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接着介紹早期浪漫主義代表人物
——法國作曲家柏遼茲。
01
之前我們介紹了他的标題交響曲《幻想交響曲》,今天我們來介紹他的另外兩部交響樂代表作品。
柏遼茲的第二部交響作品是為中提琴和管弦樂隊而作的交響樂《哈羅德在意大利》(1834),這是根據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長詩《哈羅德漫遊記》的四個場景而作的,共有四個樂章,主要主題由獨奏中提琴奏出,有些像協奏曲的寫法,但獨奏者并不像一般協奏曲那樣突出。
據說帕格尼尼因此而拒絕演奏它(這部作品受帕格尼尼委托而作,但未按委托寫成小提琴協奏曲。中提琴時而獨奏,時而助奏,時而和樂隊交融,意在刻畫哈羅德這位孤獨的浪漫主義藝術家的形象)。
實際上樂隊的處理也有些像室内樂,中提琴的旋律也運用了一個固定樂思,在各樂章中反複出現,與樂隊的其它主題完美地結合。末樂章對前面樂章的主題作了總結。
02
五年後的1839年,他寫出了他的戲劇交響樂《羅米歐與朱麗葉》,他認為莎士比亞代表了詩意的語言的頂峰。莎翁的戲劇表情的真實和形式結構的自由在柏遼茲的心靈中得到了直接的反響。他在樂隊中像貝多芬那樣運用了合唱和獨唱,整個作品共有七個樂章,聲樂出現在前奏和其它三個樂章中。
作品既保持了古典交響曲的一些特點,又像是一部沒有舞台表演的歌劇。在總譜的前言中,作者闡述了作品的标題,可以看作《幻想交響曲》的标題思想的延伸,其中“瑪珀仙後”的諧谑曲尤其富有浪漫主義的神奇想象。
在表現羅朱愛情與死亡的兩個場景時,柏遼茲采用了無聲樂的純器樂語言。他在前言中指出,器樂的語言更豐富、限制也更少,對于他的表現目的來說,這是無可比拟的更有力量的手段。
- 配音 -
樊子慕
- 文字 -
潘潔
- 策劃 -
王波、王豐、周宛鹿、李澤召、薛澤旭
- 編輯 -
張娴、潘娴、郭周帆、徐君宜、張玉、羅麗敏
- 排版 -
林勝潔,周詩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