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編導同事,最近終于将自己的“爆改”自動擋飛度(GK5)成功換成了手動擋。我一直覺得這有我“從中作梗”的功勞。
編導的GK5,可是下了重料的:高性能排氣轟隆作響,100米外可聽聲識車;優科豪馬AD08R頂級街胎加街道競技版避震器,把轉彎變成劈彎;向駕駛席伸展的競技方向盤,營造出非常戰鬥格的姿勢,這輛武裝到牙齒的GK5,真的是上車就不想下來了——一方面是因為開着很好玩,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包裹性極強的座椅把人按在裡面了,沒啥事真的不想上下車……
然後我試車之後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再改也就是自動擋,别浪費錢了。我這句話的意思,本來想表達的是後半句,然而沒想到編導朋友抓錯重點了,隻把前半句聽了進去。于是就怒而換了一輛手波GK5……我發誓我沒有“惡意”的啊。
我們公司有4輛GK5飛度,3輛是輕度到重度改裝過的。為什麼飛度有這種魔力呢?其實這是有傳統的。——一個事實,在中國能買到的最适合玩JDM(日本本土風格)的車,一直就是飛度。
這是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第一點,日本品牌引進中國的所有超過2代的車型裡面,隻有飛度是一直保持和日本版“三大件”同步,這意味着,中國版本車型的改裝空間和改裝潛力,和日本版相同;第二點,飛度一直以來的定價都保持在微利狀态,讓更多人可以負擔得起。按照光廣本的說法,本田定一個更低的門檻,讓更多的朋友踏入“一日本田,終身本田”的“坑”。
從第一代飛度(GD)引入中國之後,“飛度改裝熱”就直接從日本傳到了國内。應該這麼說,當年那群春心蕩漾的人,終于憋到飛度引入中國的那一天,于是飛度改裝熱潮就一發不可收拾。
飛度誕生時的定位,本來是一款小型休旅車。但是在日本,“是個本田車都可以改一改”,再加上本田自家兩大改裝品牌(J’s Racing是後來才崛起),禦用改裝品牌Mugen、Spoon的一番操辦,飛度竟然畫風跑偏成一輛小鋼炮。雖然馬力不大,操控也一般,但對于當時的年輕人來說,好玩、可玩,多東西玩的,絕對要數飛度了。
當時的改裝真是百花齊放啊。有“日版”還原黨,有錢多人性各種改件啪啪啪往上裝的土豪黨,有給L15A發動機加裝外挂渦輪套件的增壓黨,甚至還有效仿本田禦用改裝品牌Mugen的做法,往飛度體内移植K20A紅頭發動機。
改裝成賽車跑比賽?雖然沒有現在GK5那麼瘋狂,可是想當年GD飛度也是賽道的常客。畢竟當年,具有很強可玩性的10萬元級别的日系車,還有雨燕、菱帥、威姿/威樂可以選,飛度的熱潮還不像今天那樣一邊倒。第一代飛度最火的就是2005~2007年左右吧,那時候我還是個大學生。
等我真正入職無敵汽車網的時候,也就是2008年,第二代飛度,GE系開始暫露頭角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GE系的飛度卻好像突然啞火了,不複當年勇。我不是說GE系飛度就沒人改,可這确實勢頭不如GD系那麼猛了。
不僅改車的人少了,風格也沒有那麼多樣化了,玩性能的相對少,JDM風格也略顯公式化,要麼就往J’s Racing的競技範兒靠,但性能層面改動不多,要麼就徹底把飛度當成一輛單廂車,玩低趴VIP。其實GE系算是飛度的低潮期,無論是說銷量,還是在玩車圈的地位。
第三代飛度的來臨,真的應了《少林足球》裡面周星馳的那句台詞:“我感覺,他們都回來了。”我覺得GK5的玩車文化,比起GD時代更進一步了。經過這麼多年的洗禮,改裝圈已經比較理性,大家改車已經是比較“會玩”的,不像以前那麼麻木。雖然也有“土豪”改出“百萬飛度”,但那也的确是真材實料的賽車。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還有很多很出色的改裝作品,有很多活躍的GK5玩家,是很難得的。甚至可以操辦起之前GD時代都沒能夠搞起來的“GK5單一車型賽”,吸引到國内各路高手參加。
可以把單一車型賽事搞起來,而且是半自發的組織形式,這就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如果一個學院可以搞系花選美比賽,至少說明這個學院的女同學數量不少。——一場“泛珠”賽道英雄,除了三輛緻炫賽車(一輛是我們,兩輛是廣汽豐田CTCC廠隊技術背景),其他都是GK5。這種在民間賽事裡的統治力,是之前任何一代飛度都達不到的。
所以啊,GK5“平民超跑”這個稱号真的不是浪得虛名。不過不同的地方是,有人會很在意GK5“超跑”的潛質,下重本去改車;而我自己更欣賞的是GK5“平民”的草根娛樂性,富貴可以一擲千金,廉價也可以自得其樂。
JDM不僅僅是那些“四大天王”、EVO、STi、86、BRZ才拿得上台面。本身改車就不一定非得以拿得上台面為目的,改着玩改着開心,把車改造到自己想要的狀态,GK5,應該說飛度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老師,教大家怎麼玩改裝。
退可代步買菜,是非常日式的實用小車;進可爆改競賽,随便改改JDM範兒爆表。這是真正的文體兩開花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