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中, 有一位超級牛人,他的名字叫司馬徽。
司馬徽綽号水鏡先生,是颍川陽翟人,他一生精通兵法、經學、道術等多門學問,他還收了諸葛亮、龐統和徐庶三位超級徒弟,他如同鬼谷子一樣,自己不出山,但天下盡在他掌控和預料之中,因此,他便成了三國最神秘最厲害的隐士。
司馬徽之所以天下聞名,其實隻因他說了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宣傳他的兩大弟子的廣告詞,10個字: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也正是因為司馬懿的這句宣傳語,引得求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後來在赤壁之戰時又成功将龐統招于麾下,從而向川蜀進軍,成就了霸業。
事實證明,司馬徽的精準寓言,以及一舉一動都影響着天下大勢,他才是三國幕後最牛的操盤手,一直掌控着三分天下的格局。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三國之初,司馬徽并沒有讓他手下諸葛亮、龐統、徐庶這三大弟子都追随劉備。他想讓三大得意弟子分别效力于曹操、劉備、孫權麾下,讓他們自由競争,看哪位弟子誰能笑到最後,成為最厲害的弟子。同時,他也想派三大弟子就能夠将這天下攪得天翻地覆,讓曹劉孫三方勢力彼此争鬥消耗,從而證明他這個幕後操手的軟實力和硬實力。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形勢最初朝着他的預期發展,手下三大弟子各事其主,徐庶雖然最早投靠劉備,但很快被曹操以挖牆角的方式給挖過去了,而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鳳雛龐統已經選擇追随東吳雄主孫權去了。至此,三大弟子,徐庶跟随曹操,龐統跟随孫權,諸葛亮跟随劉備,果然形成了各司其主的目的。然而,司馬徽夢想着三大弟子左右曹劉孫三大枭雄的格局并沒有形成,原因很簡單,計劃趕不上變化。除了劉備格外重用諸葛亮外,徐庶到了曹營後便成了“花瓶”,徐庶因為其母的慘死,甯肯埋沒自己的滿腹才幹,也發誓做到:不獻一計一謀。與徐庶的主動“不作為”相比,龐統更為可憐,盡管他積極“想作為”,但孫權并不看好長相醜陋的龐統,而是重用玉樹臨風的周瑜,沒有給他作為的機會。
也正是因為這樣,司馬徽在洞觀天下局勢,以及知曉徐庶和龐統兩大弟子的處境後,在劉備請諸葛亮下山時,才會對劉備了這樣一句經典預言,12個字:孔明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
可以說司馬徽的10字推薦語和12字經典預言是其成名之曠世奇言,道破了劉備最終沒能統一天下的真正原因。
說到這裡,大家就有疑問了,司馬徽的推薦語并不精準啊,既然“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什麼劉備得到了兩個卻隻能三分天下,而并沒有“安天下”呢?
其實,這并不是司馬徽浮誇了兩大弟子的能力,而是有其他原因的。很多人認為司馬徽的原話後面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子初”就是劉巴,他原是劉璋手下的參謀,劉備入川時,劉巴選擇了歸順劉備。劉巴善于後勤及财政管理,是一位管理能力突出的才人。“孝直”就是劉備最為倚重的謀士法正,法正善于用兵,多次立下奇功,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在定軍山戰役中,法正逼殺曹軍将領夏侯淵,讓吳魏心驚膽顫。
結果劉巴和法正都是福大命不大之人,都上演了“英年早逝”的悲慘一幕。很多人也認為,這正是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和龐統這兩位天下超級謀士,卻仍沒有平定天下的真正原因。
事實并不是我們理所當然的這樣,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劉備得“龍鳳”兩人仍沒得天下,其實司馬徽的“孔明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的這12個字經典預言已經道破個中玄機。
司馬徽之所以說劉備不得其時,是有原因的。司馬徽說的“時”其實就是指“天時”,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劉備在得到卧龍時沒有“天時”。要知道那時北方已被曹操平定,整中原之地都成了曹操的盤中菜,其綜合實力已強大到了幾乎無法戰勝的地步了。同時,劉備過于仁慈,他沒有在劉表死後乘機奪取荊襄九郡,在戰略上再失良機,天時已被曹操牢牢占領了。就算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難以逆天而行,力挽狂瀾。
其次,劉備在得到龐統時也沒有“天時”。還是因為劉備的仁慈,赤壁之戰後,劉備沒有在占領荊州之地的基礎上繼續鞏固戰果,沒有及時除去雄霸川蜀之地的同是劉氏宗親的劉璋,結果幾番糾纏,等形勢惡化到不能再惡化時,劉備才揮師進軍川蜀之地,最終,複雜的亂戰中,導緻大意的龐統在落鳳坡慘死。龐統的突然夭折,使得劉備失去了一臂,劉備又回到了“得一”的原始局面,真是時不我待啊。
最後,諸葛亮在伐魏時更沒有“天時”。劉備成蜀中之主後,卻為報關羽之仇,舉全國之兵伐吳,一舉打破了吳蜀聯盟的政策,最終夷陵之敗後,劉備病逝白帝城,緻使諸葛亮時運不濟,孤掌難鳴,“平天下”到時實際上已是癡人說夢了。雖然最後諸葛亮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六出祁山強行伐魏,但那時漢朝已經被曹丕取代,大漢名存實亡,蜀漢也隻是繼承了“漢”這個字而已,民心已不在漢,再加上後主劉禅昏庸無道,隻靠諸葛亮苦苦支撐,北伐非但注定不會成功,而且注定蜀國遲早要被魏國滅亡。
總之,司馬徽在諸葛亮出山時,用“不得其時”4個字道破了其悲慘結局,成功地預料到了劉備最終不能一統天下,令人歎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