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桓溫為什麼滅蜀國

桓溫為什麼滅蜀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1 10:05:18
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吳越争霸篇(17)主筆:閑樂生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在艾陵之戰打敗齊國後,聲勢如日中天,吳國不僅得到了齊國大量戰利品與戰争賠款,還侵占了魯宋一部分地盤;而與此同時,越國雖然也蒸蒸日上,但按這發展速度,恐怕永遠也追不上吳國。越王句踐心急如焚,趕緊找來心腹謀臣文種範蠡,商量對策。

文種笑道:“大王還記得微臣前些年提出的滅吳九策嗎?你看看第三策是什麼?”

句踐翻開一個筆記本,邊查邊念道:“第三策,購空吳國的糧草,以削弱其積儲……這招不錯,我們越國今年正逢饑年,水旱不調,谷物歉收,雖然我們聽了計然老師的話,連年積糧,這才渡過難關,但多儲備些糧食總是更好的。”

範蠡笑道:“沒錯沒錯!計然老師還說過,吳國與越相鄰,水土差不多,越國饑年一過,沒多久就會是吳國的大饑年。到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啦!”

桓溫為什麼滅蜀國(艾陵大勝後吳國威壓齊晉)1

果然,一年後,公元前483年,越國豐收了,吳國卻陷入了災荒,偏偏吳國倉庫裡的國家儲糧又在前一年被越國以災荒為由買走不少。怎麼辦呢?

吳王夫差自有辦法,他在橐臯(吳邑,今安徽巢縣西北柘臯鎮)召小弟魯哀公前來會面,并派太宰伯嚭要求“重溫”過去的不平等盟約,其實不過是變相的勒索點糧食,好助吳國渡過難關。

魯哀公心中惴惴,不知如何是好,便派了孔子的高徒子貢前去跟伯嚭交涉。

伯嚭說:“重溫盟約,是為了相結友好,共謀大業。這互惠互利的好事,端木大夫這回不會再有異議吧?”

子貢說:“如果兩國都是講信用的君子,那麼盟約不重溫也是熱的,否則,即使重溫也很快會涼掉。貴國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子貢不卑不亢,讓吳國在魯國這裡沒撈着大便宜,但夫差并不死心,在這一年秋天又約魯哀公、衛出公與宋卿皇瑗前在鄖地會盟(今山東莒縣南),目的仍然是索要糧食。

桓溫為什麼滅蜀國(艾陵大勝後吳國威壓齊晉)2

衛出公當時隻是個不懂事的少年,而且還是由其嫡祖母扶上大位的,沒啥主見,就算有主見也沒辦法自己做主。

參不參加這次國際會議呢?這是擺在衛國君臣面前的一個難題,因為前段時間衛國在晉國的壓力下殺了一個吳使“且姚”,這個當口吳國人叫衛君去開會,恐怕不懷好意。

一個叫子羽的大夫說:“主公千萬不能去,吳國蠻夷也,隻怕有去無回!”

一個叫子木的大夫說:“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要去啊,吳國是條瘋狗,主公若是不去,若惹惱了它,豈不死得更慘?”

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衛國人最後還是決定讓衛出公去參加這個“鴻門宴”,不過這一耽擱不得了,衛出公遲到了。

夫差相當生氣,于是派兵将衛出公的賓館圍了起來,不放人。

關鍵時刻,又是子貢跳了出來主持正義。他雖然在魯國當官,卻是個正宗的衛國人,和衛出公還有點親戚關系,衛君被辱,于公于私,他都不能坐視。

于是子貢帶了五匹錦布,去找伯嚭斡旋:“衛君依約而來,貴國為何要留住他不放,這恐怕不是一個霸主該有的行為吧!”

伯嚭闆着臉道:“不是我們不肯放人,隻是衛君來晚了,小學生上課遲到都要罰站,何況是一國之君!”

子貢搖了搖頭,說:“不對不對。你們隻看衛君來晚了,也不想想他為什麼來晚?那一定是衛國内部有人在反對他與貴國交好。即使如此,衛君還是沖破重重阻力,前來赴會了,這說明他将貴國當好朋友。但吳王卻這樣對待他,真是令人寒心哪!吳王這麼做,就是在打擊衛國的親吳派,助長了反吳派!自己人打自己人,令親者痛,仇者快!劃算嗎?”

