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鄂爾多斯有哪些古城

鄂爾多斯有哪些古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21:59:31

鄂爾多斯地區的曆代諸多古城

默默記載着遠古的曆史、先民的文化

鄂爾多斯境内的城川古城

霍洛柴登古城、十二連城古城

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它們像是一部長篇史冊

講述着鄂爾多斯的曆史

……

城川古城

鄂爾多斯保存最好的唐代州城

位于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鎮的城川古城遺址,始建于公元738年,為唐代宥州城。千百年來,城川古城曆經風雨洗禮,雖已變得斑駁陸離,但卻依舊散發着古韻的芬芳,像一位曆史老人守護着這片土地,訴說着曾經的輝煌。城川古城對于研究鄂爾多斯地區唐、宋、西夏時期的人地關系、民族關系及曆史、政治、軍事、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6年5月25日,城川古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鄂爾多斯有哪些古城(鄂爾多斯境内有這麼多古城)1

城川城址航拍

曆史厚重的城川城址

城川古城遺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鎮東北約2.5公裡處。古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731米,南北寬約590米。城牆由灰白色沙土夯築而成,基寬3-10米,城垣殘高2.5-5米,夯層厚15-20厘米,結構堅實緊密。東、南、北牆保存較好,牆上角樓、馬面、甕城清晰可見;西牆破壞較為嚴重,但基本輪廓仍然可以辨認。古城的東、南、西三面各開一門,外加築有甕城;古城北面雖不設城門,但在北城牆的中部,建有高大的夯土台基,為敵樓遺迹。南牆甕城保存相對較為完好,東西約55米,南北約28米,甕城南牆中部偏西處有一豁口,為甕城城門所在。城牆四角築有角樓,僅城址東南角角樓較為完整,其餘三處均已破壞。各牆上均築有馬面,馬面呈正方形,突出牆體10.43米,長10.82米。

城外四周修有護城河,護城河平面呈長方形,河道寬約20米,周長約為3054米。護城河的河水現今大都已經幹涸,僅在城址東南角外有些積水。城牆以外與護城河之間設有護城壕,護城壕距城牆約26米。

據鄂爾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資料顯示,城内現已辟為耕地,早年地表遍布陶、瓦殘片遺物。城址内文化層厚約1.5-2米,表土30—40厘米之下有厚約150—200厘米的黑色、黑灰色文化層,包含有大量磚瓦、陶瓷殘片等。其中,器形有獸面瓦當、獸面盆、罐、碗、杯、甕等,紋飾包含青花、剔花、草葉紋等。

鄂爾多斯有哪些古城(鄂爾多斯境内有這麼多古城)2

鄂爾多斯有哪些古城(鄂爾多斯境内有這麼多古城)3

東牆夯層(由東向西)

建立西夏王國的搖籃

據文獻記載,公元738年(唐開元二十六年),朝廷将江淮各州放逐的胡人遷回,安置在原蘭池州一帶,以寬宥為名,置宥州。公元742年将宥州寄置于經略軍城,原宥州更名為甯朔郡,後廢。公元814年(唐元和九年)于舊宥州東北三百裡新置宥州,以安置歸附的黨項民衆。公元820年(唐元和十五年),再次将新宥州移至長澤縣。因宥州後被吐蕃軍隊所破,公元824年重建,直至唐末。宋時屬西夏。蒙元時廢。據北京大學侯仁之教授和陝西師範大學朱士光教授等考證,城川古城即為公元820年前的長澤縣城和公元820年移至長澤縣的宥州城故址。

新宥州是唐王朝專門為内徙的黨項族而設。在這裡站穩腳跟的宥州刺史拓拔思恭,于公元880年(唐僖宗廣明元年)因起兵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晉爵為夏國公,賜姓“李”。黨項族因此在這一地區逐步強大,宥州城也随之成為建立西夏王國的搖籃。宥州城是西夏時期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也是西夏滅亡時最後一個被蒙元攻破的城池之一,因此,宥州城不僅為西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同時也是西夏國建立、發展和滅亡的曆史見證,在西夏的曆史研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鄂爾多斯有哪些古城(鄂爾多斯境内有這麼多古城)4

鄂爾多斯有哪些古城(鄂爾多斯境内有這麼多古城)5

不可替代的實物史料

為配合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1988年,内蒙古伊克昭盟文物站對城川城址進行了調查,2007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又對該城址進行了詳細的複查,最終判定城川城址面積約為431304平方米。2006年5月25日,城川古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川古城曆史悠久、内涵豐富,其中的“古錢币文化”深受海内外旅遊者的青睐。城内出土的古币從西漢到清朝應有盡有,其中以唐、宋的古币居多,但沒有元、明兩代的古币。其間各個年号的錢币有20多種,以唐朝“開元通寶”為盛,此外還有宋代的“太平通寶”“宣和通寶”“皇宋通寶”“聖宋元寶”以及清代同治年以後的部分貨币,對研究我國古代經濟、人文、社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城川古城遺址所在地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和内蒙古東南部毛烏素沙地的交接地帶,屬于中國北方生态環境的敏感帶和緊張帶。城川古城的興廢,除了戰争等人為因素的幹預外,與奢延澤、毛烏素沙地等自然環境的變遷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城川古城遺址無論是在研究中國北方生态過渡帶的人地關系、民族關系,還是研究奢延澤、毛烏素沙地曆史環境變遷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研究鄂爾多斯地區唐、宋、西夏時期曆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及城市建制、民族交往等方面無法替代的重要實物史料。

