾分鐘,蓋叫天即回到舞台繼續表演。
事後,這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不胫而走,于是石筱山這個名字便名揚滬上。到20世紀40年代,上海灘的每個三輪車夫都知道石氏傷科診所在哪兒,診所幾乎每天都要接診三四百人,其中還有不少人特意從外地趕來,半夜就在門口排隊求診。
如今,石氏傷科在位于黃浦區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黃浦分院蓬勃發展,2007年入選上海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2008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除了石氏傷科,黃浦區還有施氏傷科。施氏傷科來自江蘇海門,1939年第五代傳人施維智來滬開業,奠定了施氏傷科“滬上傷科八大家之一”的名頭。1958年,施老放棄私人開業的豐厚收入,進入公立醫院工作,并無償貢獻出施氏家族代代相傳的秘制膏藥方以及整套施氏理傷方法,轟動了當時整個上海灘。1985年,年近七旬的施老集聚一批同道,創建了如今的黃浦區香山中醫醫院和該院骨傷科。如今,施氏傷科第六代傳人吳雲定深得施老真傳,尤擅長運用施氏手法。
20世紀70年代,上海跳水運動員葉峰跳水時不慎損傷頸部,導緻頸椎1節、2節半脫位。正在準備緊急手術的當口,陳中偉院士會診建議請吳雲定先行嘗試手法整複。經過仔細閱片,吳老即在手術室進行了手法複位,30秒後隻聽見一串清脆的“咔嚓”聲,患者寰樞關節便複位了,避免了手術治療。目前,施氏傷科依然在香山中醫醫院煥發蓬勃活力,已傳承至第七代,入選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如今,中醫越來越受到國人的喜愛和信任。黃浦區作為海派中醫的重要發源地,一直努力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積極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
來源:作者:茅冠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