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柏林曆史街區

柏林曆史街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15:57:39

前面兩篇分别介紹了柏林聖馬利亞教堂和聖尼古拉教堂,其實這兩座相距不遠的教堂所在之區域,現在都屬于柏林的米特區(Mitte),但在過去曾叫做尼古拉街區,也就是12世紀柏林城市的起源地。

上篇提到尼古拉教堂前的一個“井蓋”,我們把它和柏林的起源放在最後說。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1

我們這裡說的尼古拉街區(Nikolaiviertel,Nicholas' Quarter),12世紀時就屬于柏林(定居點),而斯普雷河對岸的博物館島,則屬于科恩(定居點)。

最初的柏林環境并不是很美好,主要以沼澤為主,很多地方還是沙質土地。

尼古拉教堂入口北側,有這麼一棟中世紀樣式的房子,原型據推測建于16世紀,最初的位置也不在這裡,而是在科恩的一個城門口,二戰期間房子被炸毀,1987年選擇在這裡按照原樣重建,初衷是打造柏林的古老街區。

房子被炸毀之前,被認為是柏林最古老的旅館或酒館。以前旅館前面就有一棵胡桃樹,重建後也種了一棵,所以也稱胡桃樹酒館(Gasthaus Zum Nußbaum)。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2

教堂前的室外餐飲座位。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3

尼古拉教堂前面的一個噴泉。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4

噴泉上有隻熊,可能就是意寓大熊阿爾布雷希特,熊手中拿的鷹圖案的徽章是13世紀勃蘭登堡邊疆侯爵的徽章,與旁邊井蓋上的圖案一樣。

有一種說法柏林一詞就有熊的意思,那是錯誤的,大熊來之前的幾百年,斯拉夫人就管這裡叫柏林了。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5

附近的一個19世紀的大号壓水機,是過去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留下的,現在算是一件文物了。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6

教堂南邊的這棟房子,叫Knoblauchhaus,意思是克諾布勞赫之家,房屋建于1759-1761年間,二戰期間幸免于轟炸,是柏林現存罕有的18世紀住宅建築。

房屋最早的建造者,是克諾布勞赫家族的約翰·克裡斯蒂安·克諾布勞赫(1723 - 1790),他的祖先是匈牙利的貴族(或者是高官),17-18世紀時,因參與反奧地利哈布斯堡統治的起義(拉科奇獨立戰争,柏遼茲著名的拉科奇進行曲與其有關,看過《虎口脫險》就聽過),流亡到德國。

1750年年代,靠軍事強國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因為戰争需要大量軍服,而克諾布勞赫家族的後代約翰·克裡斯蒂安·克諾布勞赫剛好從事與制針和縫紉有關的業務,因此獲得了柏林市民權。

七年戰争期間,普魯士軍隊的訂單,讓約翰·克諾布勞赫賺了不少錢,1759年,他購買了塊地,建了這棟房子。而房子所處的區域,剛好是柏林商人和政府官員的聚居區,屬于富人區。

約翰·克裡斯蒂安·克諾布勞赫的後人繼續從事與紡織有關的貿易,并在這所房子内住了170多年,直到1929年,房子賣給了柏林市政府。

現在,房子是一座小博物館,同時也是柏林城市博物館基金會的辦公地,裡面陳列有關克諾布勞赫家族的介紹和一些文物。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7

從尼古拉教堂往西走不遠,就來到施普雷河邊。施普雷河也算是柏林的母親河。河對岸就是過去的科恩定居點,現在是著名的柏林博物館島。

左邊的建築是柏林州立中央圖書館(Zentral- und Landesbibliothek Berlin ),前面的白色建築是柏林宮(洪堡論壇),過去曾是普魯士王宮和德意志帝國皇宮,二戰被炸為廢墟後重建。

再往前的大圓頂建築就是柏林大教堂。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8

施普雷河上的遊船,我剛到柏林的第一天坐了一次,隻不過哪都不認識。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9

河邊的一尊雕塑,聖喬治屠龍。雕塑的作者是德國雕塑家奧古斯塔.基什(August Karl Eduard Kiß,1802-1865,或August Kiss)。

基什出生于普魯士的西裡西亞,現在位于波蘭境内。他的作品大多是紀念性雕塑,我們後面還會看到。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10

