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是一個重要節日:國際不打小孩日,也叫不打屁股日。這個由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發起的節日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活動一經推出便得到世界各國響應,并被擴展為“國際無巴掌日”。
第一反應是驚訝于這個節日,怎麼會有這麼個日子呢?孩子成為家庭共同關注的對象,家長也在這一天審視下自己的行為,是否存在有肢體接觸及語言暴力甚至精神暴力的行為?
中國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有一句“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耳熟能詳。70後80後應該對這樣的場景很熟悉:父母拿起了家裡的雞毛撣子、掃帚、拖鞋……開始了對孩子們正義的懲罰,始終倡導我是家長我說的算!可能還一邊打着一邊還會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不打不成器,打一頓就老實了……”
雖然以上這些是中國的傳統,但是有的觀念拿到現在是行不通的,特别是現在的家庭教育已經成為了一門重要學科。現代的父母也要重視起來,父母是孩子最信任最依賴的人,被最親近的人用暴力等方式懲罰錯誤,會給孩子造成心理焦慮,長時間積壓得不到釋放就會影響到心理發展,甚至影響孩子一生。同時暴力的行為是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家長的情緒行為直接影響着孩子與他人相處的行為。希望以下這些物品在親子關系中永遠消失!
經調查許多從小被“打”長大的孩子,“被揍”會是他們童年揮之不去的陰影,甚至等他們長大以後,會不自覺将暴力的手伸向自己的孩子,形成“惡”的循環。面對熊孩子,家長的首選教育方式肯定是溝通講道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孩子情緒上的波動和行為上的不理解 是每個孩子特有的表現,我們都是從孩子長大的,也曾有過情緒失控的時候,隻不過是随着年齡增長經曆的事情多了,能夠适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待孩子但無論什麼時候多些傾聽,多些耐心,别再把“我是為孩子好”當簡單粗暴的借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