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司馬這種官名,有點文化常識的人腦海裡馬上想到白居易和柳宗元。
隋唐時代,刺史是一州的行政長官,下屬官員有别駕(随刺史出巡,但不能同駕,故名),而司馬的地位還在别駕之下,可見是個芝麻綠豆的官。
從另一個意義上說,司馬無足輕重,原本可以無所事事,偏偏有的司馬不願意,經常搞點事情。比如,唐朝就有兩位大名鼎鼎的司馬,倒不是因為他們官大,而是他們的文才,一位叫白居易,一位叫柳宗元。
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曾經在浔陽江頭與一名歌伎相遇,惺惺相惜之下,寫下了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至今為人吟誦。
至于柳宗元,此公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寫下了令後人詠歎的《永州八記》,其中的《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産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猶在耳邊響。
而這位邕州(今南甯)的司馬呂仁,跟柳宗元和白居易相比,文才或許不如,卻做出了一項堪稱偉大的貢獻——修築南湖。
據史載,呂仁擔任邕州司馬時,邕江每發大水,都會倒灌進埌邊和麻村一帶。期間民房坍塌,田地被淹,民衆無家可歸,顆粒無收。
公元710年到711年(唐景雲年間),呂仁組織當地民衆挖渠分流,築堤防洪,把埌東和埌西的河道與邕江分開,防止江水上升時倒灌入舊河道而成災。
漸漸的,埌東、埌西的古河道便變成了狹長的一泓碧水,也就是後人所稱的南湖。
至今,南湖已成為南甯人最喜歡去溜達的景點之一,而外來人到南甯,徜徉南湖也是必選動作。
人們如今逛南湖,飽覽湖光山色時,不應該忘記1000多年前那位叫呂仁的司馬。
美中不足的是,呂仁這樣的好官卻可能因為官職太小而被史學家忽略,以至于史書上寥寥數語,語焉不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