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1
胤禩(允禩)的傑出,不但使康熙感到了恐慌,就是雍正即位後也是芒刺在背。
不但像總理事務王大臣、保和殿大學士馬齊——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公選新儲活動中的允禩的力挺者,如今還是和另一個也支持允禩的文華殿大學士嵩祝,“票簽全然不合”聖意,将雍正“要緊旨意俱行遺漏”,“不肯盡心辦事”,“漫不經心”。(《雍正朝起居注冊》第一冊,雍正元年七月十一日)
雍正畫像
這些“聖祖仁皇帝委任老臣”辦差,“諸事錯誤”,貌似讓天下人生疑他們與雍正不協,貌似要迫使雍正重任剛被封為首席總理事務王大臣、和碩廉親王的允禩。就連雍正曾寄予厚望的皇三子弘時,也對雍正籠絡允禩卻又打擊的方式,表現出了不合時宜的态度和言行。
這,使本來就遭到包括仁壽皇太後烏雅氏在内的滿漢權貴集體抵制的雍正感到了空前的恐慌。他在對馬齊示好的情勢下,對自己的兒子弘時進行了無情的打擊。
他要大義滅親,敲山震虎。
2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雍正繼位時,雖有八子有名可查,但長子弘晖、二子弘昐、三子弘昀、七子福宜早夭,隻留下四子弘時、五子弘曆、六子弘晝、八子福惠四人。弘昐沒有記入齒序,故弘時成了《清史稿》中的“世宗第三子”。
作為一個中年即位的皇帝,雍正帝子嗣不多,無疑是一個頭痛的問題。但作為皇帝,子嗣少,對于經曆過九子奪嫡大戰的雍正而言,又可以避免諸皇子紛争的苦惱和麻煩。
然而,雍正諸子中,年貴妃所生的愛子福惠不到兩歲,弘曆和弘晝都是十二歲,弘時則有十八歲,但讓他不安心。
弘晝“好言喪禮,言:‘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為?’”(《清史稿·弘晝傳》)他喜歡在府中辦喪儀,自導自演,讓府裡的家人祭奠哀泣,自己在一旁岸然笑飲祭品以為樂趣。他制作冥器、象鼎、彜盤盂等物品,放在自己的塌前。
兒子荒唐,雍正不免郁悶,但是此子與弘時相比,還是知道收斂。
《雍正王朝》中的弘時、弘晝
弘時直接成為了允禩的支持者和同情者。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下谕:“弘時為人,斷不可留于宮廷,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禩,令其約束養曕。欽此。”(《宮中檔雍正朝奏折》)
這是一道令人不可思議的谕旨!
雍正将自己的兒子,逐出皇宮,勒令為政敵允禩的之子,足見雍正對弘時絕望至極,要絕父子之情義。
雍正四年正月,允禩被列罪四十條,除宗室籍,令改名“阿其那”,休其福晉回娘家,二月又将其幽禁。此時,雍正卻要要将名義上的皇長子弘時,送給被撤去黃帶、已革爵除宗的允禩為子。将皇子弄成拘禁的平民為子,那他的皇子身份自然很尴尬了。
作為過繼子的弘時,也就被撤出黃帶,玉牒除名。
弘時由皇子貶為庶民。
這無疑是雍正怒對弘時在平日裡親近允禩到了一個極限。
這使晚清史官唐治邦大膽地懷疑:雍正殘忍地對自己的親兒子下了毒手。
3
弘時之死,隻是一個疑案。
弘時被削除宗籍是事實。《宮中檔雍正朝奏折》說:乾隆即位之初,允祿等總理事務王大臣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于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
雍正将自己的兒子,逐出皇宮,勒令為政敵允禩的之子,足見雍正對弘時絕望至極,要絕父子之情。
允禩被拘禁,但是弘時,則被“交與允裪,令其約束養贍”。也就說弘時并沒有被拘禁,隻是被皇叔允裪監管,苟全性命。
故宮博物館收藏的乾隆漢服行樂圖
雍正殺子,并無十足的證據。
唐治邦也隻是在1923年出版的《清皇室四譜》中指出:弘時于“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但是,并沒有說是雍正賜死的。
雍正六年發生的靖州士子曾靜派人持信遊說繼年羹堯之後掌控西北大軍的川陝總督嶽鐘琪造反一案,列舉了所謂雍正的十大罪狀,直指雍正“謀父、逼母、弑兄、屠弟”的毫無親情和冷血,“天震地怒,鬼哭狼嚎”(《大義覺迷錄》卷一)。但是,卻沒有殺子一狀。
況在此前,雍正對弘時,也曾很關愛。弘時大婚時,年羹堯忘了向主子祝賀,雍正還特在自己急需年羹堯支持時,對年羹堯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皇子成庶民,滿懷憂憤的弘時,于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抑郁而逝。此時,距其被親爹雍正趕出皇家,已經一年五個多月。直至雍正十三年十月,乾隆即位,才恢複其宗籍。
當時,乾隆的說辭,似乎很有親情感:“總理事務王大臣奉上谕: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雍正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取入譜牒之内,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乾隆漢文谕旨彙編》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面對新皇要推翻先帝所定鐵案,允祿等審慎但也不含糊,畢竟弘時被嚴懲過分,又是皇家骨肉,自是極力配合。他們稱:“臣等查三阿哥從前原因阿其那獲罪株連,與本身獲罪撤去黃帶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皇上笃念兄弟之誼,欲仍收入譜牒,于情理允宜。應欽遵谕旨,将三阿哥仍載入玉牒。俟命下之日,交與宗人府辦理可也。謹奏請旨。依議。”(《宮中檔雍正朝奏折》第二十六輯)
弘時被恢複宗籍,為四十三年後乾隆為允禩平反,做了一個注腳。
但是,弘時唯一的兒子永珅,早在他被趕出紫禁城的雍正二年正月夭折,此後無所育,喜歡安排幼弟、兒子繼嗣其他宗室成員的乾隆,卻沒有安排一個晚輩為親哥哥延續香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