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收到一個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
有一個朋友問,能不能一句話說明白,到底什麼是投資?什麼是投機?
這個問題難就難在一句話去回答看似不可能回答的問題。
我想來想去,大概可以這樣回答:
當你買了一隻股票,在面對波動的時候,如果你想着賣,你就是投機,如果你内心非常坦然就是投資。
解釋一下。
我給投資的定義可能比很多人寬泛的多,就是經過自己獨立思考之後并做出為之負責的買賣決策。
這裡面的關鍵詞是,獨立思考和可以自己負責的決策。
至于你是技術派,政策派,趨勢派還是價值派,甚至你是抄各種大V的作業,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獨立思考的過程和可以承擔一切後果的買賣決策。
這個就是投資。
否則其他所有的買賣都是投機。
知道這些是表象,隻有面對波動的時候才是最好的試金石,才能直觀感受到自己到底幹的事屬于哪一個。
*****
就這麼簡單一個區分。
這是一個非常無聊的問題,但确實也是每個人必須認知的問題。
投資和投機最大的區别在于,前者可以重複驗證,後者虧賺隻是運氣。
什麼叫重複驗證。
一隻股票,買了之後賺了十倍,你要買之前隻是因為别人推薦或者稀裡糊塗随便買的,那麼你在這筆買賣過程中基本不會積累一點“經驗”,賺錢隻是運氣好罷了,未來很難重複。
我們常常聽說,一年三倍容易,三年一倍難。
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年三倍很難重複,很難年年都賺三倍。
但如果你的每一筆買入決策都是經過自己深度思考之後的結果(對錯不重要),那麼每一筆投資其實都是一次“經驗”的積累。
“錯了改正,對了重複”,長此以往就可以重複驗證并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投資體系。
這個就和中醫一樣,好的醫生都是老中醫,這裡最大的原因就是通過不斷的反饋積累經驗,使得他們越老越值錢。
*****
其實大家都一樣,我很早之前剛開始買股票的時候,特别喜歡問别人買什麼,或者直接看賣方報告推薦買賣。
最喜歡看股評家說:受益于XXX(事件、政策等),未來XXX(個股、行業)将出現顯著機會,當前技術面處于超跌/上行趨勢中,基本面上估值合理,價格在XXX處有強烈支撐,建議買入....此類的話。
反正前面說什麼不要緊,隻要“建議買入”這四個字就夠了,然後常常把功歸于自己,把過歸于他人。
剛開始我覺得沒什麼,慢慢的我才覺得我就是一個傻叉,這樣幹無形之中就陷入一個死循環當中。
沒有獨立思考過後的決策,虧錢賺錢都不屬于自己,也積累不到一點“經驗”,就算炒股十年也不會有進步。
這就像中醫不号脈直接斷病一樣,就算看一萬個病人,我的醫術也不會見長。
所以,我覺得分清投資和投機雖然是一個非常無聊且乏味的問題,但也是不得不拆開去認知的問題。
做正确的事,要比不知道正不正确更重要。
*****
今天周末大概就說這麼多,這樣的文章估計也沒多少閱讀,明天開始咱們說市場。
全文完。
遇到波動這樣幹: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價值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