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道電視劇裡面的名言

天道電視劇裡面的名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2 04:10:14

這篇内容,說說天道劇中第三集丁元英有關“養兒防老”的孝道文化。另外談談我對王陽明心學中“良知”四句教的理解,說說我的理解和感悟。因為每個子女和父母是血緣關系,子女和父母的關系那是最能體現“良知”的。

“養兒防老”,這恐怕是每個父母都有的想法,生兒育女是為了能讓自己老有所依,老來能有所依靠,這也是中國的傳統孝道文化流傳下來的觀念。恐怕每個人從小到大,都聽到過父母這樣的話:“我白生你,養你一場”;有父母訴苦罵子女說:我多麼多麼不容易地把你拉扯大,長大了既然是這樣,早知你這樣不、就不該生你養你;或者像丁元英的母親說他:“.......生兒養女還有啥子用嘛,落到這個下場”,或者說:“我老了不指望你了.....”等等。

這些話聽着好像很合理,但是仔細去分析,就會發現,上代人對下代人人的這些無心的話,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人人都覺得自己生來就虧欠父母的,一生一世感覺還不清父母的養育之恩。

所以,父母說什麼都是對的,你隻能聽父母上代人的話,叛逆性格就是不孝,和父母反抗就是不孝子孫。這無形中讓一代代的人直不起腰。

父母是一個人的啟蒙老師,父母什麼話都要聽,不能反抗,他們說什麼都是對的,這就無形中影響了下一代人的思想,這下一代人的價值觀就是被父母培養出來的,父母的價值觀有問題,子女沒有辨别能力,隻能一味的聽話照做,所以你看,中國家庭子女都有點缺乏主見,性格懦弱的傾向,其實根源就在于幾千年的忠孝文化壓在人的頭上,一代傳一代。

天道電視劇裡面的名言(天道劇中關于養兒防老和良知之說)1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孝,百善孝為先。在鄉裡鄉外,評論一個人口碑好不好,第一就說那個人孝不孝順。所以這孝道文化是第一個壓在人頭上的大山。

中國經曆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社會,一是上有父母,要盡孝道,二是有君,要盡忠道。忠道文化,又是一座大山壓在人的頭上。

這兩座大山壓在人頭上,人還能直起腰杆做人嗎?在家裡要對父母百依百順,要得到一個孝順的名聲,在外要對君主唯命是從,要得到一個忠誠的名聲。

所以,為了去追求忠孝的名聲美德,一代代的人都是彎着腰做人,違心的做人,不敢活出真正的自我,作者借這部故事要說明應該是這個問題,批判這些傳統文化中的弊病問題。

“孝順”是什麼?是血緣關系的本來,本該如此,子女孝順父母天經地義,而不是為了得到那個虛假的孝的名聲。

丁元英要給他父親拔管子,意思是:與其讓父母痛苦的活着,不如讓他早點結束痛苦。丁有句話這樣說的:“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痛苦和尊嚴為代價的話,我真不知道我是個什麼東西”。換句話說,如果為了追求那個孝順的口碑和美德,讓父親痛苦的活着,苟延殘喘,那我就不知道我是什麼東西了?

這畢竟是故事,現實的人多數是做不到的,如果都像丁這樣去做,對于那些被病痛折磨半死不活的父母來說,是一種解脫,讓痛苦的人解脫擺脫痛苦也是孝,順着父母的意願就是孝,可是現實就要背不孝的名聲,一輩子在鄉裡鄉外擡不起頭,可能被所有的親朋好友戳脊梁骨罵。

天道電視劇裡面的名言(天道劇中關于養兒防老和良知之說)2

其實作者是要借這個故事讓我們看清,孝順的本質是盡心盡力,子女有多大能力就盡多大的孝,不能用标準去衡量。有錢的子女是有錢子女的做法,沒錢的子女有沒錢子女的做法。

盡孝,子女之間講責任那就錯了,孝順能用責任去講嗎?孝順是血緣關系的本來,這是每個人天經地義的事情。用王陽明的觀點來說,這叫“良知”。用良知去做事,而不是追去講責任,講美德。

孝順是什麼?孝順是相對不肖、忤逆來說的。什麼叫忤逆?忤逆意思是指冒犯、違抗之意和指不孝順、叛逆。

所以,孝順、忤逆都是口碑,是别人對一個人的評說。是口碑而不是孝順的實質,孝順的實質就無所謂孝或者不孝,它是作為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是血緣關系決定的,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知道盡孝道。

追求孝順的口碑和美德,這叫着了孝順的相,是做表面文章,人的良知是蒙蔽的,所以王陽明說:“無善無惡心之體”,才是良知。

現在社會,子女之間對父母講責任太普遍了,特别是家庭子女多的情況都有這樣的普遍現象。隻要一想到責任就會想到分攤,老大這個月照顧父母了,下個月該輪到老二了,憑啥光我照顧,父母生病了,老大出了五萬醫藥費,那老二也該出五萬,這就是講分攤,這能叫血緣關系的本來嗎?

本質的做法是:父母住院了,老大有錢,我盡我最大的心和最大的能力,我能拿出十萬,我就拿出十萬,和老二老三沒關系,至于老二老三能出多少,那要看他們的盡心和能力,和我沒關系。老二困難沒錢,那他能出兩萬就出兩三,能出一萬就出一萬,隻要他盡心盡力了。

對于父母的問題,如果子女之間講分攤責任,就一定是錯的,因為這和分攤責任無關系。每個人各盡自己的本分,自己盡力即可,為啥要去對比而不是用自己的良心、良知呢?