聖喬治屠龍的題材,在歐洲很常見,不多說。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11

馬的細節很精緻,忘了拍龍(怪獸)。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12

從聖喬治雕像看尼古拉教堂。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13

新老建築混合在一起。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14

從尼古拉教堂往北(偏東)走不遠,是紅色市政廳。再往北就是柏林電視塔和緊鄰的亞曆山大廣場。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15

紅色市政廳(Rotes Rathaus)現在是德國柏林的市政廳,始建于1861年,設計師為普魯士皇家建築委員赫爾曼·弗裡德裡希·魏澤曼。

二戰期間市政廳遭轟炸損失嚴重,戰後又按照原樣重建。

東西德時期,因為劃在東德境内,被用作東柏林的市政廳,兩德統一後的1991年,又重新成為柏林市的市政廳。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16

據說塔樓的樣式是參照法國拉昂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Laon)的哥特式塔樓而建的。塔樓紅磚部分高74米,尖塔最高達94米。爬到塔頂需要375級台階。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17

整個市政廳為紅磚建築,是仿照波蘭托倫市的中世紀哥特式市政廳而建的,為什麼會仿照波蘭的市政廳呢,因為那時的波蘭托倫屬于普魯士(波蘭被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瓜分,國家已不存在),而市政廳建造的年代1861年,德意志還沒統一,柏林也隻是普魯士的首都。德意志帝國成立的1871年,紅色市政廳才徹底完工。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18

市政廳的平面布局是個正方形,每邊長99米。市政廳的北側是正面,前面的廣場是市政廳廣場,廣場上有U-bahn地鐵站(U5),站名就是紅色市政廳。也就是在修地鐵站的時候,發現了中世紀柏林老市政廳的考古遺址。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19

市政廳鐘樓四面都有直徑4.75米的表盤,時針長1.3米,分針長兩米多。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20

市政廳是不是允許參觀我也不清楚,即使能參觀,也肯定要預約。一些拱形門和窗内,還裝飾有很精細的雕刻,一些雕刻内容還與柏林的曆史有關。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21

市政廳南側背面有個停車場,我們就曾把車停在這裡,繳費要靠自己去機器上交。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22

從停車場向西看到的聖尼古拉教堂。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23

從市政廳後面看到的電視塔,右邊的建築群是一個綜合商業中心,Rathauspassagen。Rathaus是市政廳的意思,passagen有拱廊商業街的意思。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最初是東德經濟成就的展示場所。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24

市政廳北面有片較大的公園綠地,這座海神噴泉雕塑最為突出。

海神噴泉(Neptunbrunnen)修建于1891年,作者是德國雕塑家萊茵霍爾德·貝加斯(Reinhold Begas,1831-1911),作者曾去過意大利,設計靈感應該來自羅馬的四河噴泉。

噴泉中央是一個海神尼普頓的雕像,這種題材的噴泉雕塑在歐洲非常多見。噴泉下方的四個女性雕像分别代表流經普魯士境内的四條主要河流,易北河、萊茵河、維斯瓦河(現在位于波蘭境内)和奧德河。

尼普頓是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對應的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波塞冬,所以手中拿的也還是三叉戟,海王星也是因其而得名。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25

這個角度看,後面的是聖馬利亞教堂。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26

噴泉最初不在這裡,1969年遷移至此。從空中俯瞰,噴泉是這個樣子的(圖片源自網絡)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27

海神噴泉的花壇甬道,正對着柏林電視塔,368米的高度,是德國最高建築。同時也是柏林的地标之一。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28

其實說起來,柏林電視塔也算是當年冷戰的産物。當時因為東德屬于社會主義陣營,由西方世界主導的歐洲電信組織隻分配給東德很少的電視頻段,這樣東德就隻能靠加大電視發射功率來解決,而且建造這座當時世界第二高的電視發射塔(第一高在莫斯科),從政治意思上說,也能提升社會主義陣營的自信。

兩德統一後,出于意識形态的需要,有人提出要拆除這座電視塔,幸好最後還是保留了下來。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29

電視塔從1965年開始動工,曆時四年建成。在當時,這個204米高的巨大球體肯定難度不小,現在這個觀景塔内有酒吧以及旋轉餐廳,電梯上去需要40秒(其實我也沒上)。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30

