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彙集萬種貝類的曾厝垵貝殼館幾點營業

彙集萬種貝類的曾厝垵貝殼館幾點營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15:45:42

  貝殼砂軟體動物的外殼,由于貝殼的外型很漂亮,一直以來都會有人有收集貝殼的嗜好。而很巧的是,在廈門的曾厝垵。有一家彙集萬種貝類的貝殼館。彙集了許多喜歡收藏貝類的人。想要了解貝殼館的營業時間,就随小編一起往下曾厝垵文化了解吧。

  曾厝垵貝殼館位于旅遊勝地--福建省廈門市曾厝垵文創漁村,曾厝垵文創漁村擁有着悠久的曆史文化和閩南風情,是閩南地區風情濃烈之地,曾厝垵貝殼館中珍藏五大海域的珍稀貝殼,是集展覽、科普、銷售于一身的貝殼館。

  曾厝垵貝殼館位于廈門島南部曾厝垵文創生态漁村,是閩南最富有漁村文化和漁村風情之地,曾厝垵文創漁村保留着古式漁村的樣貌和風俗,延續至今,有着閩南人的質樸和熱情,當地有着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旅遊文化,曾厝垵貝殼館中集結了五大海域的珍稀貝殼,在展廳之中,曾厝垵貝殼館利用貝殼、珊瑚、海星、海藻和鵝卵石等打造出頗具海洋特色的精緻展館。

  目前,曾厝垵貝殼館年接入參觀量到達了三十五萬人次,是廈門島之中頗具風情的貝殼展覽廳。

  貝殼文化的起源要追溯至公元前7000餘年,全世界貝殼種類約有12萬餘種,作自然界

  生物中僅次于昆蟲的第二大族類,貝殼以其奇特無比的造型、賞心悅目的色彩、絕妙精美

  的花紋,展示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饋賜,讓人歎為觀止。

  在曆史長河中,貝殼充滿了文化色彩和特殊的意義,早期的貝殼作為古時的貨币,

  在新時期晚期的仰韶半坡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時期,都充滿着貝殼的色彩。

  而貝殼在我國古代,還擁有着深刻的文化意義,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将它作為最重要的

  采集物,貝殼被用于藥物、裝飾品、工具和随葬品等。距今2萬年前的北京“山頂洞人”遺址就發現了貝類首飾。可見,在當時貝殼被普遍制成項鍊、臂飾、腰飾服飾等,甚至還出現了馬飾、車飾。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三成以上名将士都用紅線穿貝殼作墜飾,以壯軍威。

  貝類在原始社會也用來做生活勞動工具,其中包括傳遞信息的号角、捕魚的刀具、盛水的器皿、小孩的澡盆等,這些原始的用具迄今在許多太平洋島嶼上的土着人中仍能見到其蹤影。

  貝殼還有很多優美的名字,如北美洲的“栗愛神蛤”,印度群島的“女神黃文蛤”,西太平洋的“仙女長文蛤”等。在人們的眼裡,許多的貝類都寓意深涵,或是象征生命,或是象征平安,富裕和愛情。

  貝殼還賦予它更神聖的宗教象征意義,俗稱鳳尾螺、大法螺被視作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也是藏傳佛教的神聖貢品。伊斯蘭教徒每年都要到聖地麥加進行朝拜,這時每個人的脖子上都要挂一串馬蹄螺傳珠,以示虔誠之意,年年如此。去過普陀山的人應該都知道,那裡供奉着一尊蛤蜊觀音。傳說中蛤蜊觀音為了解救漁民百姓的苦難,點悟唐朝的文宗皇帝,使甯波一帶的漁民從此免遭貪官的欺壓和上貢蛤蜊之苦。所以直到今天在普陀山上仍供奉着這尊蛤蜊觀音。像這些多樣的民間文化色彩,都足以證明貝殼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西方洛可可文化因貝殼而發揚光大,在洛可可風格的建築中,貝殼紋樣的設計比比皆是,形成了獨特的對比風格,華美大氣,堪稱一代建築典範。

  如今,人們對貝殼的熾熱并沒有稍減,貝殼也就成了人們收藏鑒賞、随身把玩、作為好寓意的、帶在身邊的天然工藝品。

  【結束語】其實曾厝垵的貝殼館并沒有确切的營業時間,如果是在團購上有看到的,都會知道在10:00-21:00之間使用是一定有開的喔!而且一定要記得,它的地址在:曾厝垵村口國辦街直走到底400米,到公安警務處左轉200米,就看到馬莊,馬莊進來左轉20米就是曾厝垵貝殼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