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什麼叫六經病

什麼叫六經病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30 11:00:09

六淫,指風、寒、暑、濕、燥、火(熱)六種外感病邪正常情況下,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是萬物生長變化和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稱為“六氣”。當自然界氣候變化異常,超過了人體的适應能力,或人體正氣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應自然界氣候變化而導緻發病時,六氣就成為了六淫,又稱為“六邪”。就像去年武漢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的病因也是屬于氣候異常,也屬于六淫的範疇。

什麼叫六經病(何為六淫病邪)1

自然界中正常的風氣

什麼叫六經病(何為六淫病邪)2

自然界中正常的寒氣

什麼叫六經病(何為六淫病邪)3

自然界中正常的暑氣

什麼叫六經病(何為六淫病邪)4

自然界中正常的濕氣

什麼叫六經病(何為六淫病邪)5

自然界中正常的燥氣

什麼叫六經病(何為六淫病邪)6

自然界中正常的火(熱)氣

六淫的共同緻病特點
  1. 外感性。六淫緻病,其侵犯途徑多從肌表、口鼻而入或兩者同時受邪。如風寒濕邪易犯人肌表,溫熱燥邪易自口鼻而入等。由于六淫邪氣均是自外界侵犯人體,故稱其為外感緻病因素所緻疾病即稱為“外感病”
  2. 季節性。六淫緻病常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如春季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多濕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六淫緻病與時令氣候變化密切相關,故其所緻病變又稱為“時令病”。由于氣候異常變化的特殊性,因此夏季也可見寒病,冬季也可有熱病
  3. 地域性六淫緻病與生活、工作的區域環境密切相關。如西北多燥病,東北多寒病,江南多濕熱病,久居潮濕環境多濕病,長期高溫環境工作者多燥熱或火邪為病等
  4. 相兼性六淫邪氣既可單獨傷人緻病,又可兩種以上同時侵犯人體而為病。如風熱感冒、暑濕感冒、濕熱洩瀉、風寒濕痹等。如《素問·痹論》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着痹也。”
六淫各自的性質及緻病特點

1.風邪的性質及緻病特點

(1)風性輕陽開洩,易襲陽位:風邪具有輕陽、向上、向外的特性。開洩,指風邪傷人易使腠理不固而汗出,故風邪侵襲,常傷及人體的上部(頭、面)和肌表,易出現頭痛、汗出、惡風、咽癢、咳嗽等症。

(2)風性善行而數變:“善行”,指風性善動不居,遊走不定,故風邪緻病具有病位遊走、行無定處的特點。如風寒濕三氣雜志引起的痹證,若見遊走性關節疼痛,通無定處,即是風邪偏盛的表現,稱為“行痹”或“風痹”。“數變”指風邪緻病變幻無常,發病迅速。如風疹常表現為皮膚瘙癢時作,疹塊發無定處,此起彼伏,時隐時現等。而且,以風邪為先導的外感病,一般發病急,傳變也較快。

(3)風性主動:指風邪緻病具有動搖不定的特征。如風邪傷人,常見顔面肌肉抽掣,或眩暈、震顫、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等。

(4)風為百病之長:風為百病之長有兩層含義,一指風邪常兼它邪而傷人緻病。故凡寒、濕、暑、燥、熱諸邪,常依附于風邪而侵犯人體,從而形成外感風寒、風濕、風熱、風燥等證;二指風邪傷人緻病最多,風邪終歲常在,且風邪傷人,無孔不入,表裡内外均可傷及,易發生多種病證。因此風邪也被稱為外感緻病因素的總稱。

2.寒邪的性質及緻病特點

(1)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為陰氣盛的表現,故稱為陰邪。感受寒邪,最易損傷人體陽氣寒邪侵襲于肌表,衛陽被遏,可見惡寒、發熱、無汗、鼻塞、流清涕等症寒邪直中脾胃,脾陽受損,可見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若心腎陽虛,寒邪直中于少陰,則可見惡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長、精神萎靡、脈微細等症

(2)寒性凝滞:指寒邪傷人,易緻所傷部位之氣血津液凝結,經脈阻滞寒邪傷人,陽氣受損,失其溫煦功能,易使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甚或凝結阻滞不通,不通則痛,故寒邪是最易導緻疼痛的外邪。如寒客肌表經絡,氣血凝滞不通,則頭身肢體關節疼痛,痹證中若以關節冷痛為主者,稱為“寒痹”或“痛痹”;寒邪直中脾胃,則脘腹劇痛;寒客肝脈,可見少腹或外陰部冷痛等。

(3)寒性收引:指寒邪傷人,可緻氣機收斂,腠理、筋脈攣急收縮。如寒邪傷及肌表,衛陽被郁遏不得宣洩,可見無汗等;寒客血脈,則氣血凝滞,血脈攣縮,可見頭身疼痛,脈緊等。

3.暑邪的性質及緻病特點

(1)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為盛夏火熱之氣所化,故暑邪為陽邪。暑邪傷人多表現為一系列陽熱症狀,如高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2)暑性升散,易擾心神,易傷津耗氣:暑為陽邪,易升發上犯,故易上擾心神、頭目,出現心胸煩悶不甯、頭昏、目眩、面赤等。暑邪傷人,可緻腠理開洩而多汗。且汗出過多,不僅傷津,而且氣随津洩則易耗氣,故臨床除常見口渴喜飲、尿赤短少等津傷之症狀外,往往可見氣短、乏力,甚則耗傷太過,清竅失養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

