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式葬禮全過程

中式葬禮全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4:09:18

清晨5點多,就接到爸爸從鄉下打來的電話:“奶奶在淩晨零點50分去世了。”

回老家就是為了給臨終的奶奶盡孝,雖然說這十幾天一直在做思想準備,可消息傳來的時候,我還是覺得自己沒準備好,握着手機愣了半天。

回去的路上,一車人都紅着眼圈。

報喪

走了20分鐘的山路,車子進了村。和往日的匆匆趕路不一樣,這次車子停在了老舅(奶奶唯一的兄弟姐妹)家門口。

老舅迎了出來,叔叔一把跪在了泥地上,放聲哭泣——79歲的老舅當然知道這意味着什麼,一邊掉着眼淚一邊把叔叔拉起來。

守鋪

到了老宅,爸媽已經給奶奶換好了壽衣,躺在床上的奶奶雙手平攤,面容平和,旁邊的小桌子上擺上了香燭和供的飯菜。寺廟的師傅和居士們給奶奶念佛誦經。

中式葬禮全過程(一定要經曆一次傳統的中式葬禮)1

我們依次給奶奶磕頭,行禮,傷心是必然的,但我們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讓奶奶對這個世界有什麼留戀,安心駕鶴西去。

不斷有親友來吊唁,家族裡所有的子孫後輩從天南海北趕回來,爸爸和叔叔跪在鋪側,陪同親人看奶奶最後一眼。

白天親友不斷,晚上奶奶5個子女和兒媳婦則留下來輪流守護、制作孝服、準備其它用品。

入殓

吉時是下午三點半。一大早家裡人就忙開了:準備棺木、接待陸續來到的親友,接下他們送來的草紙花圈,發放貼了紅紙的毛巾,為幫忙的人準備飯菜;主事的伯伯和村裡幫忙的人一起制作靈牌、哭喪棒、紙錢。

吉時一到,師傅們吹着喇叭,爸爸(長子)去老宅前面的水渠裡舀了三瓢水,爸爸把水從奶奶生前住的屋一直灑到祠堂,姑爺們托着奶奶,我們則披麻戴孝跟着進了祠堂。在花圈、鞭炮和香火彌漫中,主事的伯伯給奶奶整理好遺容,蓋好布,并在棺木裡放上奶奶生前用過的頭箍、扇子和一小罐糖。

中式葬禮全過程(一定要經曆一次傳統的中式葬禮)2

蓋棺的時候到了,我們雖不舍,但人已逝,在所有人的哭泣中,幫忙的師傅重重地釘上了棺蓋,宰了一隻公雞,圍着棺木一圈把雞血滴在了上面。

所有人依次跪拜、撒酒、上香,在鞭炮聲中不舍離去。

晚上七點半,鄉友們離去,所有後輩又披麻戴孝來到祠堂,我們一人一支香,圍着棺木轉了三圈,每一圈都要在奶奶的靈牌前跪拜,最終把香插進香爐裡。

奶奶安頓在祠堂裡,守了奶奶半個多月的爸媽終于可以睡個完整的覺。

出殡

第二天淩晨五點建墳墓的師傅就來了,要敲開爺爺和奶奶合葬的墓。下午三點,準時出殡。我們在祠堂裡依次跪拜了奶奶,村裡的來幫忙的鄉友們用長繩将棺木綁在兩根粗木頭上,粗木頭的兩端再綁上繩子,最後插入扁擔,四個壯漢把棺木扛出祠堂。一個伯伯點燃稻草紮成的長繩走在前面,作為長孫女我端着靈牌其次,後面跟着拿花圈的外甥和吹喇叭的師傅,接下來就是奶奶的棺木。一路走,一路鞭炮和煙花響着不能停。棺木太沉,大家半路可以休息,這時專門拿着長條凳的人就要趕緊把凳子擺平,托起棺木。

從水泥路走到小路,最後上了山。墳前的雜草早就被師傅們鏟平,棺木到了之後,被莊重地推進了墳墓。在封上墓口的最後一刻,大家知道這是最後一眼看見奶奶,等封上墓口,奶奶就真的要長眠在這片生她養她的土地了。

