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裂帛和茵曼風格像嗎

裂帛和茵曼風格像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3:39:30

裂帛和茵曼風格像嗎?這是一個你不開罵便很難刷出存在感的年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裂帛和茵曼風格像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裂帛和茵曼風格像嗎(一場原創之争引發的罵戰)1

裂帛和茵曼風格像嗎

這是一個你不開罵便很難刷出存在感的年代。

董明珠接連不斷地向美的、小米、海爾“開炮”,在讓大衆知曉家電内幕的同時,也讓格力深深地紮根在輿論的漩渦中;而馬雲“看衰”京東運營體系,及其對騰訊、百度模式的不看好,也讓電商大佬之間的“暗潮洶湧”再次被推至台前。

不同于企業家們以往低調内斂的作風,新一代的中國的企業家顯然越來越擅于并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新年伊始,中國服裝行業也在“朋友圈”裡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場論戰交鋒。

炒作還是正名?

1月30日上午,茵曼老總方建華在朋友圈發布一條消息:“一個品牌連品牌主張及品牌精神、模特都在抄襲,還在向世界聲明自稱是原創設計師品牌。”而微信下方所貼配圖直指與茵蔓同期崛起的淘寶原創設計師品牌裂帛。

随後,裂帛CEO湯大風在此朋友圈下回複稱,裂帛的款式全系品牌原創,模特從茵蔓跳槽屬于主動離職,而裂帛宣傳文案同茵蔓品牌主張有同樣的用詞屬于言論自由。同時湯大風發表了一條朋友圈,要求方建華道歉:“方建華同學,你真應該道個歉,你還真惹火我了,不要輸不起。你撤我才撤哈!支持我和敬重我湯大風為人的點個贊。”

雙方的論戰也在微博上引發衆多網友熱議。其中,就有部分網友認為雙方是在聯手炒作。

網友的觀點看似決斷偏頗,但從淘寶指數的相關統計數據來看,這樣的臆測也并非全無道理。

截止2月2日,記者從淘寶指數上統計所得的茵蔓最近7天的搜索指數環比上升19.9%,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0.8%。與這一數字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茵蔓最近30天的搜索指數環比下降37.0%,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8.8%。

裂帛的情況同茵蔓大緻相似,即:裂帛最近7天的搜索指數環比上升49.7%,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1.8%。裂帛最近30天的搜索指數環比下降22.6%,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4.0%。

這一統計數字的來源都是從用戶在天貓和淘寶搜索的總數據得來的,因此,這一搜索結果相當大一部分能與企業的銷售相挂鈎。

但對于炒作論的說法,與方建華和湯大風都有私交關系的淘騰會創始人吳文材在第一時間向記者否認,“這件事情我向雙方求證過了,絕對不是炒作。”吳文材表示,即便是從常理角度考慮,炒作論也很難站住腳:“這樣一個有損形象的事件,絕對不會是雙方聯手炒作。因為炒作必須有一個前提,對炒作的關聯方有正面意義,有密集的延續性和利好消息。但是在這個事件中,并不存在。并且雙方的負責人在本次事件中直接用公開化的言語文字進行争論與辯駁,說明彼此之間沒有進行溝通,所以一下子就暴發出來了。”

對此,記者也試圖向雙方負責人進行求證,截止發稿前,品牌雙方都未有回應。

誰來定義原創?

關于本次雙方争論的焦點——原創問題,記者也從行業人士中得到了不同的反饋。

當茵蔓和裂帛老總在朋友圈“掐架”正酣之時,就有服裝行業某資深公關人員對此表示:“這兩個電商品牌還好意思在品牌精神、原創層面互撕?要撕撕其它地方!”

對此,某熟知淘品牌運作模式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大多數标榜原創設計的線上品牌,基本都是采用生産外包的形式來運作。在設計方面,其設計團隊也不會太龐大,多會借用外力,例如跟外部設計工作室合作或者直接去服裝檔口買款來進行運作。因此,很難去談設計原創。

在女裝設計師品牌勾勒品牌發起人理臻看來,在線上做品牌對貨品的流轉速度要求很高,因此很難做到服裝款式的完全原創。“即便是傳統品牌,也很難保證産品在設計上的完全原創。所以在一開始創辦勾勒品牌的時候,我就沒有打原創這個口号,而是提出做中國的結構美學品牌。”

“這兩個原創品牌,在發展初始階段,或許存在着對其他品牌的借鑒,在确立路線後,可能也有過對同類品牌的模仿,但是發展到現在,我覺得兩者更多的是在設計上的取長補短,這也是允許的。”吳文材認為,行業和品牌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在所難免,也是必須的。

