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介紹過查理芒格的一個觀點:我們要學習在所有學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所謂的“普世智慧”,以此為利器去研究各領域的重要問題。這種普世智慧在我看了就是底層規律,掌握後,可以讓我們觸類旁通,解決不同領域的諸多問題。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簡單易懂的心理學小秘籍—ABC理論,從我多年教授該理論的經驗及實踐中,我越來越發現,這個理論具有普世智慧的特點,可以解決很多領域的類似問題。我今天就通過該理論在情緒管理、人際溝通及創新思維三個方面起到的作用給大家展開分析。
首先給他們大家簡單介紹下這個理論。
ABC理論ABC理論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紀50年代首創的合理情緒療法中的核心理論。
A(activating events)代表誘發事件
B(belief)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及評價-信念
C(consequence)代表繼這一事件後,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
ABC理論的簡單解釋是這樣的:
我們通常人都會認為,一個誘發事件(A)是引起一個人的情緒反應或行為結果(C)的主要原因,但埃利斯的研究發現,其實并不是這樣,真正引發一個人産生不良的情緒或行為,是我們對這個事件的看法(B),也就是我們如何去解釋這件事情引起了我們的後續反應(C)。詳見下圖:
光看這個理論的解釋,可能有點不好理解,我們還是用一個案例展開。
小張和小林一起去酒吧喝酒結識女生,他們在進入酒吧後同時在吧台看到一個美女,美女看了他們一眼,趕緊将頭低下,拿起酒杯喝酒。
于是小張就想:“那個美女一定是對我有意思,我看她一眼,她馬上害羞低頭,一會過去搭讪”。
小林則剛好相反,他心裡想:“這個女生好漂亮,可惜對我沒興趣,一看到我就馬上低頭避開視線,看來沒戲”。
于是後來小張果然過去跟這個美女打招呼,而小林則因擔心而放棄。
在這個案例中,事件(A)就是:美女看到他們後低頭喝酒
小張對此的解釋(B)是:那個美女一定是對我有意思所以才害羞低頭
小林對此的解釋(B)是:那個美女一定是對我沒興趣所以才趕緊低頭
所以産生了兩種不同的後續行動:
小張勇敢地上去搭讪(C),最終抱得美人歸。
小林則放棄嘗試并獨自喝悶酒(C)。
看,實際上發生了同一件事,但因為兩個人對此的解釋不同,導緻最終兩人采取的行動是不一樣的。
接下來,我們看看這個理論分别在情緒管理、人際溝通及創新思維方面可以如何應用。
情緒管理的應用
我們還是用一個實際案例展開:
事件A:小林失戀了,女友提出分手,說雙方不合适
情緒C:小林感覺非常憤怒,怨恨甚至想報複他的女朋友
信念B:小林的信念是,我那麼愛她,可她竟然要跟我分手,太可恨了
看起來是不是合情合理,但實際上呢?我們通常認為小林的怨恨及報複心理是因為女友跟他分手,但實際上真正引起小林憤怒的是小林怎麼去看這件事情。
我們回頭看看小張,他也遇到了同樣失戀的事情,但結果完全不一樣,小張是非常開心的,為什麼呢,原來情況是這樣的:
小張其實跟女朋友老早就貌合神離了,自從酒吧結識了新美女後,小張早就希望跟原來的女朋友分手,但小張又是一個極愛面子的人,怕主動甩了别人被周圍的朋友說,所以那天女朋友跟她說分手的時候,小張真是滿心歡喜,雖然他還假惺惺地做了一些挽回,最終還是偷笑地接受了這個結果。
大家看,同樣失戀這件事情,在兩個人身上産生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一個憤怒,一個開心,原因就是兩個人看這個事情的觀點是不一樣的。
ABC理論讓我們認識到:是我們的信念導緻我們的情緒或行為,因此我們需要将情緒及行為的責任完全收回到自己身上,我們要意識到,不是某件事導緻我們這樣的結果,而是我們怎麼去解釋這件事情。解決情緒問題的根結就是要對我們的信念(B)進行調整。
古希臘哲學家愛比泰德有句話特别适合這個理論:“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
人際溝通的應用
接下來我們看看,ABC理論在人際溝通方面的應用。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經常會出現矛盾甚至産生分歧,是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觀念,也就是ABC理論中的B,而且每個人維護自己觀念的那種欲望是非常強烈的,我們往往很容易陷入到争論誰對誰錯這樣的情境中,其實原因就是我們沒有理解到,對方有他完全不一樣的觀念(B)。學習了ABC理論,最大的幫助是,我們可以理解每個人都帶着自己的觀念(B)在溝通,我們往往有意見的不是對方這人,而是對方所持的觀點而已。而每個人的這個觀點其實都是可以轉變的,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可能真正意義上做到換位思考,人際溝通能力自然會上一個層次。
創新思維的應用将ABC理論繼續放大,我們就會意識到,我們每個人看這個世界其實都是受到我們的觀念(B)影響的,這其實也是我們的局限性,為什麼有這種說法:你的知識也是你的牢籠。因為任何一門知識,其實隻是從一個很窄的側面去解釋這個世界,當你将這個無限放大,就會犯查理芒格經常說的那種錯誤:“在手裡拿着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這也是那種缺乏創新思維的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所謂的創新就是我們必須打破固有的思維,超越原來的觀念。我們要從一個手裡隻有錘子的人,變成手裡拿着各種各樣的工具,也就是我們要有非常多的(B)來解釋這個世界,這樣我們才可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這也是創新思維的基礎。
按這樣的邏輯展開,實際上ABC理論還可以在更多方面起作用,我就不一一分析,希望大家理解好ABC理論,并掌握其核心,這樣你就可以觸類旁通,解決更多領域的相似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