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這次也标題黨了。
主要是想騙你進來,相信還是對你會有幫助的。
因為日常每次講座,大家問得最多的,都是學曆的問題。
“我本科211,我碩士QS前20,這學曆能進中金嗎?”
“本科雙非,碩士985,還能進投行嗎?”
……
要麼是遇到很多“戾氣很重”的年輕人,對行業充滿了抱怨。
“XX機構太過了,要卡學曆背景…”
“不是清北複交,也不是二代,你注定進不了頂尖的平台。”
“本科雙非基本就杜絕了你進入金融行業核心崗位的機會!”
雖然我們做職業教育,是個服務行業,但和學生們是打交道最多的。
但是,也确實接受了太多來自于大家的負面情緒。
說實話,非常能夠理解大家的心态。
我們也希望各個機構不要用學曆來卡人。
但是從機構的角度來看,也能夠理解。
一、 為什麼機構要卡背景
這個過去我寫過很多文章都講過。
我覺得講再多機構挑名校的同學有什麼好處,非名校的同學有什麼劣勢,沒啥意義了。
雞湯是沒什麼用,但毒雞湯更沒什麼用。
反正機構來看,就是提高篩選的效率,畢竟簡曆太多。
學曆确實能證明一個人的過去,反應你很長一段時間的階段性成果。
本來以前讀研扭轉一下還有機會,但現在研究生“水”化,為了區分學生的能力,卡本科成為了一種趨勢。
強調,絕對不是隻有金融行業如此。
學術圈、其他領域的頂尖機構,追溯本科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畢竟沒辦法,又不能把學曆卡到博士。
那麼追溯到源頭,這樣才能篩選樣本量。
甚至現在還有些讓你填高考成績,說是為了區分你到底“聰明不聰明”。
現在卡本科的現象有沒有惡果?
也開始有了,但主要的吐槽對象還是業務團隊,真正用人的部門。
首先如果要走人力的機構招人,他們最在乎能夠穩定長久能把事情做好的。
比如說:非三中一華的投行招實習生,他們是對所謂“人力的要求”很無語,現在反而雙非本考上985的人不能選了,那些雙985的人數量相對是少的,反而變成了這類學生更加吃香,畢竟面臨的競争變卷。
實際上,卡學曆,是階級固化的一種體現。
比起體制内,金融行業這方面隻能算是弟弟。
因為體制内最好的崗位,直接在源頭上“區别對待”,部委選調我隻去清北招,很多省委選調我隻針對清北複交和本地985,其他同學壓根已經沒有競争的機會了。
你之所以覺得金融卷,那是因為你還在牌桌上。
實際上,清北的同學也覺得金融卷,因為在這個領域,人大也很厲害呀,兩财一貿的人也很牛,大家都在牌桌上一起競争。
二、 背景篇:機構到底要求什麼樣的學曆?
很多同學在這裡誤解很深。
總覺得我是啥學校,我就能怎麼樣。
總覺得我報一個我什麼學校,我有幾份實習,我就能去哪裡。
實際上,經常有的現象是,同一所學校,人跟人的差距可能比人與狗都要大。
你有同學能去頂尖機構,也不代表你就能去。
講回來,這個行當招人不是這個邏輯。
或者說,大部分機構不是這樣卡人的。
那麼金融行業到底是怎麼卡學曆?
主要是卡線原理,或者說木桶原理。
啥意思呢,就是說,主要是卡一個最低的線,你如果學曆有缺陷,這樣你可能會被卡掉。
比如說你本科如果是雙非,那麼按現在頂級機構卡人的角度,這就是緻命傷,這不能接受。
學曆方面,隻要符合就行了,并不是越高越好。(當然學曆越好會讓人對你印象越好,但也會結合其他的一起看)
啥意思呢,你如果是清北本碩,另外一個是985或者兩财一貿的本碩,你們都能進入面試。
進入面試之後,很大程度上就要看你其他方面怎麼樣,如果你清北本碩體現出來的項目經驗和能力都不如後者,那麼我很大概率上會要後者。
絕大多數的機構都是這樣的要求,像投行哪怕高如三中一華,也是如此。
事實上,就算你學曆滿足,你依舊非常難進,因為大家的履曆和經曆可能都很漂亮。
就像還一個學員說他投了某個投資崗位的讓他去面試了,招聘jd竟然寫着本科,那是不是就很low。
我反問中金的招聘jd很多也隻寫了本科以上,那你覺得就很容易進?
人家說明最低的要求,≠你是有你就能進,OK?
研究所,無論是第一的還是倒數第一的,雙985也是基本要求,如果本科是個211,可能理工科會能加一些分數。
說清北複交以下無金融的,僅存在于頂尖公募投研和外資PEVC這種一年招不了幾個人的機構,人家本身要人少,自然在清北複交的圈子裡也能招到合适的人。
而且,大的機構要求就高,小的機構要求就低嗎?
