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再次重申自己立場?美聯社3月18日發表題為《烏克蘭的“中立”能幫助結束戰争嗎?》一文,全文摘編如下:,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烏克蘭再次重申自己立場?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美聯社3月18日發表題為《烏克蘭的“中立”能幫助結束戰争嗎?》一文,全文摘編如下:
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談判中,談判代表們正在探讨烏克蘭“中立”的可能性。本周的讨論帶來了一線希望,即找到可能的途徑來擺脫烏克蘭的危機——此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以迄今為止最明确的措辭承認,烏克蘭不大可能實現加入北約的目标。
澤連斯基辦公室的一名官員說,會談的中心議題是,俄羅斯軍隊戰後是否會留在烏克蘭東部地區,以及邊界會在哪裡。烏克蘭還希望至少有一個西方核大國參與談判,以及要有一個關于安全保證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
這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作為交換,烏克蘭願意讨論軍事上的中立。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俄羅斯首席談判代表梅金斯基周三首次公開提到烏克蘭的“中立”地位問題正在讨論之中,從而引發了一場關于這可能意味着什麼的猜測。但是,即使達成協議,也不能保證協議會被遵守。
那麼,“中立”在今天究竟意味着什麼?
這關乎不選邊站隊,不加入有約束力的聯盟,并試圖置身沖突之外——但即便是被認為“中立”的國家也有他們自己的限制。當提到中立概念時,經常提到的歐洲國家是瑞士——像奧地利一樣,瑞士也把中立寫入了憲法——以及瑞典、芬蘭、愛爾蘭和曾經的比利時,但比利時如今卻是北約總部所在地。
瑞士通常被認為是中立國的主要代表。瑞士回避聯盟,拒絕加入歐盟,充當對立國家之間的中間人,直到20年前才加入聯合國。但在俄烏沖突發生後,瑞士與歐盟一道制裁俄羅斯。其他國家也偏離了嚴格意義上的中立:瑞典軍隊正在鄰國挪威參加北約的冬季演習;芬蘭長期以來一直拒絕加入北約,但這種态勢已因莫斯科在烏克蘭的行動而改變。
斯德哥爾摩大學曆史學教授、《世界曆史上的中立》一書作者萊奧斯·穆勒認為,奧地利——它一直與北約保持距離——是烏克蘭可以想到的榜樣。
二戰後,戰前曾與納粹德國統一的奧地利被英國、法國、美國和蘇聯這四個盟國的軍隊占領。1955年,這四個大國決定撤出占領部隊,讓奧地利獨立,但在這之前莫斯科堅持奧地利議會應首先在憲法中寫入保證中立的條款。
穆勒說:“我認為這是他們目前正在考慮的方案,因為這曾對奧地利有效。”然而,當俄烏雙方在沖突中都傷亡慘重之後,穆勒懷疑是否還能找到外交上的解決途徑。
在任何協議中體現烏克蘭的“中立”地位都可能有助于消除俄羅斯所認為的軍事威脅——尤其是烏克蘭作為一個可能的北約成員國的威脅。
與“中立”地位最相關的那些歐洲國家是以不同的方式實現這一點的。有時,地理位置使之更為容易;有時,這是強加的。穆勒提到了芬蘭。冷戰期間,芬蘭——在二戰期間與納粹德國站在一邊,與俄羅斯有1340公裡的邊界——在蘇聯的強迫下隻能迎合後者的外交政策。穆勒說:“他們總是不得不考慮蘇聯的反應。”
穆勒說,一些國家開始選擇中立是出于自身利益,但也是一種道德選擇。他說,當不清楚如何選擇“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時,“那麼夾在中間在道義上是可以接受的”。
來源:參考消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