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鈞是一個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富有創造力的人。
馬鈞,字德衡,三國時期魏國扶風(今陝西省興平縣)人,生活在東漢末年這一時期。生卒年代不詳。他是我國古代的機械大師。他的不少發明創造對當時生産力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他在傳動機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所以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很高,稱他為“天下之名巧”。
馬鈞從小口吃,不善言談。但是他很喜歡思索,善于動腦,同時注重實踐,勤于動手,尤其喜歡鑽研機械方面的問題。馬鈞早年生活比較貧困,長時間住在鄉間,比較關心生産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貢獻。
馬鈞,魏給事省中。少而遊豫,不自知其為巧也。當此之時,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為博士居貧,乃思绫機之變,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鈞為給事中,與常侍高堂隆、骁騎将軍秦朗争論於朝,言及指南車,二子謂古無指南車,記言之虛也。於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鈞作之,而指南車成。鈞見諸葛亮連弩,曰:‘巧則巧矣,未盡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又患發石車,有裴秀者,上國之士也,精通見理,聞而哂之。
乃難鈞,鈞口屈不對。裴子自以為難得其要,言之不已。傅玄駁之。安鄉侯曹羲與秀同,後服鈞,告武安侯曹爽,武安侯忽之,不果試也。
曾改進前人所造織绫機、百戲木偶,曾再次發明已失傳的指南車、發明翻水車,當他看見諸葛連弩時,首先是大贊其"巧",可見它與以前的連弩實有大别,其次是認為還可演進為連發五十矢。希望朝廷立項,讓他試驗并推廣,結果未引起重視。這就為後人研制諸葛連弩提供了極重要的線索。 這種指南車上有一個小木人,無論如何向前、向後、還是轉彎,小木人的手一直指向南方。這種裝置好像現代的自動定向儀。後來在魏晉時期又出現了記裡鼓車。記裡鼓車分上下兩層,上層設一口鐘,下層設一鼓。車上有一木人,峨冠錦袍,坐于車的下層。車走十裡,小木人擊鼓一次;每擊鼓十次,小木人就上升到上一層,擊鐘一次,煞是有趣。這種裝置是利用齒輪傳動的原理來實現的,其實我們現在汽車上用的很多裡程表所用原理也一樣,與這種裡程鼓車沒有什麼區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