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過後,為了看太平壩的雲海,早上4點鐘從豐都縣城出發,沿着豐武公路,走三建鄉,過龍河鎮,來到武平鎮,這時天已經大亮了。我們在武平鎮稍作休息,然後汽車沿着雪玉山的盤山公路快速向山上行駛,盡管沿途美景讓你心曠神怡,我們也無心領略。剛駛完上坡,一段平緩的水泥路帶着我們向太平壩的方向馳騁,生怕太陽出來後,陽光會把雲海曬跑。
翻過山來,映入眼簾的就是太平壩上空的白色雲海。厚厚的雲海把太平壩遮擋得嚴嚴實實,像一床巨大的白色綢緞包着厚厚的棉被蓋在太平壩的上空。仿佛是怕太平壩人民着涼似的。原本我們也感覺絲絲寒冷,見到這如此美景,頓時覺得全身溫暖如春。
當你置身于山頂,一縷縷白色雲霧,像輕紗樣被微風徐徐吹送。不大一會,像棉花一樣的白雲彌漫了你的周圍。隻需兩手一合擾,就能抱滿一胸懷。
眺望整個雲海,周邊隻露出一個個高高的山尖。像茫茫大海中的島嶼,使人感到如入仙境。
一眼望去,在崇山峻嶺間,一片煙波浩瀚的景象,看那懸崖峭壁也有雲霧缭繞。太平壩的雲海真白,像一匹匹白色的錦緞、像一堆堆積雪、像一車車棉花。真是不識太平真面目,隻緣雲霧漫山中。
此時,太陽快要升起來了,我們還想親自目睹彩色雲海的芳容。
隻見霞光萬道,瑞氣千條,緩緩升起的太陽把紅色的光芒照射在雪白的雲海上,廣闊的山尖上也塗上了一層層鋒紅的油彩。我們的身上也有了朝霞的顔色。原來的白色雲海瞬間變了淡紅色的雲海,看起來好像是直通“天宮”一般。真是太美了,美得讓人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詞
這樣的美景使人頓足圍觀,讓人流連忘返。
豐都縣太平壩鄉地處武陵山區腹地,與石柱,彭水接壤。近年來,當地政府和人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加強生态保護力度,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350天以上,已成為重慶主城區市民盛夏避署地之一。因為有了這麼高的森林覆蓋率,才是産生雲海的基本條件。
雲海形成的三個條件是:有充分的水汽、有使水汽凝結的空氣冷卻、有促使水汽凝結的凝結核。三者缺一不可。有此地方的雲海要下雨了或者下雪後的第二天早上才會有雲海出現,而太平壩的雲海不需要下雨或者下雪都能看到雲海,這是因為太平壩有85%的森林覆蓋率,林下土地水分十分充足,潮濕,森林和植被有保水保濕功能。所以太平壩經常會出現雲海景觀。
還有就是太平壩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有冷卻水汽的功能。因為在六,七月的署熱天晚上還要蓋被子。這也是雲海形成的必要條件。
雲海中的景物往往若隐若現,模模糊糊,虛虛實實,令觀者捉摸不定,于是産生幽邃、神秘、玄妙之感,給人一種朦胧之美。
觀雲海的時候,人的心情會不止流動。若雲海虛無缥缈,人會感覺輕飄,一顆心仿佛在被千片羽毛、萬片雪花撫觸。而若是雲海洶湧,人就會覺得撼動,整個人完全被千條弦緊繃,萬束箭射中,被鎖定在愛的喜悅與恨的痛苦相交的最邊緣。
雲海形成之初
(本文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