而說到茵曼和裂帛之間的争議,慢生活方式的确是由茵曼最早提出來,在雙方本次争論之前,方建華的《慢生活快生意》也已出版。

但如果因為裂帛在文案中使用個慢字就認定其抄襲也未免有失偏頗。

杭州蚊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吳蚊米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雙方的原創之争。她認為,就裂帛在本次事件中的表現來看,文案抄襲與否暫且不論,“文案員工是自家的,這時候應該問員工怎麼回事,而不應該推到員工身上。”

對于茵曼模特轉投裂帛,并簽約為其品牌專屬模特一事,吳蚊米認為這也并非明智之舉。“如果我是湯大風,我不會用茵曼家的員工和模特,沒這個必要,人才是要靠自己培養的。”

吳蚊米在微博上表示,此前,方建華和湯大風經常碰面,裂帛還組織過員工去茵曼參觀學習,“前不久,茵曼的運營人才跳槽去裂帛可能給雙方此次罵戰埋下伏筆。”

原創論戰的背後,顯然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點燃了兩個老闆之間的鬥志。

“挖人”大戰

“由于受到不少來自市場和投資人的壓力,服裝品牌在發展到成熟階段之後,多會尋找發展捷徑。”吳文材表示,從競争對手處“挖人”,已經成為不少企業走捷徑的慣用手法。

而這一點并不僅僅表現在服裝行業。

獵聘網就曾對阿裡巴巴、百度及騰訊的員工跳槽去向做過統計,從相關統計數據來看,三家企業員工的跳槽去向也多投向原公司的競争對手。在2013年,搜狐IT還曾曝出一則新聞,騰訊某高管跳槽至阿裡巴巴,讓馬化騰極為憤怒,提出了互聯網史上最高的競業禁止賠償。

因此,對于在品牌定位、産品風格、消費人群及渠道布局上都極為相似的茵蔓和裂帛,其管理層及員工如果轉投競争對手,必然會點燃老闆們的敏感神經。

“品牌發展成熟之後,其品牌理念和模特的選用對品牌形象向終端市場的傳達有着重要的作用。”吳文材認為,如果消費者看到這個模特,卻想到另一個品牌,的确會模糊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如果說模特模糊的是電商品牌的終端形象,那運營人才跳槽折損的就是品牌在終端市場的“元氣”。

“對于電商品牌的發展來講,線上運營的好壞直接決定着品牌能吸引到多大的消費流量,這也是決定品牌銷售業績的關鍵。”理臻說道。

記者通過阿裡指數對比茵蔓和裂帛從2014年9月1日~2015年2月2日的相關數據發現,裂帛除了在搜索指數方面的表現優于茵蔓外,兩者在26歲~40歲的核心消費者的品牌喜好對比上,茵蔓的品牌粘性明顯高于裂帛,多個年齡段人群的喜好度指标(TGI)都超過115,而裂帛在此項數據的最高值也沒有突破115。此外,從品牌消費層級的統計來看,茵蔓雖然在中低消費層級的數據略低于裂帛,但其中高端消費者相較于裂帛則有一定優勢。

與此同時,從2014年天貓“雙11”當天的女裝銷售排行來看,茵蔓一直穩居裂帛前列。2013年,茵蔓位列第1,裂帛排名第4,到2014年,茵蔓位列第4,而裂帛則排到了第10名。

對于随時有可能被踢出天貓女裝“雙11”銷售TOP10的裂帛而言,如果能有熟悉茵蔓品牌運營的人才來負責其品牌相關工作,對其扭轉當前發展局勢也是一條很好的“捷徑”。

茵蔓和裂帛在品牌定位及其他方面的高度相似性,使雙方在線上的較量在所難免。除了淘品牌彼此之間的競争外,傳統品牌也不斷加入線上戰局。2014年5月,歐時力當月的銷售額超越茵蔓、裂帛等淘品牌,位列當月女裝銷售排行第一。不少行業資深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紛紛表示,随着傳統品牌不斷加大線上拓展力度,其強大的資金實力、資源整合能力及品牌運作能力都将逐漸釋放出來,逐漸趕超根基尚淺的淘品牌。

“在市場競争中,茵曼和裂帛應該是屬于同一陣營的。他們應該要意識到,其共同對抗的是那些具有更強競争力的傳統品牌,而不是自己鬥自己。”吳文材說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