稭稈綜合利用較傳統方式的好處?來源:長春日報-長春新聞網1日,記者驅車來到位于雙陽區長清公路21公裡處的國信農業有機示範基地,走進一座普通的大棚後記者發現,這裡隻有幾堆稭稈碎末,并沒有種植果蔬工作人員上前将稭稈碎末扒開,裡面赫然露出幾隻10厘米長、正在蠕動的灰褐色蟲子,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稭稈綜合利用較傳統方式的好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來源:長春日報-長春新聞網
1日,記者驅車來到位于雙陽區長清公路21公裡處的國信農業有機示範基地,走進一座普通的大棚後記者發現,這裡隻有幾堆稭稈碎末,并沒有種植果蔬。工作人員上前将稭稈碎末扒開,裡面赫然露出幾隻10厘米長、正在蠕動的灰褐色蟲子。
長春國信現代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柏明告訴記者,在國信農業有機示範基地,有20多名員工專門研究這些蟲子,“我們正在為稭稈綜合利用尋找更好、更廣的方法。”楊柏明說。
這種蟲子學名叫“雙叉犀金龜”,因成蟲頭上長角,所以俗稱“獨角仙”。“它喜歡吃稭稈和食用菌的菌糖,壽命約一年。我們正在試驗的是‘獨角仙’高效繁育配套技術,将稭稈有效地轉化為昆蟲蛋白和有機肥,可以實現稭稈綜合再利用的‘質變’。”國信現代農業公司經理李音說。
據了解,該項目團隊成員自2017年開始進行“獨角仙”資源綜合利用及産業化技術研究,并和中國科學院、吉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吉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展開産學研合作。
“這個項目進展順利,一隻幼蟲的成本僅一元錢,而從農民手中回收的成蟲價則是20元,如果賣到寵物市場價格更高。”楊柏明告訴記者,“獨角仙”生物治理農業廢棄物項目成本低、收益高,既可以助力精準扶貧,還可以為産業鍊可持續發展賦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就地解決稭稈再利用過程中處理難、成本高、污染環境等問題,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生态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下一步,我們将拓展‘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商業模式,在東北三省吸納2000家專業種植合作社,讓食用菌種植戶和玉米種植戶增收4 倍以上。”楊柏明表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