當時衛出公在軟禁出已經簽訂了上交糧食的盟約,所以伯嚭也樂得給子貢一個面子,把衛出公給放了回去。這小孩也挺好玩的,少年不識愁滋味,在吳國被扣留了幾個月,幼小的心靈不但沒有受傷,反而學了一口流利的吳國話回來,朝上跟大臣開會的時候,時不時冒出幾句聽不懂的吳侬軟語出來,聽得大家一愣一愣。有個叫子之的大夫見衛出公如此懵懂幼稚,國君沒個國君的樣子,當下斷言道:“主公這麼喜歡學鳥語,恐怕總有一天會死在夷人那裡!”後來,衛國發生政變,衛出公流亡,最終果然死在了越國。

除了魯、衛,身為附屬國的越國,自然也要向宗主國吳國上交糧食,何況,去年吳國還幫了他們。

那麼,句踐有沒有向吳國上交糧食呢?

當然交了,不僅交了,而且交的糧食粒大飽滿,堪稱上等的優質糧種。

奇怪,句踐怎麼突然變這麼老實了?這不像他的為人呀?

不奇怪,句踐身為春秋時代頭号陰謀家,他的陰可不是簡單的陰。當年秦晉争霸,晉惠公因饑荒接受了秦國的糧食後,轉過年秦國饑荒他卻不施援手,導緻秦人發瘋報複,結果韓原一戰晉國慘敗。這等蠢事句踐可不會重蹈覆轍,他的陰謀,就藏在那批優質糧種上。

桓溫為什麼滅蜀國(艾陵大勝後吳國威壓齊晉)3

原來,越地的水稻品種一向比吳國好,所以句踐特意精選了上等糧種,然後把它們蒸熟,賣給吳國人,吳國人看了相當開心,屁颠屁颠的拿去推廣種植改良品種,還以為自己占了大便宜。

結果,吳國人倒黴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82年夏天,夫差志得意滿,甚至等不及秋收,就率領大軍北上中原争霸,終于在黃池之會上争得諸侯盟主之位,但與此同時,越王句踐卻率兵偷襲了吳都姑蘇,大敗留守吳軍,殺死吳國太子友,并在吳國大肆搶掠,等到夫差率大軍開完會回來,隻得面對滿目瘡痍的破碎山河。

當然,吳國畢竟是多年強國,根基深厚,若是夫差能像句踐那樣幡然悔悟、卧薪嘗膽、勵精圖治,沒幾年就能恢複元氣。但很可惜,很快到了秋收,吳王夫差悲哀的發現,那些越國去年上交的“良種”竟是僞劣産品,明明是好年景,田野卻顆粒無收,百姓餓死無數,缺少種田的農夫,惡性循環之下,連續幾年吳國都是大饑荒,以至國民逃散,經濟一蹶不振。于是,吳國南部的錢塘江流域被越國鲸吞,北部的江淮地區被楚國蠶食。吳國人千辛萬苦挖出來的溝通江淮的運河還沒用幾年,就統統給别人做了嫁衣。

桓溫為什麼滅蜀國(艾陵大勝後吳國威壓齊晉)4

有人要問了,吳國稱霸中原後,不是從附屬國中得了不少保護費嗎?一時的饑荒怎麼就能打倒他呢?不是可以緊急購進大批糧食嗎?幹嘛要坐着挨餓呢?

這是因為,春秋時期的經濟形态和我們現在不同,我們現在的經濟是全球一體化,擁有完備的貨币金融體系,再加上商品大多是供過于求,隻要有錢,什麼東西都可以買。但是在春秋時期,交通極其弱後,國家間的貿易基本上算是沒有,再加上鐵制農具尚未發明,大多數農民用的還是石器農具,靠的是刀耕火種,糧食生産極其落後,大多數國家想要渡過饑荒都必須依靠本國積儲。你想要找别的國家買糧,第一交通不便,運輸成本說不定比糧食還貴;第二人家未必有餘糧;第三人家未必要賣給你。

總之,在古代特别是春秋時代,小農經濟就是這麼脆弱,弱國與強國最大的區别也就隻有“糧食儲備”這一個标準而已,這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沒有特殊情況,大家一般不會賣糧食給另外一個國家。像從前秦穆公賣糧給晉國,和現在夫差賣糧給越國,統統都是極其冒險的行為,他們也都為此吞下了巨大的苦果。

桓溫為什麼滅蜀國(艾陵大勝後吳國威壓齊晉)5

所以說,吳國在打敗楚國、越國和齊國後,對它們所采取的金銀掠奪行動,其實是相當愚蠢的。你搶那麼多金銀珠寶有什麼用,金銀隻能增加本國國内的貨币投放量,不把這些金銀換成實實在在的東西,就不能增加本國的财富。所以越國後來滅掉吳國,根本就不要夫差割地賠款,而是直截了當的吞并了姑蘇與江淮之地。總之,從楚國開始,再由越國發揚過大後,收取保護費的霸主政治,就開始逐漸轉變為要人要地的兼并戰争,戰國時代,來臨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