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範仲淹的精神

範仲淹的精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16 17:35:17

範仲淹的精神?範仲淹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的“先憂後樂”思想滲透在他所有的詩詞、散文、論述及行動中,他還是一位精通音律、深谙音樂之道的琴人他在撫琴《履霜》《廣陵散》《流水》《明月謠》等古琴名曲中既表達了他的憂患心境,又坦露他的擔當精神,也感悟到音樂确實具有啟迪民衆、安邦興國的功能;他倡導琴瑟共鳴“悅萬國之心,和萬民之意”的理念,他主張移風易俗、推陳出新,不可厚古薄今這些思想不僅對于新時代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音樂美學的發展、音樂多元化的形成以及對古代音樂嬗變和傳承都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升民衆的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激勵民衆朝氣蓬勃的精神都是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範仲淹的精神?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範仲淹的精神(範仲淹的音樂美學思想)1

範仲淹的精神

範仲淹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的“先憂後樂”思想滲透在他所有的詩詞、散文、論述及行動中,他還是一位精通音律、深谙音樂之道的琴人。他在撫琴《履霜》《廣陵散》《流水》《明月謠》等古琴名曲中既表達了他的憂患心境,又坦露他的擔當精神,也感悟到音樂确實具有啟迪民衆、安邦興國的功能;他倡導琴瑟共鳴“悅萬國之心,和萬民之意”的理念,他主張移風易俗、推陳出新,不可厚古薄今。這些思想不僅對于新時代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音樂美學的發展、音樂多元化的形成以及對古代音樂嬗變和傳承都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升民衆的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激勵民衆朝氣蓬勃的精神都是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和洽衆情、樂以和民

範仲淹在《今樂猶古樂賦》開篇第一句話就提出“古之樂兮所以化人,今之樂兮亦以和民”的思想,強調音樂對感化人、和洽衆情、愉悅民衆的重要功能和民心順、天下自然充滿祥和氣氛的道理。

他強調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民衆都可以在美妙的音樂旋律中獲得慰藉,“和氣既充天下,德華遂振于域中,實萬邦之所共,諒百世之攸同。”他還用《孟子·梁惠王下》中的故事深入淺出道出了“與少樂樂,與衆樂樂,孰樂”,當然是與衆樂樂才會國泰民安。他認為,“且何傷于異制,但無求于獨樂,才能上以象一人之德,下以悅萬國之心”。

他還在《聽真上人琴歌》中說:“為餘試彈廣陵散,思物悲哀,晉方亂,乃知聖人情慮深,将治四海先治琴。興亡哀樂不我遁,坐中可見天下心。”在《和楊畂孤琴詠中》強調“莫起孤琴歎”,看似人在撫琴,其實琴可以傾訴琴者的心聲。體現了範仲淹身在琴前思天下、憂樂都在七弦中的博大胸襟,隻有真正發揮音樂的教化娛樂的功能,才能體現出君臣和睦、物資充沛、天下祥和的好光景,才能真正将禮樂文明在社會紮根。

雅樂俗樂皆有其妙

範仲淹強調:“聽此笙镛,曷異聞韶之美?顧茲匏土,宛存擊壤之風。”即便聽到很土氣的民間樂器,也能達到欣賞古雅的“盡善矣,又盡美矣”的《韶》樂美妙之感。何必糾纏在哪個更高雅更好、哪個太俗氣不好呢?隻要民衆喜歡,從中感受到快樂,俗中有雅、雅俗共賞,有何不可呢?

民衆對音樂的需求有所不同,不可千篇一律地要求,有的喜歡下裡巴人,有的喜歡陽春白雪,不同風格的音樂有不同的欣賞習慣的民衆。音樂的生命就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表達人的精神世界,震撼人的心靈,啟示一種悅心感受,給人以一種高尚美的享受。

移風易俗、推陳出新的功用

範仲淹指出:“移風易俗,豈惟前聖之所能?春誦夏弦,甯止古人之有作?若乃均和其用,調審其音,上以象一人之德,下以悅萬國之心。順時而設教,孰尊古而卑今?六律再推,自契伶倫之管,五聲未泯,何慚虞舜之琴?其或政尚滋章,民猶勞苦,樂雖遵于前代,化未暢于率土。”音樂也要順應時代的潮流,适應時代需要,這與治理國家的道理是一樣的。

因此,不可以單純地擡高古代降低今日之藝術,要推行六律才可奏黃帝的伶倫韻律,五聲不全怎好意思談論神農氏的七弦琴?時代在發展,何必事事都效仿古代,崇拜古代,對于虞舜的古琴自慚形穢呢?

“曷若我鹹臻仁壽,共樂鐘鼓?八風時叙,命夔而不在當年,萬舞日新,教胄何須往古……較彼先王之樂,相去幾何?今國家大樂方隆,休聲遐被。曾不惑于鄭衛,自能和于天地。舉今古而酌中,與英莖而豈異?”如果我們能實行與民共樂的音樂教感人的準則,就不必貶斥鄭聲靡靡之淫聲,推崇雅正的中和之響,不必争論今古和英莖之異。将移風易俗推陳出新,将古代優秀的音樂與當今的精彩音樂融合為一杯美酒,讓民衆分享豈不更妙?如能将根與莖看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豈不是出現令人神往的百花齊放美好祥和的氛圍,達到治世的音樂傳播于天下,禮樂昌盛享譽世界嗎?

根是什麼?根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養料。

就拿古琴來說,它有三千多年的曆史。2003年,中國古琴藝術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成為各國人民的向往和熱愛,表明是蘊含着人類傳統文化的精華。古琴藝術得到跨民族的世界性欣賞、崇尚和愛護。古琴家承載着中華民族音樂的曆史,依托、傳承着民族的進步和發展。在首屆青少年中華古琴茶藝雅集展演中,一位令人尊敬的美國著名音樂家、古琴學者、古琴演奏家約翰·湯普森(中文名唐世璋)先生演奏的多首古琴曲,感染所有的聽衆。他作為外國友人,以拳拳之心、切切之情對中國古琴史、琴譜、琴道做了40多年的潛心研究,通過古琴,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關心和熱愛中國。可見中國古琴藝術及中國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的魅力。

如何将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産傳承傳播下來?對于琴人來說,既要保持古琴優雅的品格,堅守那繞梁不絕、一曲靜心觀自在的狀态,又不可隻是孤琴自賞的寂寞,或随波逐流的失落。新時代要求我們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襟懷,順時而為适應時代,将這一古代神器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激起新的活力,在促進社會進步、傳承與變革中走向世界舞台,诠釋中國文化,發揮獨特作用。

我們的文化藝術工作要堅持為人民服務。要滿足人民在新時代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僅要照顧到下裡巴人,也需要慮及陽春白雪,不僅需要在傳統文化中挖掘、繼承适合中華現代文明的根基,也需要世界文明的滋養。要體現文以載道、文以傳情、文以植德的思想,在青少年中運用音樂教育功能,啟迪他們的心智,潛移默化提升他們的全面素質,培養他們成為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思想,又有音樂修養的高品位人才。(範崇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