(3)暑多夾濕:暑季氣候炎熱,且常多雨潮濕,熱蒸濕動,故暑邪緻病,多夾濕邪為患。臨床表現除發熱、煩渴等暑熱症狀外,常可見身熱不揚、汗出不暢、四肢困重、倦怠乏力、胸悶嘔惡、大便溏洩不爽等濕滞症狀

4.濕邪的性質及緻病特點

(1)濕為陰邪,易傷陽氣:濕與水同類,故屬陰邪。陰邪傷人,機體陽氣奮起反抗,故濕邪傷人,易傷陽氣脾主運化水液,性喜燥惡濕,故外感濕邪,常易困脾,緻脾陽不振,運化失調,從而使水濕内生、停聚,發為洩瀉、水腫、痰飲等。所以說濕易損傷脾陽。

(2)濕性重濁:濕邪緻病,常出現以沉重感及附着難移為特征的臨床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并且附着難移等。濕邪外襲肌表,困遏清陽,清陽不升,則頭重如束布帛;濕邪阻滞經絡關節,陽氣不得布達,則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重着或屈伸不利等,病位多固定且附着難移,稱之為“濕痹”或“着痹”;濕邪為患,易出現分泌物和排洩物穢濁不清的特征。如濕邪在上,則面垢、眼眵多;濕濁下注,則小便渾濁或滞澀不利、婦女白帶過多;濕滞大腸,則大便溏洩、下痢膿血;濕邪浸淫肌膚,則可見濕疹浸淫流水等。

(3)濕性黏滞,易阻氣機:濕邪緻病,其黏膩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症狀的黏滞性。濕邪為患,易呈現分泌物和排洩物黏滞不爽的特征,如濕熱痢疾的大便排洩不爽,淋證的小便滞澀不暢,以及汗出而黏、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膩等;二是病程的纏綿性。因濕性黏滞,易阻氣機,氣不行則濕不化,膠着難解,故濕邪為病,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反複發作,或纏綿難愈,如濕疹、濕溫、濕痹等,皆因其濕邪難除而不易速愈,或反複發作;三是易阻氣機。因濕邪為重濁之邪,故傷人最易留滞于髒腑經絡,阻遏氣機,使髒腑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滞不暢。

(4)濕性趨下,易襲陰位:濕邪類水屬陰而有趨下之勢,故濕邪為病,多易傷及人體下部,如水腫、濕疹、腳氣等病以下肢較為多見

5.燥邪的性質及治病特點

(1)燥性幹澀,易傷津液:燥邪多發于秋季,侵犯人體,最易損耗津液,出現各種幹燥、澀滞的症狀,如口燥咽幹,鼻幹、唇幹、眼幹、皮膚幹澀,甚或皲裂,毛發不榮,小便短少,大便幹結等。

(2)燥易傷肺:肺為嬌髒,喜潤而惡燥。肺司呼吸,開竅于鼻,燥邪易從口鼻而入,故最易損傷肺津,從而影響肺氣之宣降,甚或燥傷肺絡,出現幹咳少痰,或痰黏難咯,或痰中帶血,甚則喘息胸痛等。由于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津耗傷,大腸失潤,傳導失司,可出現大便幹澀不暢等症。

6.火(熱)邪的性質及緻病

(1)火熱為陽邪,其性燔灼趨上:火熱之邪燔灼、升騰,故為陽邪。陽邪傷人,發為實熱性病證,臨床多見高熱、惡熱、煩渴、汗出、脈洪大等症;火性炎上,火熱之邪易侵害人體上部,故火熱病證,多發生在人體上部,尤以頭面部多見,如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糜爛、口苦咽幹、牙龈腫痛、頭痛眩暈,耳内腫痛或流膿等。

(2)火熱易擾心神:火性炎上燥擾,故火邪傷人尤易影響心神,輕者心神不甯而心煩、失眠;重者可擾亂心神,出現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語等症。

(3)火熱易傷津耗氣:火熱之邪傷人,除了可迫津外洩,使氣随津洩而緻津虧氣耗之外,還可直接消灼津液,耗傷人體陰氣,因此火熱之邪緻病,臨床表現除熱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喜冷飲,咽幹口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津傷陰虧的征象,當大量耗傷津氣時,還可見體倦乏力、少氣懶言等氣虛症狀,重者可緻全身津氣脫失的虛脫證。

(4)火熱易生風動血:“生風”,指火熱之邪侵犯人體,易劫傷肝陰,筋脈失養失潤,易引起肝風内的的病症,臨床表現為高熱神昏、四肢抽搐、兩目上視、角弓反張等。“動血”。指火熱邪氣入于血脈,迫血妄性和損傷血絡,引起各種出血證,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膚發斑、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

(5)火邪易緻瘡癰:火邪入于血分,結聚于局部,燔灼脔肉,易發為癰腫瘡瘍,以局部紅腫熱痛為臨床特征。

@頭條健康@快問中醫#健康2021##快問中醫超能團##健康科普挑戰賽#


關注@橘皮半夏,關注您們的健康!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點贊轉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