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年輕人看視頻時開啟彈幕
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東哥發現,有些人看劇時動不動就
發彈幕密集炮擊演員人設甚至攻擊外貌
這種行為也太殘忍了吧!
噴子們注意了!利用網絡诽謗他人是違法的!
發彈幕時還是要注意點“彈幕禮儀”吧
近日,藝人俞灏明發了一條微博,配文“我願意接受所有聲音,但是我看不慣這些醜陋的心!有種站出來繼續噴!我隻會更好地打你們臉!”,并配上彈幕截圖以及自己的微博評論截圖。
在彈幕裡有人這樣說:
“俞灏明舌頭也燒壞了吧,能不能好好說話”
“俞灏明我覺得就别複出了,不适合了
!以後就隻能演惡人”
“不好看本來就不适合出來演戲了,容貌吓人”
微博評論中甚至有極其惡毒的辱罵和人身攻擊!
張亮、大左、王栎鑫等圈内好友都在評論裡表示,這都是因為你演技好!
但如果遭遇謾罵與人身攻擊是對演反面角色的演員的一種認可形式,那這種認可未免也太過于殘忍了!
通過俞灏明發布的截圖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攻擊型的言論來自于【彈幕】(彈dan四聲),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在看視頻的時候開啟彈幕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下面東哥帶大家認識一下彈幕的類型和文化。
彈 幕
彈幕,原意指用大量或少量火炮提供密集炮擊。由于大量吐槽評論從屏幕飄過時像飛行射擊遊戲裡的彈幕,現今多用于指代視頻網站的即時評論字幕。它源自日本彈幕視頻分享網站(niconico動畫),國内首先引進為AcFun(内容大衆多元) 以及後來的bilibili(新生的二次元向彈幕網)。随後各家視頻網站相繼引進彈幕模式,彈幕也越來越普及。
實用型彈幕
實用型彈幕包括野生字幕菌、高能預警、科普菌等。
野生字幕菌出沒于廣大生肉(無字幕外語視頻),會免費把翻譯好的字幕用特殊彈幕呈現在視頻底部,對于追新劇的人來說簡直是小天使。
高能預警也是個好東西,特别是對于膽子小的網友,簡直是“無彈幕,不恐怖片”。在驚悚畫面突如其來之前,高能預警的彈幕會給你打預防針,還有護眼小分隊手動打碼,刷出牆一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彈幕,堪稱行走的馬賽克。不過觀影的期待感和刺激感也毀了。
科普菌會第一時間跳出來給大家解釋視頻中出現的某些專有術語,或是新入坑的小夥伴聽不懂的老梗,當然不排除有一部分是瞎編鬼扯的内容。他們的出現總會伴随着一大段彈幕,讓人不得不暫停觀看。
娛樂型彈幕
彈幕其實是對視頻作品的二次創作,有趣的彈幕可以讓觀看視頻的樂趣倍增,如吐槽和空耳的彈幕可以拯救部分槽點無數的作品。
吐槽,當看到一個槽點,能将情緒即時宣洩在彈幕上,還能引起同好們的集體狂歡,視頻的無聊感因此被削弱,反而帶來了一種愉悅的體驗。
神空耳,即“惡搞音譯”,一般是把外語歌詞諧音為漢語。神曲《我在東北玩泥巴》即出自一首印度歌曲的空耳,“東北玩泥巴”也一度成為彈幕經典。鬼畜視頻中還有一種角色名曰計數菌,他們會樂此不疲地在彈幕上記錄鬼畜素材重複出現的次數“×1”“×2”,最後來一句“計數菌已陣亡”。
彈幕社交
有人說,彈幕是一種新式社交。“大家互不相識,卻可以在共同的愛好下暢談。在深夜,這是對孤獨的慰藉;在‘高能’降臨時或缺少字幕、科普時,是一種宛若友人般的相互幫助”。
不同時間發出的彈幕會出現在同一視頻時間點上,達到一種虛拟的實時圍觀,觀影氣氛因此熱烈起來。“前面的等我”“+1”等彈幕正是在分享即時的共鳴,這種共鳴讓快樂和悲傷都放大了,有種仿佛找到世界上另一個我的驚喜。不少人就喜歡配着彈幕看視頻,還會嫌彈幕太薄,“養肥了再看”,甚至二刷三刷。
如今彈幕網站的用戶更加多元化,彈幕質量開始良莠不齊。最怕看懸疑劇時出現劇透黨,看選秀節目,剛打開就有一條“專門回來看××奪冠的曆程”,真的是一口老血嘔出來;看《人民的名義》,第一集就猝不及防“××是大Boss”,追劇的動力瞬間沒了。還有無故引戰的噴子,或是用毫無意義的字符承包整個屏幕的刷屏彈幕,嚴重影響觀感,隻好憤而點擊右下角關閉。但“關鍵詞屏蔽提醒”“劇透遮擋”等彈幕又讓人樂觀地覺得,也許還可以搶救一下?
開彈幕,就要承擔被打擾被劇透的風險;點擊關閉,則失卻了一起吐槽歡樂刷梗的樂趣。開還是關,其實早在你打開視頻之前就有了選擇。
彈幕禮儀
在AcFun、bilibili引進彈幕後,有一個新的詞語也應運而生——【彈幕禮儀】。在這兩個視頻網站觀看、并且發布過彈幕的人都知道,想要成為會員擁有發布彈幕這一功能,需要先完成一個“考試”,必須全部答對20道彈幕禮儀題以及答對部分自選題才能成為會員!
