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曆史,都是在無聲無息中悄然泯滅,我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從什麼時候起,便再也見不到了。比如随着時代的變遷,那些被新事物取代的舊事物。
相信很多八零年代的小夥伴都穿過這樣的涼鞋,它的質量高,價格低,顔色衆多,幾乎适合所有人,風靡整個夏天。
記得那時候的小姑娘穿着小花裙子,配上一雙白色的連褲襪,腳上穿着一雙這樣的塑料涼鞋,别提有多驕傲了。
這種涼鞋還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怕水,不怕髒。那時候最喜歡的就是下大雨的時候穿着涼鞋出門踩水,甚至踩了泥坑也不怕,回家用水沖沖洗洗就像新的一樣。這也導緻想要買一雙新鞋就要等很長的時間,畢竟它也不容易壞。
那時候人們生活還并不富足,通常都是一雙鞋穿壞了補一補修一修繼續穿,知道實在沒辦法修了才會買新的。我記得小時候為了讓媽媽買一雙新鞋,自己偷偷用剪刀把鞋帶剪壞,誰知道媽媽看到了把兩隻鞋鞋帶都剪掉,剪成對稱的,讓我當拖鞋穿。
如今這樣的涼鞋已經不多見了,以前的老款式也幾乎看不到了,材質上也更先進,現在的涼鞋,不僅有涼鞋,還有涼拖,運動涼鞋等等各種各樣的分類,款式衆多,顔色更加好看,更時尚,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不過也有一些迷之操作。香奈兒就在幾年前推出了一款“水晶涼鞋”,從外觀和材質上看和我們小時候穿的這種塑料涼鞋并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價格确翻了幾千倍。這讓廣大網友不禁感歎時代發展太快了,連小時候穿的塑料涼鞋也成長為了我們穿不起的樣子。
2.撥浪鼓
那個年代的哄娃神器,也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小玩具,一面木制的空心小鼓,鼓面以羊皮最為常見,兩側分别吊着一個小珠子,插在長木柄上,搖一搖,兩個小珠子打在鼓面上發出“咚隆咚隆”的聲響。
那個年代經常能看見抱着孩子的小媳婦一手拿着撥浪鼓一手抱着孩子和别人聊天。或是把孩子放在一旁,大人在旁邊幹活。孩子哼唧一下,就趕緊搖晃手裡的撥浪鼓,孩子注意力被吸引過去就不鬧了,大人也就能繼續做自己的事兒。
撥浪鼓的用途很廣泛,不僅可以哄孩子,也是那時候走街串巷的貨郎攬客必備之物。貨郎一般挑着貨物,或者推着自行車帶着一些小零食小玩具,或者家用小物件賣糖葫蘆的也是如此,還有雪糕,邊走邊搖撥浪鼓,聽到撥浪鼓響聲的客人就知道貨郎來了,尋着聲音去買東西。
随着社會的發展,現在商店中也看不到撥浪鼓的存在了,那陪伴了一代人整個孩童時期的小玩具也被更多更好,更精緻的玩具取代。現在小孩子的玩具更偏向于高科技電子産品,即便是和撥浪鼓同等作用,會發出響聲的小玩具,也有更好聽的音樂,更好看的顔色,也不需要手動就可以發出響聲。
2014年12月8日,撥浪鼓更是作為收藏品,被李克強總理贈給了擁有百年曆史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從此正式退出舞台,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3.衛星鍋
早在好多年前,國家就已經明令禁止使用“衛星鍋”,所以現在的很多人可以說是從來沒見過這個物品,但在八零年代,幾乎是有電視的家裡必備的衛星信号接收器。
這些像鍋蓋一樣的接收器通常都被裝在房頂,直徑也有大有小,越大接受的信号越強,電視上能看的内容也就越多。但那個時候一台衛星鍋的價格也不便宜,所以有許多人私自購買安裝衛星鍋,這樣就隻用掏一個設備的錢,不需要額外付費給廣電公司,并且還能夠免費看到幾乎所有的國内外頻道。
這種私人購買安裝的行為,為衛星鍋的使用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隐患。首先,它能接受到的電視頻道很多,國外有許多付費成人内容同樣也可以接收到,在電視還是主要娛樂項目的年代,小孩子們更是喜歡搜索各種頻道,一旦搜到這些内容,非常不利于小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而且衛星鍋是靠天氣吃飯的産物,安裝擺放的時候也需要調整方位。方位不對,天氣不好,接受到的信号就不強,刮大風很容易就吹翻了。這時候就需要人工爬上安裝衛星鍋的高處去維修調整,安全系數很低。尤其是遇到打雷的時候,設備上的金屬裝置也很容易遭到雷擊。
綜合考慮之下,國家便出手禁用衛星鍋,已安裝的也予以拆除。雖然在一些偏遠的網絡信号難以覆蓋的地區還存在這種信号接收器,但也是國家正規售賣的衛星鍋。
