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德育素養目标大全

德育素養目标大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01:55:14

德育素養目标大全?1.簡述德育的認知模式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當代德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是由皮亞傑提出,後由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的,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德育素養目标大全?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德育素養目标大全(德育知識大總結)1

德育素養目标大全

1.簡述德育的認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當代德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是由皮亞傑提出,後由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的。

認知模式是:(1)理論假設:①道德發展論;②道德教育論。(2)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小組讨論:①道德兩難問題及其設計;②道德讨論中的引入性提問;③道德讨論中的深入性提問。(3)簡要的評論:①認知模式的缺陷;②認知模式的特色及對我國學校德育改革的啟示。

2.簡述德育的體諒模式。

體諒模式是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所創,風靡于英國和北美。與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強調道德認知發展不同,體諒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

體諒模式是:(1)理論假設:①與人友好相處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幫助學生滿足這種需要是教育的職責。②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體諒。③鼓勵處于社會試驗期的青少年試驗各種不同的角色和身份。④教育即學會關心。(2)圍繞人際-社會情境問題的道德教育:①設身處地。②證明規則。③付諸行動。(3)簡要評論:①體諒模式在理論上的缺陷。②體諒模式的特色及對我國學校德育改革的啟示。

3.在中小學德育中如何獎懲教育法?

(1)獎懲教育法,即獎勵與懲罰法,是通過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以引起學生愉快和痛苦的體驗進而強化或糾正學生某些行為的方法。獎懲教育法包括表揚與獎勵、批評與懲罰等方式。

(2)運用獎懲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提高對獎懲關系的認識。

第二,目的明确,具體有度。

第三,客觀公正,有利于團結。

第四,獎勵為主,抑中帶揚。

4.在中小學德育中如何運用榜樣(示範)法?

(1)榜樣示範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榜樣包括:偉人的典範、教育者的示範、學生中的好樣闆。

(2)運用榜樣示範法的基本要求:

①選好學習的榜樣。

②激起學生對榜樣的敬慕之情。

③引導學生用榜樣來調節行為,提高修養。

5.什麼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則?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1)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2)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内心世界。

②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6.在中小學德育中如何運用說服教育法?

(1)說服教育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确觀點的方法。說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說服包括講解、談話、報告、讨論、參觀等方式。

(2)運用說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

②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③注意時機。

④以誠待人

7.中小學德育的内容有哪些?

(1)愛國主義教育。

(2)革命理想與革命傳統教育。

(3)集體主義教育。

(4)勞動教育。

(5)民主、紀律與法制教育。

(6)人道主義和社會公德教育。

(7)正确人生觀與科學世界觀教育。

8.德育的任務是什麼?

(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和自我修養能力的教育活動。

(2)德育的任務包括:

①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形成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道德觀。

②培養學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③培養學生的道德評價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養成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④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9.如何認識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互動發展的過程?

(1)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品德的過程,而學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個因素構成,所以德育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2)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

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學生的品德形成過程就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知,即道德認識,是指人們對一定社會道德關系及其理論、規範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們通過認識形成的各種道德觀。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們對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們為了達到某種道德目的而産生的自覺能動性。行,即道德行為,是指人們在一定道德認識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動。

知、情、意、行四個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學生品德的發展。其中知是前提和基礎,它可以使學生在明辨是非、善惡、美醜的基礎上,有選擇地行動;情和意是在知的基礎上形成的精神力量,它對學生品德的發展起着巨大的調節作用;行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個重要外部表現,是衡量學生認識與修養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德育要注意發揮知、情、意、行的整體功能

第一,德育要注意全面性。

第二,德育要有針對性。

第三,要注意多端性。

第四,要注意長期性和反複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