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庸經典語錄解釋

中庸經典語錄解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6:10:30

《中庸本義》第三章 第四節 忠恕,絕不是忠人之心、推己及人

【原文】3.4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于人。

【慢說】忠恕,一般的理解是:忠,盡力為人謀,中人之心,故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為恕。老慢認為是曲解,為什麼呢?

中庸經典語錄解釋(中庸本義3.4忠恕)1

字形演變:忠

“忠”字,中心。按照古文字的本義,中:動态的匹配點;心:主觀意願;故,“忠”字的造字本義是:努力尋求與客觀環境需求的動态匹配。

所以,忠,根本不是“忠人之心”,不是忠于哪個領導,忠于某個愛人,更不是忠于哪個團隊組織,而是,忠于客觀上的動态匹配。要知道,天理是:忠于匹配,這才是人世間順順利利的根本。反之,忠于某個人,即便再被重用,今天跳的歡,明天倒大黴吃瓜撈,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忠,絕不是盡力為人謀,而是盡力謀中道。

但是,忠,必定是主觀意願,還不是實現了的客觀匹配,所以,“忠”距離“中”還是有距離的,因此,孔子說,忠,違道不遠。換句話說,孔子的意思是:中庸,凡事達到動态匹配、恰到好處不容易,但至少你該知道,做到中庸最好,你該努力往這個方向去争取。

中庸經典語錄解釋(中庸本義3.4忠恕)2

字形演變:恕

“恕”字,如心。如:凡事符合天理才能過的安好;心:主觀意願;故,“恕”字的造字本義是:為人處世越客觀合理(與客觀規律、客觀需求、整體公需匹配),小日子過的越好。

所以,恕,本義不是無原則的寬恕原諒,不是老好人、心态好,更不是曲解的推己及人,而是,凡事要盡量做到客觀合理,越是客觀合理,結果越好。

隻不過,恕,還不是“真如”,隻是有這個心,實現沒實現還單說,但孔子的意思很明确,做不到真如,做不到凡事客觀合理,但你必須努力往這個方向去争取。

所以,“忠恕違道不遠”的正解是:即便做不到凡事動态匹配、恰到好處、合情合理,但你該努力往這個方向去争取。

接下來,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于人。這句話,往往被理解成:不願意别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别人。如果是這樣,兩句話前言不搭後語,邏輯混亂。

中庸經典語錄解釋(中庸本義3.4忠恕)3

字形演變:施

“施”字,旗、蟲(也)。旗:飄揚、彰顯的;蟲(也):渺小的人;故,“施”字的造字本義是:使人揚長,讓人充分的展示自我。

中庸經典語錄解釋(中庸本義3.4忠恕)4

字形演變:願

“願”字,元心。元:人必須服從于天,世間最根本的法則,最根本、最本源的;心:主觀意願;故,“願”字的造字本義是:希望能符合天意。

所以,“願”字的本義,并不是自己的心願、夢想,也不是希望自己心想事成,做夢好事都圍着自己轉,而是,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符合老天爺的意願,我合天意,天才能助我,讓我充分展示自我。

所以,“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于人”的大意是:不能因為暫時沒讓自己充分揚長(施諸己),沒匹配成天意(不願),沒看到中庸的好處,就認為這種努力對自己沒好處(勿施于人)。

【原文】3.4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于人。

【慢說】即便目前你做不到凡事動态匹配、恰到好處(忠)、合情合理(恕),但隻有你肯努力,就離這個目标不遠了(違道不遠)。不能因為暫時沒讓自己充分揚長(施諸己),沒匹配成天意(不願),沒看到中庸的好處,就認為這種努力對自己沒好處(勿施于人)。

原創聲明:老慢作品皆為原創,依據請參考老慢的著作《天道易經》以及《老子的天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