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看古代影視作品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宰相、相國、丞相這幾個字眼,這些都是官名。很多人覺得這些名詞之間沒什麼差别,但事實上,這三個官職雖然都是相,但權利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
對于宰相、相國、丞相這三個名詞,很多人會混為一談,都叫宰相。畢竟這個稱呼影視作品裡非常常見。不過我們仔細在曆史上查詢就能發現,這三個官職還是有一定的區别,否則,也不會叫三個不同的名字。
先看一下三個官職表面的解釋。相,輔佐的意思。宰,有主宰的意思。國,就是國家的意思,不過古代的國家和現在的國家還是有一定的懸殊,有時候指的是諸侯國。丞,也有輔佐的意思,主要是指輔佐君主的官員。其次看一下三個官職具體意思。宰相是太宰和相的聯合,這裡面的意思是輔佐國君處理政務的最高官職。相國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輔佐處理國家事務的最高官員。丞相是輔佐君主的相。
這就是三個官職的大緻解釋,通過他們的職能能發現沒什麼懸殊,都差不多。不過要知道,古代官職的職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随着改革不斷變化。絕大多數的官職随着時間的發展,其職能都在變化,有些變大、有的變小,還有些會消失,這些都很正常。現在我們看一下這些官職的存在時間。
宰相。嚴格地說,宰相幾乎沒存在過多久,史書上是有記載這個官職,但現實中很少存在。宰相這個稱呼是對各國權利僅次于君主人的稱呼,不管他們叫丞相也好、相國也罷、還是公卿之類的,大家都可以叫宰相。
相國。相國出現的時間比較早,不過最初的時候叫相邦。春秋時期的晉國最早設立相邦,後來其他諸侯國紛紛效仿。西漢建立了,為避劉邦的諱,才叫相國。相國雖然改了名,但職能沒任何變化。不過東漢之後,相國就消失了。
丞相。春秋戰國時期,丞相制度出現。這個制度沿用的時間非常久,一直到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間廢除。就是說丞相制度在我國使用了兩千多年。
這樣看來,宰相就不用講了,隻是名義上的稱呼。現在我們主要講一下相國和丞相的區别。簡單地說,相國的權利比丞相要大得多。
先說一下相國。相國出現在春秋時期,前面說了最初的時候叫相邦。邦就是諸侯國的意思,也叫邦國。在諸侯國的境内,相邦的權利僅次于君主,其主要職能是輔佐君主。不管是哪個諸侯國,相邦在同一時間内隻有一個。相邦的權利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職位不僅僅是輔佐君主這個簡單,也容易威脅到君主的權利。秦國在秦王嬴政時期,呂不韋死後,秦國就不再設立相邦。
西漢建立後,設立相國。之所以叫相國,是為了避諱。西漢雖然繼承了秦朝的制度,但并不是完全繼承秦朝的制度,也進行了秦朝之前的很多東西。西漢的相國權利和之前沒什麼差别,僅次于君主。西漢的君主和嬴政想法一樣,都覺得相國權利太大。所以西漢一共隻有四個相國,蕭何、傅寬、曹參、呂産。這四人中蕭何和曹參擔任相國時間比較長,因此這兩人也成了相國的代名詞。漢文帝之後,西漢不再設立相國。
東漢時期,最初的時候也是沒有相國的。不過董卓進京之後,自己擔任相國。董卓被殺之後,東漢再也沒設立過相國。之後的王朝也沒設立相國。
再看一下丞相。丞相這個制度最初是依附于相國存在的,最初的時候,丞相是輔佐相國的。相國的權利太大,有很多事忙不過來,所以就設立丞相幫助相國分擔事務。光是這一點,就知道丞相的地位遠不如相國。秦國在呂不韋去世後,雖然不設立相國,但還是有丞相。
不過丞相并不隻有一個,一般是多個。比如秦朝有左丞相、右丞相、中丞相三個職位。西漢建立後,也有左丞相和右丞相。左、右丞相雖然權利有點懸殊,但懸殊并不大。他們共同對皇帝負責。西漢廢除相國制度後,丞相就成了權利最大的人。不過由于丞相有兩個,所以可以相互牽制,這樣皇帝就能加強自身的權利。不過西漢後來也廢除了丞相,主要是覺得丞相雖然有兩個,但權利仍然很大。
東漢時期,曹操曾短時間擔任過丞相職務。三國期間,丞相再次出現。不過三國之後,後面的王朝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不設置丞相。不過雖然沒有丞相這個職位,卻有些職位相當于丞相。不過其權力遠不如真正的丞相。唐朝唐玄宗在位期間,改尚書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此時的丞相雖然已經出現,但不僅僅是兩個這麼簡單了,而是變成了一群人。這樣對君主的威脅更小了。宋朝的丞相權利還不如唐朝,也越來越小。
元朝是個例外,中書省最高長官叫丞相。這個丞相的權利和西漢的相國相當,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明朝的丞相和元朝差不多,不過也是兩個。不過由于權利太大,朱元璋才決定廢除丞相制度。之後我國曆史上再也沒有丞相。雖然明朝内閣首輔後來被稱為丞相,但和丞相根本無法相比。
看完相國和丞相的大緻發展,我們能發現相國的權利一直很大,丞相的權利最初就不如相國大,後來還不斷縮小。之所以如此,和君主專制有直接關系。
參考資料:
《史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