如今網絡覆蓋的地區越來越廣,從衛星鍋到有線電視再到現在的網絡電視,信号接收越來越強,手機平闆各種電子産品的出現也使得娛樂活動也越來越多,電視也已經不是不再是所有人的選擇。
4.女明星老挂曆
在八零年代沒有美顔沒有濾鏡沒有醫美的時代,美女都是純天然的,那時候的審美也與現在不同,大部分女明星的氣質也是以健康活潑有朝氣為基調,挂曆上的美女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
這種挂曆一般隻有正面印有圖案,背面是純白色的,因此用途也有很多。最多的可能就是學生用來包書皮了。相信八零年代,甚至九零年代很多小夥伴都包過這樣的書皮。
挂曆帶圖的這一面也可以用來做門簾。一大張挂曆裁剪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可以卷成小圓桶,也可以折疊成各種形狀,用一根根結實的線或者塑料管穿起來,均勻的粘在門框上便成為好看的,獨一無二的門簾。
在農村挂曆還可以用來糊牆,糊頂棚。那時候農村大都是土房,挂曆的紙質也比較結實,純白的紙面糊在牆上,屋子裡都亮堂了不少。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幾乎沒有用挂曆的了,隻有老一輩人還延續着以前的習慣,而現在的挂曆内容也多了起來,更多的則是廣告宣傳,即便是美女圖,也少了以前的青春質樸,沒有了那個年代的感覺。
包書皮更是被更方便,更美觀地專用書皮和各種印花的包裝紙取代。門簾也經曆了更新換代。至于糊牆,那就更不用說了,早被各種顔色各種環保漆和壁紙占領了市場,挂曆也漸漸堙滅在曆史的潮流。
5.老式熱水袋
這也是屬于家家戶戶都有的老物件兒了,冬天的時候暖手暖被窩必備。一個橡膠材質的袋子,封口處大多是金屬冒擰緊,雖然十分好用,但是灌上熱水後那個金屬帽會變得特别燙,稍不注意就會被燙的“嘶”一聲。
在八零年代其實有電熱毯,那時候我們叫電褥子,隻要插上電調節好檔位便可以一直保持恒溫。但那個時候農村用電還是有些費勁,就是城市裡也有經常斷電的情況出現,電褥子實在是沒有熱水袋好用,畢竟灌上熱水就可以,又輕便小巧,拿在手裡也方便。
不過晚上使用的時候也要把握好時間,畢竟熱水總會涼的,如果水灌得太早,就不一定能撐到早上了,等到早上迷迷糊糊碰到腳底已經冰涼的熱水袋,總會被冰的一個激靈就清醒了,比鬧鐘還好使。
老式熱水袋的淘汰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如今各種暖手寶層出不窮,空調暖氣的出現更是使人們不懼寒冷,即便是暖氣還沒有普及的南方,也有着各種各樣電暖氣可以使用。甚至出門在外穿少一點,隔着衣服貼個小小的暖寶寶也可以保暖,既輕便,保暖時間又長。
6.香皂
香皂在那個年代叫胰子,是舶來品,也是居民生活必備用品,尤其對男同志來說,洗澡的時候一條毛巾一塊香皂就夠了,那時候的香皂,洗頭、洗臉、洗澡一塊就足夠。
功能上沒有細分,功效也沒有現在那麼多。現在的香皂除螨的,抑菌的,滋潤的各種各樣層出不窮,甚至還有根據要洗的部位劃分的。洗臉用的,洗澡用的,洗手用的,連洗膝蓋腿根這種顔色較深的地方的也有單獨的香皂。
味道也更加多種多樣化,什麼味道的都有,可以根據喜好挑選,還有持久留香的,洗完一整天都是香香的小仙女。
香皂也不像那個年代那樣沒有替代品,洗手的香皂可以用洗手液代替,洗臉的可以用洗面奶代替,洗澡的可以用沐浴露代替,甚至功效比香皂更多更全面,香皂也不再是必需品。
7.塑料梳子
各種顔色的塑料梳子,材質軟,濕了水也不易擦幹,并且用它梳頭特别容易起靜電。小時候不明白靜電是怎麼産生的,隻覺得很好玩,就用梳子快速在頭發上摩擦,看着頭發一根根飄起來哈哈大笑。
那時候這樣的梳子到處可見,大紅色的還經常和鏡子臉盆一起作為結婚的陪嫁品。樣式雖然不多,卻也絕不單一,有寬齒的細齒的,長條地帶手柄的,那時的梳子還隻是一把梳子,隻默默履行着梳頭的任務。
如今這樣的梳子也逐漸被淘汰,不論什麼年代,人們對美的追求是不可改變的。梳子最為最基本的美發工具也同樣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形狀,功能。現在的女生也不止一把梳子,長直發,卷發,劉海兒,都有其不同的梳子。還有插電的,可以一邊梳頭一邊燙發的,層出不窮。
老物件不僅承載了許多人的回憶,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實實在在的生活。這些被時間,情感堆砌起來的物品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滿足,是在想起的時候讓人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在,我熱愛的深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