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四川山洪暴發被困的父子獲救了嗎

四川山洪暴發被困的父子獲救了嗎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1-23 22:39:39

馬銳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冷宇 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7月12日,一段消防救援人員懷抱嬰兒,從激流上方橫渡繩索橋的視頻登上熱搜,網友紛紛為其點贊。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上述的溫暖畫面,發生在四川平武山洪災害救援現場。7月12日5時許,受上遊鄰縣短時間強降雨影響,平武縣木座鄉發生山洪災害,各方力量全力開展救援。

據央視新聞,截至14日12時,解救轉移平武縣木座藏族鄉山洪災害被困群衆150人,避險轉移受威脅群衆700餘人,災害共造成3人死亡,15人失聯,目前失聯人員搜救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7月14日,封面新聞記者聯系到懷抱嬰兒的消防員張海濱,聽他回憶“最感人的瞬間”。

四川山洪暴發被困的父子獲救了嗎(四川平武山洪最感人瞬間)1

緊抱嬰兒橫渡繩索橋 視頻發布被贊“最感人瞬間”

視頻中可以看到,消防救援人員在河道兩岸的兩棟樓之間搭建起一座繩索橋。對面的消防人員在固定好自己後,将嬰兒抱在自己懷裡。随着牽引繩的慢慢拉動,救援人員和嬰兒順着繩索到達安全地段。

視頻在各大媒體發布後,得到衆多網友點贊,被稱為平武山洪災害救援中“最感人的瞬間”。

記者從綿陽消防救援支隊了解,該段視頻是他們在參與平武縣木座藏族鄉救援時的情景。7月12日早上5時許,受上遊鄰縣短時間強降雨影響,平武縣木座藏族鄉暴發山洪,下轄的民族村、和平村、新驿村以及木座水電站受災,且當地公、網、通訊中斷,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

當地消防救援人員立即趕往受災嚴重的木座鄉參與救援。當天上午,救援人員營救出32名被困人員後,增援小組又在和平村河口組發現25人被困。

在準備過程中,消防救援人員原準備涉水過去救援,但觀察發現洪水湍急,最後他們決定在兩棟樓之間搭建繩索橋,給被困群衆提供一條逃生通道。

四川山洪暴發被困的父子獲救了嗎(四川平武山洪最感人瞬間)2

懷抱半歲嬰兒避險 母女被困酒店頂樓等待救援

7月14日,和平村河口組被困群衆牟女士已被轉移到平武縣城的集中安置點,她正是被消防人員營救的半歲大嬰兒的母親。說起當天的暴雨,牟女士仍心有餘悸,“在轉移到民宿酒店的路上,水坑裡的水都淹到脖子了,心想這回活不出來了。”

牟女士說,7月11日晚上,她們當地就下起了時斷時續的暴雨。到晚上12點的時候,暴雨就沒有斷過,河水也開始上漲。7月12日淩晨4點左右,牟女士帶着半歲的女兒和母親往樓頂跑。浪頭襲來,電杆倒了,房屋也隻剩下半邊,她們最後選擇到附近的民宿酒店避險。在往民宿轉移途中,水坑裡的水已漫過脖子。

7月12日中午12時許,消防增援力量抵達木座藏族鄉。“我們看到消防的身影,知道終于有救了。” 牟女士告訴記者,當時街道上的洪水很急,消防人員就用裝載機進入街道,沿途搜尋被困者并進行轉移,“他們也在搜尋過程中,發現了我們被困在民宿酒店裡。”

擔心母親抱嬰兒渡索不安全 他“飛渡激流”護送嬰兒

7月14日下午,封面新聞記者通過電話聯系到了視頻中的消防員張海濱。張海濱告訴記者,抵達木座鄉場鎮搜救時,他們發現河流對岸的民宿酒店裡困了18人,另一處平房中有7人被困。

張海濱說,他與隊友原計劃是涉水過去救人,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水流特别湍急,而且還在不斷地上漲。最後,他們通過無人機偵察發現,對面的鄉政府辦公樓有一個最佳營救點。

張海濱告訴記者,他們發現兩棟樓之間有一根電纜,就決定用這根電纜将牽引繩拉過去,并随同送過去一部對講機。“我們就用這部對講機指導他們将橫渡用的繩頭先固定住。”

繩頭固定住後,張海濱率先通過抵達對岸,一方面測試繩索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則是在對岸配合隊友,開展被困群衆的轉移工作。

據張海濱介紹,轉移半歲的嬰兒時,“我怕被困人員在渡河過程中受到驚吓,就決定自己護着嬰兒過河。”

他先将自己的身體固定在繩索上後,再将嬰兒面朝自己,頭部擺放在自己的左肩一側,以免嬰兒出現不适。在繩索滑動過程中,張海濱雙手一上一下,分别護住孩子的上半身與腿部,将其緊緊抱在懷裡。

兩棟樓之間水流湍急,兩側的救援人員在拉動牽引繩時,張海濱就緊緊抱住嬰兒,直到到達安全地段後,張海濱才輕輕地将其交到同事們手裡。

成功營救嬰兒後,救援人員又将嬰兒的母親牟女士撤離到安全地帶,由牟女士照顧嬰兒。

對于營救嬰兒的視頻得到大量網友點贊,張海濱說,“我就是抱娃娃過河。”經過連續2個多小時的連續救援,當天下午3時40分許,被困的25名群衆均被成功救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