漢代霍洛柴登古城

漢代霍洛柴登古城位于杭錦旗霍洛柴登鄉以北約2000米處,古城依山傍水,柴登河從城東繞過城北,再順城西向西南方向蜿蜒通過。

古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446米,南北寬約1100米,南、北、西三面城垣斷續可見。牆體用白泥夯築,十分堅硬。城内磚瓦、陶片遍地皆是。根據城内遺迹現象分析,城西中部磚瓦成堆,應該是大型建築遺址,可能為官署區。古城保存較差,城牆殘垣高出地表部分已經消失,現在隻能斷續可見南牆和東牆的部分城垣,除磚瓦成堆之外,其餘均無法詳查。

鄂爾多斯有哪些古城(鄂爾多斯境内有這麼多古城)6

鄂爾多斯有哪些古城(鄂爾多斯境内有這麼多古城)7

霍洛柴登古城内地形(由南向北)

官署區附近還發現了鑄錢遺址,出土有“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錢範等。再往北約50米,地表散布有大量鐵甲片,可能為鑄造兵器的場所。鑄錢遺址與鑄造兵器遺址均在官署區附近,證明了在當時鑄錢和鑄造兵器均被官家嚴格管控。古城北部有一片面積約為100平方米的地區,遍布鐵渣、鐵塊,東南部發現大量銅渣和破碎銅片,應該是當時煉鐵和鑄銅的場所。此外,柴登河東岸坡地上還發現了多處燒制陶器的窯址。

在古城的東南西三面山梁上分布有墓葬千座以上。根據古城規模及墓葬内出土遺物的特征、形制等綜合分析,該城址應該是西漢時期北方地區的一座重要城池,其時代相當于漢武帝到王莽時期。比較著名的“西河農令”“中營司馬”漢代官印出土于此,經内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著名考古學家李逸友等學者考證,該古城應該是西漢時期北方重鎮——西河郡的郡治所在。

霍洛柴登古城址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區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漢代古城之一,周邊還分布有大量同時期的墓葬,對于文獻記載匮乏的中國北方地區來說,無疑是研究北方草原地區曆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内容珍貴的實物史料,同時對于研究漢代的城市營造制度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霍洛柴登古城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因此,無論是在西漢前期中原王朝對匈奴的大舉用兵時期,還是在後來胡漢和親的綿延歲月裡,這裡不僅是西漢王朝控制北方的前沿陣地,也在維系與溝通中原與北方邊陲地區的關系上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它在研究中原王朝與北方匈奴民族的戰争史、商貿史、民族關系史等方面也具有獨特的價值。

十二連城古城

十二連城古城位于準格爾旗十二連城鄉政府東南的黃河南岸台地上,與托克托縣隔河相望。古城遺址瀕臨黃河,所在的台地地勢平坦開闊,黃河從古城北牆外緩緩而過。傳說這裡有9座古城,附近還有另外3座,故有十二連城地名之說。

鄂爾多斯有哪些古城(鄂爾多斯境内有這麼多古城)8

十二連城城址西北角

鄂爾多斯有哪些古城(鄂爾多斯境内有這麼多古城)9

據鄂爾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資料顯示,古城内現今輪廓比較清楚、相互毗連的5座城垣分别屬于不同時代。5座城垣整體略呈方形,1号城位于西南,與5号城相連,兩城東西并列,中間僅隔一牆,為隋唐勝州城故址;2号、3号城亦東西并列,位于1号城西北角,為明代東勝右衛城;4号城為漢代沙南縣城地。

1号和5号城址的隔牆長1039米,高5米左右,寬約30米,平夯築城,夯層厚11厘米。這兩座城址外圍城牆構成了十二連城古城遺址的四周輪廓,總長4387米,為一座規模較大的上等州城。5号城址南牆長1165米,高15米左右,寬33米,城内可見有大型建築台基,出土大量磚瓦等建築材料,北牆隻殘存一小段,現在已蓋滿了現代房屋。1号城址面積最大,約占全城的三分之二,為橫長方形,南北長1039米,東西寬857米,城南出土姜義貞墓志。

鄂爾多斯有哪些古城(鄂爾多斯境内有這麼多古城)10

據文獻記載,公元583年(隋文帝開皇三年),在漢代沙南縣城的故址上興建榆林城,稱“榆林關”,開皇七年改為縣治。公元600年(隋開皇二十年),割榆林、富昌、金河三縣另置勝州,治所在榆林縣城。公元607年(隋炀帝大業三年),勝州改為榆林郡,同年隋炀帝北巡至此,在榆林城大宴少數民族各部酋長,勝州因此名揚天下。唐初,勝州領榆林、河濱二縣。唐末,勝州城被西夏所占。公元916年(遼神冊元年),遼兵攻入勝州,脅迫城内百姓遷往黃河東北岸的東勝州,勝州城遂廢。明代在原勝州城的基礎上修建了東勝右衛城,十二連城古城址就是隋唐時期的勝州榆林故城。

十二連城古城址是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軍事重鎮,考古學家們還在這裡發掘出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時代的不少珍貴代表性文物,都具有很高的曆史文化價值。

來源:鄂爾多斯新聞網

聲明: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内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來源: 内蒙古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