彈幕禮儀題其實是對發布彈幕者的一種提醒,雖然不能杜絕惡性彈幕的發出,卻是對彈幕的一種規範。在視頻網站在引進彈幕的同時,卻并沒有重視對彈幕禮儀的提醒和規範,才會出現大量類似對俞灏明進行人身攻擊的惡性彈幕!在bilibili的彈幕禮儀答題中有這樣一題↓↓↓
所以,朋友們,如果你想享受彈幕而不是被彈幕所打擾,一定要遵守彈幕禮儀,随手舉報惡意彈幕,畢竟我們大家都是文明人兒!
大學生們怎麼看
浙江理工大學 陳新怡
一彈幕在我眼中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無聊型彈幕,例如“哈哈哈哈哈哈”、“23333”。這類彈幕可能是對視頻某個場景某個演員表達個人喜愛之情,但此類多到可以覆蓋整個屏幕,而看不到真正視頻的内容。一般我會下意識地用“關鍵詞”屏蔽此類彈幕。
第二類,挑事類彈幕,例如“他/她長得好像XXX”“抱走我家XXX,某家是XXX”。這類彈幕會引來後續一系列的口水戰,會讓看視頻的時候不能專心關注視頻的内容,且心情也會受到幹擾,這個時候“關鍵詞”隻能屏蔽一部分不正當言論的時候,我會直接關掉彈幕。
第三類,透露型彈幕,例如“拍某個場景的時候…”等,這樣的彈幕可以透露除了視頻之外的有趣信息的彈幕是我經常關注的,通過這些彈幕可以看到對這個視頻不一樣的解讀和看法,還有對某些細節的提醒。通過彈幕去感受做這個視頻的動态,甚至通過彈幕可以找到感興趣的類似視頻,此類彈幕有趣又可以探索視頻之外的事情。但遺憾是,此類彈幕畢竟是彈幕中的少數。
一般我看自己喜歡的電影或者紀錄片時,我喜歡不受到幹擾自己靜靜地看完,這時我會選擇關閉彈幕。當我熟悉整個視頻走向之後,我會開彈幕來了解一下其他人的看法來豐富自己的想法。
浙江工商大學 彭思佳
我對彈幕的印象,經曆了一個從好到壞再到不好不壞的過程。
初識彈幕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會兒特别喜歡在b站看恐怖片和恐怖遊戲,每次恐怖畫面出現之前,就能看到那些在畫面前飄來飄去的五顔六色的小字齊刷刷地變成“前方高能預警”,那時就會覺得特别安心特别踏實,所以就對這種叫“彈幕”的新奇玩意兒生出了好感。後來更是喜歡在看電視劇的時候配上彈幕,彈幕上的吐槽腦洞大又奇葩,時常讓人笑得不能自已。因為我是特别不喜歡虐心情節的人,但即使是很悲傷的情節,彈幕上也總會找到很多笑點,所以也就漸漸感覺離不開這種東西了。
但也就最近一兩年的光景吧,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彈幕的普及度提高了,各大視頻網站都推出了彈幕功能,越來越多的彈幕變得不像原來那麼“幹淨”了,看劇時,有些人動不動就是對演員人設甚至外貌的攻擊和謾罵;對情節和自己三觀不同的地方,一邊嚷嚷着要棄劇,一邊卻又在每集陰魂不散地出現,對其大肆批判,甚至不惜和别的彈幕撕逼;在破案推理的劇裡,可能在第一集的彈幕裡,你就會絕望地知道所有的幕後兇手是誰;又或者,彈幕成為了粉絲控評的主戰場,滿屏滿眼都是違心的“xxx好帥”,讓人看着尴尬至極。而對此,我隻有一個辦法——關閉彈幕。
并不是說我現在完全杜絕了彈幕,隻是學會了“挑着看”。彈幕這東西,反正就和微博一樣,已經成為了網友發表言論的一個平台了,裡面有好有壞,現在總談“彈幕禮儀”,光是說說自然也沒太大用場,或許彈幕實名制,會成為一個新的呼籲點吧。
黑龍江大學 常青梧桐
我很喜歡彈幕文化,從來都不關彈幕,隻是會把字體的透明度調低一些。因為大家都喜歡這個電影、這部劇,才會點進來觀看;因為想獲得認同,想有交流和互動,才會打開彈幕。彈幕文化起初被理解為缺乏溝通互動的青年男女極度的表現欲;但是彈幕文化也在逐漸成熟,經常能看到彈幕裡互相解答問題,解讀那些新梗和老梗;吃瓜群衆也有自己的思考,也有自己的觀點,或正面或偏激,都通過彈幕得以表現。
彈幕的實名制将在今年10月1日實行,很多人高興,覺得彈幕裡的噴子會少很多。這隻是其中一種可能,或者說這隻是其中一個方面。我們都有表現欲,當我們了解别人不了解的信息時,總想展示或普及。所以随着實名制興起,各位彈幕大佬們的活躍度将隻增不減,這種表現欲會支撐他們發送更多含金量高的,甚至科普類的彈幕,辟謠的彈幕。在很多恐怖片中經常能看到各位好心人的‘前方高能,彈幕護體’這就是善意在彈幕中的典型表現。因此彈幕文化應該被更多人接受,成為小衆文化中更深入人心的文化形式。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