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時,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截至2015年年底,安徽省共有6個縣級市,55個縣。其中,就砀山縣來說,2200年前建縣,曆史上曾屬于江蘇省。
一
首先,砀山,古稱下邑,别名梨都,屬于安徽省宿州市。在地理位置上,砀山縣位于安徽省最北端,東連本省蕭縣,由南到西部分别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砀山縣曆史悠久,人才輩出。早在戰國時期,該地區先屬宋國,後屬齊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秦始皇在該地區設下邑縣。由此,對于該地區來說,建縣曆史已經超過2200年了,也即是安徽省建縣曆史最早的縣之一。
二
到了東漢時期,下邑縣改名夏邑縣(仍治下邑故城,今砀山縣城東),屬砀郡(仍治砀城,今永城市芒山鎮)。公元526年,北魏置砀郡、砀縣。砀郡治所在原下邑城(今砀山縣城東),砀縣治所魯城(今永城市芒山鎮)。公元598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改安陽縣為砀山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對于砀山縣這個名字,來源于芒砀山。芒砀山,古稱砀山,,位于豫、皖、蘇、魯四省結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鎮。對于砀山縣這個名字,自公元598年開始,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了。
三
唐朝時期,砀山縣(治今砀山縣城東)屬瞧陽郡。後唐到北宋時期,砀山縣屬單州。公元1217年,金國占據中原地區,砀山縣改屬歸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公元1265年,也即元朝建立後,降永州為永城縣,芒砀山一帶再屬永城縣。一年後,元朝複置砀山縣(治今砀山縣城東),屬濟州。古濟州,治于今山東省巨野縣。明朝初期,砀山縣随徐州改屬中書省。朱棣取代朱允炆後,砀山縣改屬直隸南京(仍治今南京市)。
四
最後,對于明朝開國将領傅友德,漢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遷居砀山(今屬安徽砀山縣)。以功封颍國公,封太子太師。公元1730年,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升徐州為府,砀山縣屬江蘇省徐州府。自江蘇省建省後,砀山縣長期屬于該地區。1952年11月15日,砀山縣劃歸江蘇省。[1955年2月21日,将砀山縣劃入安徽省宿縣,後改為宿州市。截至2013年,砀山縣面積達1193平方公裡,人口約為100.4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