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漢卿
肉眼可見的,騎行正在成為一樁流行事件。
從北京的長安街,到上海的武康路、成都的天府綠道、廣州的閱江路碧道……成千上萬輛休閑自行車、公路自行車俨然成了一道流動的風景線。而随便一輛看上去平平無奇的自行車,可能就價值幾萬。
自行車曾是中國人主要的通勤方式,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自行車也逐漸被電動車、汽車這種更高級的代步工具取代。當下刮起的這股騎行潮流,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疫情之下,公共交通、私家車出行受阻、成本提升,而自行車出行更加輕便、自由,重新獲得了人們的青睐。
但對于當下這股騎行潮,卻也不能用簡單的通勤方式來定義。一輛自行車價格動辄上萬,甚至數十萬;騎行裝備越來越專業;年輕人熱衷打卡“出片”;以騎行做為社交……這些與以往不同的新特質,都說明,騎行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生活文化符号,也在打造一種全新的身份認同。
騎行的人未必都那麼“有錢”“有閑”,但在這兩方面應當說都具備一定的基礎。這構成了彰顯此一人生品味的前提。他們不僅斥資購進高價公路車、山地車,也通過後期的配色、搭配、改裝,把自行車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騎行本身被賦予了更多意義,也成了一種生活審美的自我表達,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心理特征。
在互聯網空間裡的這代人,追求運動、時尚的生活方式,也有着相對超前的消費觀念,他們更願意為興趣與個性化買單。就像密室逃脫、飛盤一樣,騎行是運動,但又絕不止于運動。騎行當前仍然隻是小衆的,但這恰恰構成了一種區分,不少年輕人為彰顯自己的個性與腔調,也加入了這股騎行大軍中。
當然,就像馬拉松的興起一樣,騎行潮的風行,也有着特定的社會因素。兩年多以來,疫情反複,生活不确定性增加,身處這樣一個從未有過的大時代,很多人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經由疫情,人們更加懂得了自由、健康、身心愉悅、社會交往的價值,而騎行,既綠色健康,又能強身健體,還附帶社交功能,成了人們釋放壓力的一個絕佳出口。
人們的生活方式總是随着社會經濟變遷而不斷流動。從形式上看,騎行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複古”,但解剖其具體内涵,恰恰可以從中看到時代的進步。現代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就是推崇多元與個性,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大衆與小衆,精英與草根,各類人群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作為一種被重新賦予價值的生活符号,騎行是真正融入騎行者生活的,沒有人可以抗拒一個健康的身體與自由飽滿的精神狀态。哪怕有些人僅僅是為了拍幾張好看的照片,也是一種人生意義的表達與釋放。
文字:漢卿
欄目主持人:張永群
責編:王遠方
編輯:孫岱 邢妍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