那也不是,我就告訴你,無論是行業第一的機構,還是行業倒數第一的機構,大家都是想要985。
211就是不如985香,你如果本科雙非,學曆就是不算優秀。
隻不過,大的機構,制度要求會比較嚴格。
小的機構,制度可能會寬松一些,他允許突破,他允許你優秀的情況下,可以忽略你學曆的短闆。
另外,一般是誰卡背景?
一般是公司人力資源,制度賦予他們的權利。
一般有幾重意思,一個是卡掉關系戶,一個是要保證我們機構的“逼格”。(大家也會覺得進入一個機構學曆越好,他們越牛逼)
面對制度,很多業務的高層領導也沒有辦法。
大家像個成年人一樣思考着。
到底機構是想要什麼樣的人?
最終,歸根結底,用人的還是具體的業務部門。他們想的還是要找的能夠一起把事情做好,能夠并肩作戰的同事。
所以你的前提,一定是你的能力是過關的,才能夠勝任工作。
其他的,就是如何合理地把你招進去,能夠通過人力的制度。
如果你還可以,但是為了你,要去跟人鬥智鬥勇,說白了挺耗心力的。
必須要足夠優秀,優秀到大家願意一起為你突破制度,去磨,才有機會。
另外,社招遠比校招卡的要寬松。
為什麼?
因為社招沒有那麼多的重複性的簡曆。
所以,核心就是入行。入行難度永遠是最大的。
無論是行業第一的平台,還是行業倒數第一的平台,校招要求的都是趨于一緻的,都想要985,光是985就供應很多了。
大平台在于把要求卡得很死,越大的平台制度越難突破,小平台就算有制度,也可能可以協商,或者制度本身就不會那麼死。
正确的态度就是但求入行,行業第一的平台我申,行業倒數第一的平台我也申,我死也要入行,隻不過有選擇的情況下我選擇更好的而已。
三、認識篇:背景評估
之前的講座裡,也跟大家分享了如何根據不同崗位的要求,對自己的情況有一個正确的認知。
注意前面說的不同崗位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學曆要求一般規則:
二級比一級高,買方比賣方高(但注意要區分平台,别老拿中金的賣方跟小私募買方比,這屬于挑刺)
主要講了以投行為例吧:
假設你的硬件部分100分,那麼大緻上的分數構成是:學曆40 實習40 證書(cpa保代司考)20。(注意這個數字并不科學,我隻是為了簡單讓你們理解)
按照這個簡單的模型,60分以上有機會進面試,頭部的話至少湊80分以上。
學曆的40分要分本碩,有的機構可能更看本科,有的機構看研究生,但我這裡為了你們簡單粗暴理解,就是各20分。
如果對于投行,雙985學曆分數就已經挺高了,接近35-36分。你如果本科雙非,反正至少本科這塊分數大概隻有10分以下。
實習方面,隻能簡單粗暴地說你有這個行業相關且連貫深度的實習1年以上,可能是将近滿分。(這年頭大有内卷之勢)
證書方面,說實話得分效率會低一些,因為無論是CPA、保代和司考都非常難通過,你算cpa10分左右,保代和司考更四五分這樣。說實話,CPA一門就要付出幾百小時的複習,請不要高估你的耐力。
所以如果你學曆比較好,然後你再能規劃好,把實習也做深度連貫,你未必需要考證。
如果你學曆不夠好,實習必須做到近乎完美,證書适當能拿一些分數。
但是,核心無論如何給我湊夠60分,進入面試再說。
因為滿分不是100分,進面試之後,還有額外的50分(甚至更高,還是為了方便你們理解)。
你的專業/業務能力/情商/智商/談吐/态度/細心/實習表現/甚至長相穿着打扮等,一切都有可能有影響。
最後以總分為定。學曆在裡面占的總比例,隻是4/15,不足四分之一。
這是為什麼有一些學曆相對弱的人能入好的機構,很多學曆好的反而不行。
三、突破篇:如何突圍
如果已經知道線在哪,知道自己的分數差多少,剩下就是如何補救。
主要分三步吧。
1、 簡曆和能力準備到極緻
我經常說:簡曆和能力是兩條線。
簡曆可以理解是前面的100分,能力可以理解是後面的50分。
簡曆包裝到極緻,參考前面硬件評分。學校沒法改變,實習和證書能補多少算一些,其中實習重要性遠大于證書。如果簡曆你加到頂,都無法獲得面試,甚至要暴利獲得面試機會。(找人内推,強行要面試等)
能力和認知達到成熟業務人員的标準。無他,就是學學學,練練練,瘋狂看,和大量業内人士交流等,保持良好的心态,這樣盡可能拿50分。這個說實話,比簡曆這種可視化的,更難。
2、實習是唯一的出路,要靠外力突破
你想突破,提前實習是唯一的辦法,一個是讓你提前到達成熟業務人員的标準,另外一個就是要讓團隊離不開你,想留下來你。
我之前經常舉例,校招好比是招聘這個負責人是個男的,他去聲色場所,漂亮妹紙站一排,你說眼都挑花,他本身沒那麼高的要求,也變挑了。
那麼你要提前争取留用,就是相當于提前去他家裡當保姆,全方位展示你的賢良淑德和靠譜,讓他離不開你,最後想盡辦法突破丈母娘(人力)那邊。
但凡你學曆不符合,基本要到領導級别幫你去想辦法。這對你的能力,情商智商,做人,缺一不可。
一般來說,越大的平台越難突破,你學曆離線要求差得越多越難。
之前講座舉了很多案例,目前在三中一華投行工作本科雙非的我能随便給你們舉出幾十個。(不過不少人是社招)
但是一般來說,小的平台,你本身隻差一點點,突破機會很大。
比如說你足夠優秀,人家卡本碩985,你本科是211,碩士符合,突破起來更容易。
有的機構卡本碩211,你本科雙非,這樣突破起來更容易。
所以,大家不要老問:xx學曆能不能去哪兒?
