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柏拉圖的哲學主張是什麼

柏拉圖的哲學主張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22:35:49

  理念論是柏拉圖理 論體系的核心要點,也正是在這一核心要點上,亞裡士多德找到了發動攻擊 的目标。

  對柏拉圖而言,人們所感知的世界就是理念的映像。 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而理念并非僅是一個倫理概念,如“自在自為的善”或“自在自為的美”,而且這一概念統攝一切個體存在,如一切動物和一切植物,也包括一切橄榄。 在柏拉圖的眼中,這個統攝一切的理念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人僅靠知覺是無法真正認識這一概念的,隻有通過現實物體所體現的映像才能隐約琢磨到這一概念的含義,正如亞裡士多德從地上撿起的那顆橄榄在他心目中所體現的理念與現象的關系那樣。

柏拉圖的哲學主張是什麼(柏拉圖哲學的核心在于感知)1

  為了把理念論更為生動形象地加以表達,柏拉圖在其《國家篇》中,通過與其老師蘇格拉底的對話形式,撰寫了後來聞名古今的洞穴之喻: 在一個地穴中關押着一批囚徒,他們可以思考,隻是身體被鎖鍊束縛,不能轉頭,隻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 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築有一堵矮牆,在他們後上方有一堆火,當人們走過牆後的小道,火光會把他們的影子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唯一真實的事物; 當人們在這些囚徒的背後說話時,這些囚徒也認為是影子在說話。 柏拉圖通過蘇格拉底之口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讓一個囚徒獲釋并讓他轉過頭來看身後的一切,那麼會發生什麼? 他會看到光,看到橫貫洞穴的小道,當然還有那些真實的人,他們的身影曾投射在那堵牆上。 如果有人進一步拉他走出洞穴,他會發現洞外豔陽下的世界。 或許這時的他會返回洞穴并向同伴們講述看到的一切,但他們絕不會相信他有關外部世界的一切描述。

  在這一聞名于世的對話中,柏拉圖向世人表達了他對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的闡釋: 洞穴牆上的映像意味着我們的感官所能感知的世界; 走出洞穴、認識太陽象征着我們的精神和靈魂所能認識到的抽象世界。 善,也就是理念,是隻能通過心靈方能把握的世界的最高存在。 柏拉圖用太陽來表征這一最高存在。 此外,柏拉圖還用“洞喻”以及與此相聯系的理念學說,使隐身于感知世界背後的那個超驗的形而上的存在從此進入了人們關注的視野。 柏拉圖把感知與理性、形而下與形而上分離開來,以便探究一切個體存在的本質。 他認為,思辨可以幫助我們擺脫感知所帶來的蒙騙。

柏拉圖的哲學主張是什麼(柏拉圖哲學的核心在于感知)2

  用“洞喻”這一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念,亞裡士多德對此可謂駕輕就熟。 在一部早已遺失的文稿中,他也構思了近似的思辨遊戲。 文中描述了那些居于地下洞穴之中的人獲得了解放并被帶到地表之上來。 他們恍然大悟,世界比他們曾經想象的大得多,并得出了必然有一個全能的神存在的結論。 柏拉圖把這個全能的神看作超越理念、總攬一切的最高本質。 與柏拉圖迥然相異,亞裡士多德認為這個最高本質的神僅僅是世界的第一推動者,他将世界置于運動之中後,便對其後發生的一切袖手旁觀,不加任何幹預了。

  亞裡士多德對柏拉圖的理念論持堅定的否定态度。 他認為,理念世界與實體世界的分離以及将實體世界看作理念世界不完整的表現形式,這種理念論的觀念隻能使人毫無必要地白費腦筋。 在亞裡士多德眼中,理念世界和實體世界并不能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在他看來,理念的普遍存在并不能解釋此地和此刻的問題,因此理念隻是幻象而已,并無現實的對應之物。 鑒于此,亞裡士多德建言,需要關注的不是理念,而是實體本身。 隻有通過觀察、研究和歸納,才能認識到事物間的關系,才能回答思想提出的追問。

柏拉圖的哲學主張是什麼(柏拉圖哲學的核心在于感知)3

  亞裡士多德通過如《形而上學》這一類的著述,把一種早期科學研究方法公示于衆,并以此将自己與老師柏拉圖區分開來。 此一區分不僅使亞裡士多德與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分道揚镳,也标示出了哲學史上的一個十字路口: 柏拉圖代表的尋求理想與完美的思想傳統為一個方向,而亞裡士多德代表的尋求存在本質的思想則成為另外一方向。 如果說柏拉圖哲學的核心在于感知,那麼亞裡士多德哲學的核心則在于實體。 或許亞裡士多德自己并未意識到其哲學的核心所具有的革命性意義。 與古希臘時代的所有人一樣,對亞裡士多德而言,身處的世界和在這個世界上所感知的一切都充滿了神性。 當他在夕陽西下時,對着陽光,張開手指,此時他目睹耀眼的夕陽之光穿過手指流瀉而過。 此時此刻,亞裡士多德渾身上下充滿了一種莊嚴崇高的幸福感。 他相信,這感人的短暫時刻絕非僅僅歸結為一種自然現象就能充分解釋的。

 

 摘自《改變世界的邂逅》

柏拉圖的哲學主張是什麼(柏拉圖哲學的核心在于感知)4

改變世界的邂逅—— 時光列車上的柏拉圖與夢露 |〔德國〕赫爾格·黑塞 著 華少庠 譯

  古今非凡人物的十五次邂逅

  加快人類文明的前進曆程

 

  哲學與信仰、政治與經濟,戰争與和平,科技與藝術……這些關乎人類社會過去、現在及未來的重大命題,始終總在鞭策我們去思索和探究。

  馬基雅維利與達·芬奇相遇時,關于權力他們談了些什麼?

  米勒與夢露的愛情悲劇中有沒有現代人的完美主義傾向?

  從亞裡士多德和柏拉圖,到溫斯頓·丘吉爾和查理·卓别林,再到約翰·列侬和小野洋子……

  這些世界曆史上的傑出人物都曾有過不同凡響的相遇與相知,充滿了激情、希望與哲思,對人生意義、社會道德、科學信仰等思索與拷問啟迪了後人,給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本書撷取了世界曆史長河中十五對傑出人物的相遇故事,通過客觀優美的叙述展示出他們的邂逅對關于人類的重要問題所給出的答案。

作者簡介

  赫爾格·黑塞(1963—),德國自由撰稿人、編劇和記者,主要從事曆史、文化和經濟方面的研究。他的著作《我既然站在這裡,就别無選擇》于2007 年被德國《那時》(Damals)雜志評為娛樂類曆史年度書籍,被翻譯成14 種語言。

譯者簡介

  華少庠,博士,教授。1958年生于四川成都。他先後任教于四川大學外語學院和西南交通大學外語學院德語系,曾發表出版過多篇論文和翻譯作品。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如有版權相關問題可聯系後台處理|

★ 鳳凰壹力|極緻閱讀體驗創造者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