劇中的丁元英的原話:“我隻知道他是我的爹,他還是誰的爹我不知道,我不是和大哥置氣,是好好說的,大哥現在說的是談錢的事,如果我知道咱爹不僅是我爹,也是你們的爹,那就一定會想到分攤責任,否則心理就會不平衡,隻要你是個人就會這麼想,我和大哥都在外面,如果秋紅再給父親端茶倒水的時候也這麼想,他也是你們的爹,那這碗水就端不下去了。

結果就是咱爹喝不上水了,大哥說秋紅照顧父母,那麼遺産都是她的,那沒有遺産的父母就該扔牆頭上了,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系的本來,本該如此。

作者看問題非常之透徹,是真正的透過想象看到了本質,這是用禅宗思維去看參透中國傳統文化。

孝順、美德、口碑、道德這些都是虛假的表象不是本質,是别人對一個人的評說,我們要透過表象看本質,什麼才是孝順的實質?

什麼是孝順?

對父母盡心盡力,去盡一個子女最大的能力贍養父母就是孝順,無關别人的評說、無關美德問題、無關口碑問題、無關責任問題,這關系一個人的良知問題。父母和子女之間是血緣關系,隻要一個人的良知和人性沒有扭曲,就自然會孝順父母。

如果一個人去追求孝順的口碑,追求美德,追求别人的評說,做事就一定是違心的,是違背良知的。

王陽明心學之“良知”,就是讓人回歸本質,參透那些虛假的表象,“無善無惡心之體”,這裡的善和惡是什麼呢?這裡的善惡不是我們常說的善良和邪惡,這裡的“善”和“惡”可以泛指兩個對立面。合乎天理為善,反之為惡。啥叫天理?天的道理,那就是事物的客觀規律,合乎事物自然規律和自然法則就是天理。

天道電視劇裡面的名言(天道劇中關于養兒防老和良知之說)3

表象的善惡的認識是什麼?

好的、有利的、善良的、美好的、真誠的........可以叫“善”;反之,不好的、有害的、邪惡的、醜陋的、虛假的.....可以叫“惡”。

宋明理學家認為:合天理就是善,不合天理就是惡。

“無善無惡”為“心之體”為“良知”。參透了那些虛假的對立面,就回歸了心之本體,良知顯現。

為什麼要“緻良知”?因為我們人經過後天染上了太多的習氣,我們與生俱來的光明通透的心之本體,被後天的習氣、習慣、認識所蒙蔽了。所以要“緻良知”。

怎麼“緻”?王陽明給出的方法:“事上用功、事上磨練”。通過為人處世不斷的修行修心,慢慢地把心體上的灰塵擦拭幹淨了,那個光明的與生俱來的良知就顯現了。

“有善有惡意之動”,當人有分别心的時候,這就是意的作用。三歲以下的小孩子,根本就沒有美醜之分,他不懂啥是美女,他不懂啥是善的,啥是惡的,

他們天真無邪。随着漸漸長大,開始了父母和老師的啟蒙教育,還有身邊環境的影響,這個孩子就慢慢有分别意識之心了,能分清善惡之别了(這裡的善惡就像陰陽一樣,是一個對立面的統稱),人為的善惡是參與人的利益關系,這都是後天意識的作用了,不是理學家說的合天理為善惡之界限了。

18歲以前的人還懵懂狀态,他辨别能力很差,父母外面有人給你買糖吃,千萬不能要,那是壞人,不善之人,或者那個長相奇怪的人,是壞人,結果孩子就把記住了,見到一切這樣的人都認為是壞人惡人。

天道電視劇裡面的名言(天道劇中關于養兒防老和良知之說)4

“知善知惡是良知”。随着人的漸漸成長,他能分别是非了,能自己辨别事物了,這個時候他的良知就啟動了,有時候他會憑着自己的良心做事,不會别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不會看問題隻看表象,因為表面看起來壞的事情不一定是壞事,表面看起來是好事,不一定是好事,這個時候才叫知道啥叫真正的善,啥叫真正的惡。人為人處世不會是機器人那樣機械呆闆,知道厲害關系,啥該做啥不該做,會聽從心的召喚,這就是良知的作用了,能辨别是非對錯,知道客觀的看問題,這個時候的對善惡的認識才慢慢接近天理之善惡。

“為善去惡是格物”。所有的宗教都要求人為善,啥叫修行?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修正言行舉止,有個标準:為善去惡。這為善去惡王陽明叫“格物”。

啥叫“格物”?探究萬物的規律,研究事物背後的“理”,說白了就是透過現象見本質。

為什麼“格物”又要“為善去惡”?上面列舉了,“善惡”是一個分别的對立面,是人的意識作用,參與了人的作用。朱熹認為:天理為善而人欲為惡。

“格物”是探究事物的天理,天理為善,人有善有惡,那麼人去惡為善,就和天理吻合了,這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怎麼“合一”?人去惡為善就是存天理,把人欲不斷的減少,這個過程就是合天理的過程。

中國文化講“天人合一”?關鍵不在合一,關鍵在怎麼去“合”?其實王陽明的四句教就給了我們方法:“格物緻知”,“為善去惡”,對外去探究事物的規律和背後理,對内不斷修心,為善去惡。如果不斷去這樣做的話,就是在走向“天人合一”的過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