不管大家有多不舍,最後還是離開了,剩下我端着靈牌,繞着墳墓走了三圈,最後師傅們吹着喇叭護送着靈牌回家。披麻戴孝的親友們在路兩邊跪下,送走了奶奶的軀體,接回她的靈位。

中式葬禮全過程(一定要經曆一次傳統的中式葬禮)3

等建墳墓的師傅貼回最後一塊瓷磚,奶奶就已經下葬完成。我端着祭祀的祭品(公雞、鯉魚、豬肉)在爺爺奶奶的墓前鞠了三躬,最後把這些祭品抛進老宅門前的池塘,整個儀式就完成了。

燒七

我是給奶奶過完頭七回來的。頭七那天,孝子女兒姑爺孫子都回到老家,給奶奶盛碗飯放在靈牌前,點香燃燭放鞭炮,期望奶奶的靈魂能無牽無挂早日去往該去的地方。

中式葬禮全過程(一定要經曆一次傳統的中式葬禮)4

這次給奶奶送終,讓我有深深的感觸:

輩分不能丢

我之前的工作接觸外國人比較多,所以“人人平等”對我來說是絕對的真理,也是我要為之努力奮鬥的方向。但這次回家,吃飯時長輩會把小孩子們都趕下桌,上席哪怕空着所有人都不敢随便坐。開始我還為孩子們被趕下桌憤憤不平,可在奶奶的葬禮上,我的親身經曆告訴我:這就是文化!它很有力量!

披麻戴孝會因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死者的孝子、女兒、女婿、孫女、孫女婿、重孫能戴孝,而外孫、重外孫哪怕你是男孩,也隻能和其它親友一樣綁條毛巾,親疏厚薄一眼就能分出來。

在家長輩讓幹活必須老老實實去幹,心有不滿也不能表露,誰叫你是晚輩。

我和堂妹被二姑爺叫去洗碗,當時我心不甘情不願,心想“為什麼不喊你的孩子去幹活”,但是一到披麻戴孝的時候我就明白了:我和堂妹是孫女,我們才有資格披麻戴孝,二姑爺的孩子是外孫沒資格披麻戴孝。特權同時也意味着責任,所以在奶奶的葬禮上,我們才是應該多幹活的人。同理,作為家裡的長輩,他們操持着所有的事情,而小屁孩們還不能為家族做任何貢獻,所以他們隻能下桌吃飯是理所應當的。

出身決定了身份,付出才能成就地位。在家族裡,隻有自己有能力為家族做貢獻,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輩分是特權,更是一種提醒:你應該付出行動,來對得起你的身份!

為什麼農村重男輕女

我是女兒身,我一直認為女兒也能大有作為,所以對非要生兒子的思想非常鄙視。但是這次奶奶的葬禮讓我非常能理解為什麼大家都想要個兒子:

從辦白好事的這方來說,從報喪到入殓出殡,所有的儀式都需要兒子來操辦,如果家裡沒有兒子,連跪在床前接待親友的人都沒有,這是什麼感覺?

披麻戴孝有非常嚴格的講究,孝子的頭巾拖到地上,女兒和孫女的頭巾很短,而我老公作為孫女婿居然有資格佩戴長頭巾!就因為他是男性!身份差異通過頭巾的長短就看出來了!

從鄉鄰的角度來看。所有被叫來幫忙辦白好事的都是成年男性,女性想幫忙也用不上(如果在家辦酒宴,可能需要有村裡的女性幫忙,可現在都在酒店吃飯,真的是沒有請一位女性村友來幫忙)。如果家裡沒有男丁,那麼村裡辦好事都和自己沒關系,這家人怎麼能融進集體的生活中呢?

農村種地是相當辛苦的,收水稻時要把脫粒機從這塊地擡到那塊地,脫了粒的稻子一包70、80斤要從田埂上扛到路邊,用獨輪車拉回家裡——而這些重體力活,家裡如果沒有男丁,怎麼才能完成?

我是女兒身,我的孩子也是個女兒,我并不是認同要重男輕女,隻是當你身處到這種文化中,你要理解這種文化存在的原因,并尊重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