電視塔上方的各種發射或接收設施,我這個學無線電的,當年雖然也學過微波、射頻啥的,現在也分不清什麼是什麼了。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31

這是電視塔的入口,隻是遠遠看看,電視塔底部,還有一個人體展覽館(Menschen Museum),膽子大的可以去看看。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32

電視塔雖然緊鄰柏林著名的亞曆山大廣場,但并不屬于亞曆山大廣場。電視塔後面就是曆山大廣場,遺憾的是我在柏林幾天的時間,沒再往那邊走走。

遠遠看到的這座酒店,位于亞曆山大廣場上,是與電視塔同時規劃建造的,當時叫柏林國際賓館,現在是屬于麗笙集團下的麗柏酒店,叫做Park Inn by Radisson Berlin Alexanderplatz,Booking上稱作雷迪森柏林亞曆山大廣場酒店。2006年酒店被黑石集團收購。

酒店最高将近150米,是柏林市内最高的商業樓宇建築,當然也是最高的酒店。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33

海神噴泉與電視塔連線中間位置向北一點,就是聖馬利亞教堂。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34

馬利亞教堂前經過的有軌電車。軌道兩側是屬于德國聯邦道路的卡爾-李蔔克内西大街(Karl-Liebknecht-Straße),以德國共産黨創始人卡爾-李蔔克内西命名,改名之前叫做威廉皇帝大街。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35

從紅色市政廳往東南方向看到的這座建築,叫“舊市政大樓”(Altes Stadthaus),我第一感覺像是新古典式建築,但又不是那麼明顯,仔細查了一下,原來是叫做“帕拉第奧式建築”,也算是新古典主義的近親。

帕拉第奧式建築,得名于16世紀威尼斯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第奧(Andrea Palladio,1508-1580),他在威尼斯的建築有幾個,不過我隻見到過一個,還是遠遠地看到過,就是聖馬可廣場對面的聖喬治.馬焦雷大教堂。

舊市政大樓其實比紅色市政廳還要晚三十來年,所謂“舊”是相對于它北側的“新市政大樓”而言。

20世紀初,随着城市的不斷發展,老的紅色市政廳已經不夠用了,于是在1902年,又增建了這座市政大樓,一些行政職能部門遷移到這裡。大樓完工于1911年,設計師是柏林著名建築師路德維希.霍夫曼(Ludwig Hoffmann,1852–1932) 。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36

老市政大樓沒有走近,隻在遠處拍了些照片。建築外立面上方的雕像,大多為西方神話和寓言中代表美德的人物。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37

舊市政大樓高約80米,最高處站在金球上的人物是羅馬神話中的幸運女神福爾圖娜(Fortuna)。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38

納粹德國時期的1933年,新的柏林城市規劃在緊鄰老市政大樓北側又建了一棟市政建築,被稱作新市政大樓(Neues Stadthaus),所以之前的市政大樓就被稱作“老市政大樓”。

現在這裡是柏林市議會所在地。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39

海神噴泉往西,有個較大的公園,叫做馬克思-恩格斯廣場(Marx-Engels-Forum),直譯的話應該是馬克思-恩格斯論壇。

其實這裡已不屬于尼古拉街區,過去叫聖靈街區。二戰前是密集的居住區,被炸為廢墟後沒有重建。70年代,當時的東德政府将這一區域規劃成紀念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廣場,兩德統一後,廣場的去留問題有過争論,但最終還是保留了下來。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40

這組偉大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雕像,過去位于廣場中央位置,現在被放置在了西邊緊鄰施普雷河的角落。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41

兩位偉大導師的塑像,很多媒體都用過。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42

附近還有一些與社會主義相關的曆史和知識的介紹。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43

廣場附近的摩拜單車,在德國也挺受歡迎,騎一次也是1塊錢,隻是貨币單位是歐元。

柏林曆史街區(聊聊柏林的起源)44

馬克思-恩格斯論壇西側緊鄰施普雷河,往北一點有個東德博物館(DDR Museum),其實是介紹當年東德的生活以及有關社會主義的,沒想到人還挺多,看來西方人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好奇程度也不低。

最後,我們再回到尼古拉教堂前的井蓋。

說是“井蓋”,可能不準确,但我确實不知

(以下為付費閱讀部分,有興趣者請關注同名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