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算過命嗎?或者有沒有在某些網站和APP上做過各種各樣的測試?在過去的一年多裡有很多文章讨論過關于年輕人算命的話題,還引起不低的熱度。很多産品也喜歡用趣味測試來做營銷,甚至還有一些專門用測試或算命來牟利的個人或者企業。
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熱衷于測試和算命呢?我大概能想到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是獵奇心理,他夾雜着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和恐懼,尤其是在自身的未知領域;
第二是驗真心理,這是想為自己部分可預知的行為和結果,在别的地方得到相應的驗證,為自己多加一重保險,吃顆定心丸;
第三是歸咎心理,是想為自己感覺不好的行為、結果和境遇找一些外在的、非主觀的理論支撐或理論依托;
第四是逃避心理,是想将自己不想處理的、不想面對的難題抛給别人,希望别人能給自己一個決策或者解決辦法;
第五是求助心理,是想給壓力一個出口,給自己絕望的内心找一絲希望和寄托,這個多是出于無奈,有點病急亂投醫的意思。
如果你還能想到其他原因,可以在評論裡告訴我。
我們不排除有一些有真材實料的存在,但是大多數的測試和算命也隻能當做遊戲和娛樂來看看,那麼為什麼很多人在做完測試或者算完命之後會覺得很準呢?而且不管期間的過程或題目有多簡單、有多扯。
其實這個現象是有科學依據的,是可以用科學解釋的。
首先我必須要承認的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知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我們的大腦很容易被單一感官所捕獲的信息欺騙,從而産生錯覺,比如“魯賓之壺”和“老婦和少女”這兩幅圖,我們在聚焦于一處的時候,很容易自然的忽視掉另一處,而不必說看清圖的全貌了,大腦會有一種傾向,一旦你判斷某一個方向是正确的,就很難再從其他視角來看待同一個問題,這就是線性思維會導緻看不到事物真實的情況。
那這又和“覺得測試和算命準”有什麼關系呢?那這裡我們就要引入一個心理學概念——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和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他指的就是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卻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那我們來看一下我們在測試和算命中都經曆了一些什麼?首先在測試和算命之前我們就産生了一些行為傾向、目的傾向或者結果傾向,然後在過程中這些傾向會直接或者間接的被探知、被引導,尤其是在算命的時候,占蔔師會經過試探、詢問、推斷等一系列動作之後,給出結果。而不管是測試還是算命,得到的結果,往往普遍的、籠統的、符合大多數人一般屬性的、适用于所有人描述,更甚至有些結果裡面存在正反兩種傾向的說法,俗稱“兩頭堵”。但正如我們前面所講到的,傾向導緻了錯覺,而錯覺讓籠統的結果裡願意看到的部分放大,而忽視不願意看到的部分,就産生了巴納姆效應。
任何人都既有陽光開朗、積極向上的一面,也有陰暗抑郁、消極低落的一面,會遇上讓人欣喜的事情,也會有那麼一兩件煩心事,不管哪些在結果裡被對應上了,那可能這些就成了結果的全部,所以大多數人都會産生“說得好準,是我沒錯了”這種感覺。人們總是趨吉避兇的,思想上、情緒上也是,好的都是我努力的、應得的,不好的那可能都是命。開個玩笑,不過當你有這種錯覺的時候,就一點要小心了,可能會離被割韭菜越來越近了。
關于測試、算命和錯覺的問題我們就講完啦,不過有不好的錯覺,就有好的錯覺,充分利用好的錯覺,也可以産生很大的正向作用,這個我們以後再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