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名畫之間,隻差一根筆的距離?
面對一幅美景,
文人墨客們是如何讨論呢?
唐 郎士元:“青山霁後雲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
釋義:雨後初晴,山中雲蒸霧騰。西南方向,三兩點山尖顯露,更加郁郁蔥蔥,像一幅出神入化的水墨山水圖。
唐 白居易:“好著丹青圖畫取,題詩寄與水曹郎。”
釋義:如此美好的景色,隻能用顔料來勾勒。畫上題上詩,寄送給不在身邊的好友。
唐 高蟾:“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釋義:世上有無數丹青妙手,可是沒有人能畫出内心的悲傷。
晚唐 韋莊:“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釋義:誰說畫不出(六朝古都的)傷心事,隻不過是那些畫家為了迎合當權者的心态而不畫傷心圖而已。
宋·王安石:“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釋義:歸來後卻怪罪丹青畫圖之人,這樣美貌平生實未曾見有。
丹青是繪畫的代稱,
原意是紅色的朱砂和藍色的石青兩種顔料。
聽了以上讨論,
你是否對繪畫有了新的領悟呢?
一幅畫卷,
一片匠心。
你走向名畫的第一步
其實是
......
工筆花鳥畫所用礦物顔料加工(以石青為例)
第一步:将成塊的藍銅礦原料,剔除表面雜質,放入臼中搗碎。
第二步:過篩。
第三步:将篩下的礦石顆粒像淘米一樣用清水淘洗掉混雜的泥土,淘洗四五遍直到水清。
第四步:将搗碎的原料用砂鍋加清水煮一個鐘頭,直到泛起泥沫,随泛随用勺撇去。(撇出的髒色可以另外放入一個碗中,沉澱晾幹後是一種灰青色,能夠用來複制古畫。)
第五步:将煮好的石青顔色再繼續淘洗,然後晾幹後放入乳缽中進行研磨,磨至沒有聲音,細膩,顔色粉末開始結塊為止,此為“幹磨”階段。
第六步:加水繼續研磨,研磨時間比幹研時增加一倍,磨到乳錘在乳缽底部感覺不到顆粒感,細膩無聲,顔色成為均勻的小顆粒為止,此為“濕磨”階段。
第七步:少量冷水将明膠泡發,再用熱水沖攪,調制成濃膠水。
第八步:兌入濃膠水,繼續研磨攪拌,攪到顔料顆粒與明膠充分融合為止。
第九步:膠和顔料充分融合後可以進行水飛步驟,準備若幹個碗,傾倒出第一碗顔色,(留在乳缽中的顔色顆粒較粗,下次可以繼續進行研磨。)第一碗顔料沉澱十分鐘左右,後将湯傾倒入第二個碗中,留在第一個碗底的顔色,顆粒粗,顔色也最鮮豔,稱為“頭青”。
第十步:第二碗顔色沉澱二十分鐘左右,後傾倒入第三個碗中,留在第二碗中的顔色就是“二青”。
第十一步:第三碗繼續沉澱兩個小時左右,傾倒入第四碗中,留在第三碗中的顔色就是“三青”,也稱“佛頭青”,以此類推,最後可得出“頭青”“二青”“三青”“四青”“青粉”等顔色,其中最上面的一層顔料湯曬幹後稱為“青粉”,為透明色,其餘為不透明色。其餘礦物顔料的制法與石青相同,但朱砂不可加熱水煮,且須用白酒淘洗,赭石唯取上面一層透明色作顔料,因此赭石也屬于透明色類。
第十二步:因礦物顔料含膠太久,容易失掉“寶石”光澤,故而所制顔料要進行一個除膠的過程。将碗底的顔料加入熱水,充分攪動,使顔料中的膠水溶解于熱水中,沉澱後,将上面的水傾倒掉,反複兩三次将膠除盡為止。
顔料成品:頭青、二青、三青、四青。
礦物顔料使用方法(以三綠為例)
第一步:加入少量的濃膠水,注意顆粒越粗,膠水越濃。
第二步:用手指将顔料與膠水充分攪勻。
第三步:試膠。調好後,在空白熟宣紙上試一下,幹後,手指蹭一下不掉色,且膠光不能掩蓋礦物顔料的“寶石”光澤,即為顔料與膠的調制比例适宜,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加清水調和。
第四步:設色示範。
(礦物顔料制作以及使用圖文示範:楊靜)
近期,吉林省博物院即将舉辦“花間事——吉林省博物院藏工筆花鳥畫展”,展覽展示四十五件名家名作,展品目錄如下:
立軸
1. 清末 牡丹绶帶圖 屈兆麟
2. 近現代 庭院小景圖 劉奎齡
3. 近現代 國色天香圖 劉奎齡
4. 近現代 海棠伯勞圖 于非闇
5. 近現代 山茶鳴禽圖 于非闇
6. 近現代 紅葉白鵲圖 于非闇
7. 近現代 事事吉祥 于非闇
8. 近現代 喜上眉梢圖 于非闇
9. 近現代 桃花戴勝圖 于非闇
10. 近現代 白梅雙禽圖 于非闇
11. 近現代 牡丹蛱蝶圖 于非闇
12. 近現代 粉蓮圖 于非闇
13. 近現代 櫻花山雀圖 陳之佛
14. 近現代 玉蘭鹦鹉圖 邢一峰
15. 近現代 拟宋徽宗照殿紅圖 張大千
16. 近現代 賞花圖 曹克家
17. 近現代 秋岸野鹜圖 謝稚柳
18. 近現代 蛱蝶秋芳圖 謝稚柳
19. 近現代 秋樹鳴禽圖 謝稚柳
20. 近現代 雙清山雀圖 謝稚柳
21. 近現代 扶桑蛱蝶圖 謝稚柳
22. 近現代 梨花山禽圖 謝稚柳
23. 現代 夕顔圖 鄭乃珖
24. 現代 芙蓉白鹭圖 俞緻貞
25. 現代 國香天壽圖 田世光
26. 現代 花蔭雙鴿圖 田世光
27. 現代 海棠集禽圖 趙紋
28. 現代 山茶鳴禽圖 趙紋
29. 現代 杏花春曉圖 趙紋
冊頁:
30. 清代 白玉簪 楊大章
31. 清代 山茶 楊大章
32. 清代 栀子 楊大章
33. 清代 臘梅 楊大章
34. 清代 月季雙禽 于壽伯
35. 清代 碧桃绶帶 于壽伯
36. 清代 梨花白燕 于壽伯
37. 清代 臘梅太平鳥 于壽伯
38. 清代 榴花白頭 于壽伯
39. 清代 海棠山鳥 于壽伯
扇面:
40. 清代 群芳圖 餘省
41. 清代 湖石桂花 蔣廷錫
42. 清代 湖石叢菊 蔣廷錫
43. 清代 春風蛱蝶 蔣廷錫
44. 清代 萱花蛱蝶 蔣廷錫
卷
45. 南宋 百花圖卷 楊婕妤
來源:吉林省博物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