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去馬來西亞留學的同學們,一定要了解馬來西亞當地的宗教信仰,才能方便在那裡學習.生活,不容易出錯!
馬來西亞主要有三大民族,即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和一部分原住民。在西馬幾乎所有的馬來人都信仰伊斯蘭教,也有少部分原住民是基督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在東馬也有少部分馬來人信奉基督天主教的,和當地的原住民有一大部分是基督天主教。印度人有極少部分信清真教,大部分信印度教。
馬來西亞的國教是馬來西亞的政治價值所在。馬來西亞的國教就是馬來西亞信仰。在通常情況下,有馬來西亞就有馬來西亞宗教。所謂馬來西亞宗教,是以特定的政治理念或政治信仰為核心,以特定的政治典禮為表現形式,
全體國民為教團成員,以馬來西亞行政組織為宗教組織,以馬來西亞道德為宗教道德,以特定的曆史文獻為經典的文化形态。曆史發展的宏觀過程看,馬來西亞宗教非但無害,反而有益而且必要。沒有政治信仰,政治倫理和政治秩序将失去終極價值的支持,因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從某種角度看,信仰是一種宗教精神,而不是理性精神。理性面前無“定論”,而信仰的本質屬性是預設“定論”。思想的僵化既是社會穩定的功臣,也是社會遲滞不前的罪魁禍首。任何一種政治價值觀都是人為設定的,是一種政治選擇。當它被社會中大多數成員認同并固化之後,便被視為“理性”。這種“理性”卻不容讨論,在理論上是“盲點”,被确定為“綱常”和“基本原則”。
這顯然是邏輯上的悖論。曆史的經驗表明,在前一個曆史時代中被奉為“理性”的信念,在後一個曆史時代又往往被視為“非理”和愚昧,被拒斥和否定。人類政治精神的演進就是這種不斷的自我否定過程,從粗陋走向精緻。人類對政治文明的敏銳洞察力就在這一精緻過程中鈍化了。
事實表明,生活在特定政治環境下的絕大多數人的思想都有局限性。這是一種“井蛙效應”。當蛙從原來所處的井中超越出來的時候,它才會蓦然發現,原來的井實際上是它認識世界的牢籠。宗教精神正是思想的牢籠。當我們作出這種認識判斷的時候,并不表明我們對馬來西亞信仰持消極态度,更無意否定馬來西亞信仰的積極功能和意義。我們所要表明的是,馬來西亞信仰或政治信念是一柄雙刃劍,而政治引導者的責任就在于認識政治信仰的雙重功能,将政治引向日益昌明的通衢大道。
主要是三大民族,即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和一部分原住民。在西馬的幾乎所有的馬來人都信仰伊斯蘭教也有少部分原住民是基督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在東馬也有少部分馬來人信奉基督天主教的,和當地的原住民有一大部分是基督天主教。印度人有極少部分信清真教,大部分信印度教。
馬來穆斯林一般比較虔誠,每天都要祈禱五次,到麥加朝聖過的人是倍受尊敬。中寰提示回曆九月是齋月,馬來人一般情況下都是晝禁夜食,隻有年老體弱多病、孕婦或外出旅行者可例外。馬來人普遍喜歡吃辣,忌食豬肉;馬來男士一般不主動與女士握手,除非女士主動握手;馬來人認為左手是肮髒的,因此在接、遞物品時應用右手;忌用食指指人或指路,不翹二郎腿,不得用手撫摸小孩的頭;馬來人禁酒,也忌諱在物品上印有動物或人像的圖案。清真寺是穆斯林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對外開放時,女士需穿長袍及戴頭巾,否則将被拒之門外。
馬來西亞的官方宗教是伊斯蘭教,不信仰伊斯蘭教的遊客在進入清真寺前要脫鞋,不能從正在祈禱的穆斯林面前經過,不得觸碰《古蘭經》,更不得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在清真寺内進行拍照。女性遊客在參觀經堂、寺廟時,應注意着裝,不得将手臂和雙腳暴露在外。
在印度教寺廟中,禁止帶入皮制品,不可用手觸摸神像,也不可吸煙。經期婦女不得進入寺廟,參觀者一般不允許進入寺廟的内部聖所。在寺廟内拍照必須得到允許。在進入華人的寺廟時,應脫帽但不必拖鞋。應從右邊的門進入,從左邊
的門出來,不可踩踏門檻。
從7世紀到17世紀,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擴張和傳播延綿了1000年。作為東南亞信奉伊斯蘭教的主體——馬來西亞的重要國家,馬來西亞憲法規定,所有的馬來人都是穆斯林,在全國人口中,穆斯林占将近55%。伊斯蘭教在馬來西亞有很深的影響。馬來人取阿拉伯名字,按伊斯蘭教的訓言生活。清真寺遍布馬來西亞城鄉,寺内每天都有信徒作祈禱。星期五是馬來西亞的主禱日。
作為留學生,必須要解了馬來西亞當地的宗教信仰,這樣才能在那邊很好地學習和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