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是以山地、丘陵為主要地貌的省份,為數不多的整片平原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因為各種地形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同,因此也造就了長期以來浙江省内社會經濟狀況呈現北強南弱之态勢。
改革開放之初,浙江南部的溫州、台州等地個私民營經濟異軍突起,成為省内乃至全國民營工商業最為發達的地區。從而也一度打破了省内經濟強弱分布狀況,但近十幾年來貌似又逐步回到了原狀,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早幾十年,溫台商人幾乎成為浙江經濟的代表。各類村鎮小微企業繁榮、行商足迹遍布全國,這也給溫台地區帶來豐厚的回報,居民收入走高、人口流入巨大,經濟總量增長也是飛快地。它們的城市建設也走上快車道,尤其是溫州市在90年代的城建規模和質量,在省内各城市中居前列的,要好于甯波、不亞于省會杭州的。
那個時期浙江南部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一點也不弱于北部城市的,後者雖然民營經濟也開始發展,但活躍度明顯不及溫台地區的。
但随着改革的逐漸深入、市場經濟的日趨激烈,溫台以及金華等地的小散亂模式也逐漸顯現出了劣勢。
小規模工業雖然能夠給當地帶來民生普惠,但競争力是不足的。所以進入新世紀後各地都開始轉型發展大工業。主要還是受限于地形,狹小的平原面積很難滿足大型工業的大面積鋪開,加之地價高企,所以對外招商也形成不小困難。
而這一時期正是浙江北部城市高速發展階段,規上大工業實力提升迅猛。
到現階段浙江省内規上工業最強的城市全部集中在北部地區,工業轉型升級成功也給這些城市帶來了諸多效應,收入提高、财力充沛、人口流入、經濟總量快速提升等。
在幾年前嘉興市GDP已經反超了台州,溫州市雖然仍居第三,但與杭甬之間的經濟總量已被拉開太多,明顯斷檔。
加上浙江北部各市深處長三角核心區,和上海、蘇錫常等地的經濟、産業互動密切,這對于它們的工業發展、經濟轉型等都帶來了極大的助力。反觀溫台地區就屬于長三角邊緣地帶,很難和其他發達城市協作互動而産生更大效能的。
所以南北經濟發展差距再一次被拉開了。下圖便是2021年浙江省内所有區縣市的人均GDP狀況,紅色系表示較高水平,冷色系表現偏低的,從中就可以大緻觀察到現階段省内各地的差距水平。
除了地形、經濟模式所決定之外,還有新時代城市地位不同帶來的發展差異。
浙江省兩個副省級城市杭州和甯波都集中在北部,在各類資源、政策上是具有一定傾斜的,這對于城市發展也是具有很強效應的,不管是扶持當地企業還是招商引資上都更具優勢。加之近幾十年它們經濟上升迅猛,充沛的财力還帶來城建的大踏步發展。
到現階段,台州市的城建水平在省内還是偏下,而溫州市當年的風光也已暗淡。
所以溫州都市圈、金義都市區也屬于浙江四大都市區,但明顯不及杭州、甯波這兩大都市圈發展更好更快的。
那麼還有機會翻盤嗎?那就要看溫台婺等城市的轉型決心和機遇了。在地形所限的基礎上,如何集約用地、集中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等是關鍵,首先就是要将大工業發展起來,這樣才有更大的競争力,這樣也才有跟上北部幾個城市的發展節奏。
大家對此是如何看的?是否看好溫台地區重新崛起、消弭差距呢?歡迎一起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