有的機構劃了線高,也很嚴格,要極其優秀才能突破。
有的機構劃的線低,相對卡的不是那麼嚴格,你稍微比一般優秀就有機會。
對了,也有的機構沒有線。
3、社招跳槽
社招對學曆能放寬多少(隻要能入行),但還是會看;還是以投行為例,依次 工作經曆-學曆-證書
從小跳大不難,但是你學曆差,跨度就小。
你學曆特别好,真學曆極其優秀,你在三五十的小券商投行,找人推推,也許就真一次性跳到中金了
這裡順帶聊一下社招,還是以投行為例。
整體上,社招會比較看項目經曆 學曆 證書。
項目經曆首先是非常重要的,或者就是工作經曆,管你是多大的平台多牛的學曆,但是一聊下來,什麼經曆都沒有,不可能會要你。可以理解甚至是排除法的作用。
社招跳槽整體上對學曆要求會放松,畢竟相信友商的培養和篩選。
但學曆的好處依舊非常大,因為跳槽可以拉開跨度。比如說你在30以外的券商想跳前十甚至三中一華,你的學曆依舊能起到一定加分的作用。有認識西部做股,國融做債的,直接跳去中金。
主要是相近的平台,為了錄取你,願意做出更多的讓步。如果你雙非本科想跳中金投行,最起碼可能要你已經在其他幾家三中一華了,概率才大一些,最起碼你在招商國君海通,可能有面試的機會(昨天也舉了很多案例)。比如說你在招商海通跳建投,對方不會太卡你學曆,但你在30以外的,他們可能會卡一卡。
至于證書算是如果你項目經曆好,學曆有所欠缺,适當考慮加分的一個點。這也是為啥越小的平台的投行從業人員,名片上印的證書越齊全。
總結
上面講了很多,大家要記住“線”在哪裡,你到底跟“線”差多少,如何去突破“線”。
我不知道你們能聽進去多少。
社招的人,比較成熟,大部分人能夠比較輕松理解我在講什麼。
要反超,必須要盡早的規劃(規劃方向還得是對的),堅定不移的執行,付出比名校同學成倍的努力,表現的成果要比名校同學好很多,達到團隊非常想要你留下來,從而去為了你去突破人力制度的點。
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沒辦法,你就是得能力上和top院校的人反差強烈,你才有機會。
但是,大部分學生,除了天天抱怨和吐槽,感慨自己學校不行沒機會。
他們甚至連一篇長一點的文章都看不完。
你可以說,你說的這些很難實現。
是的,但是我也同樣認識很多人實現了。
如果很容易,我覺得這更加不公平,對那些當年努力考上名校的人更加不公平。
誰叫你牌爛呢?但你們是不是也有牌很爛,但因為策略對 運氣好,最後打赢的時候?
借用非常敬愛的羅老師的話:
1、 艾森豪威爾的母親對艾森豪威爾說,你在打牌的時候即便你抓到一副最爛的牌,你也不能棄局,你也得把這個牌給打完。
我們很多時候是不是覺得我們抓的牌實在是太差了呀,但是再差的牌你都應該打下去。有的時候我們驚奇的發現再差的牌,有的時候最後還是赢了,有沒有這種可能,有的時候抓到的一手好牌,你覺得你會赢,反而幹嘛呢,反而輸了。
2、我有的時候又非常的羨慕别人的劇本,但是沒有誰的劇本值得羨慕,你隻能把自己的劇本給演好;如果在你的一生中真的遭遇到這些挫折,那對不起,這就是你的劇本;
你隻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棄演,一種選擇就是把既定的劇本給選好,給演好,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演好自己的劇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