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塊已形成,支端神經損傷,血管容易閉塞
而“足”離心髒最遠,閉塞現象最嚴重,從而引發水腫、發黑、腐爛、壞死,形成壞疽。
目前,各大醫院對糖尿病足患者一般采取截肢、搭橋或幹細胞移植手術,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大多數年歲已高,手術創傷面大,傷口很難愈合,很容易感染和複發,而且患者截肢後,兩年内死亡率為51%,内對側肢體截肢率大于50%,因此,“糖足”病的傳統治療風險非常高,許多患者得了此病後,很容易喪失生活的信心。
目前,我國糖尿病足的發病已出現“中青年化”,最年輕的患者隻有38歲。臨床顯示,發生糖尿病七年以後,就會發生“糖尿病足”的危險。
2、分類糖尿病足病又分濕性壞疽、幹性壞疽和混合性壞疽
(1)濕性壞疽是糖尿足病中較為常見的足部壞死現象。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塊已形成,支端神經損傷,血管容易閉塞,同時微循環受到破壞,壞死組織的代謝物無法排出,長久堆積後,形成病變組織嚴重腐敗菌感染,形成局部組織腫脹,有些足部發展成呈暗綠色或污黑色。
由于腐敗菌分解蛋白質,産生吲哚、糞臭素等,糖尿病足患者身上很容易發出惡臭味。
(2)幹性壞疽是凝固性壞死加上壞死組織的水分蒸發變幹的結果,大多見于四肢末端,例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凍傷等疾患時。此時動脈受阻而靜脈仍通暢,故壞死組織的水分少,再加上在空氣中蒸發,故病變部位幹固皺縮,呈黑褐色,與周圍健康組織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
同時,由于壞死組織比較幹燥,故既可防止細菌的入侵,也可阻抑壞死組織的自溶分解。因而幹性壞疽的腐敗菌感染一般較輕。
如果你有糖尿病足相關問題,可以關注“骨科趙醫生”并私信,或者在文章下方評論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