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這個帖子的意思絕對不是想表達木頭有膠正常,不可避免,絕對沒這個意思。我想說的是有些情況很難避免,有點膠也算常理,看木友們的接受程度。也是對木頭打膠的一點個人理解,說錯請指正。
這個帖子我也是準備了很久,今天咱們聊聊關于木質文玩打膠的事兒。現在很多新木友可以說是談“”膠“”色變,聞“”膠“”喪膽,非常介意木頭有膠,比懼怕假貨更甚,其實不是所有有膠的木頭都那麼可怕。
木頭上有膠也分好幾種情況,并不是所有帶膠的木頭都沒法玩兒,依情況而定,不能一棒子全打死。
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我自己接觸到的,或者說個人理解的,幾種木頭上膠的前因,您看看,是不是就能明白點了,有些情況,木頭有膠也并不是那麼難以接受。希望對新進木友能有些幫助。
| 膠痕 |
這種情況算是最輕微的了,其實完全可以當沒毛病。因為隻有在紫光燈下,才能看出點膠的痕迹,會有少量的熒光,熒光比較弱且不連續,這種膠痕并不是打上去的,或者說不是故意為之,一般是在加工過程中蹭上的。
紫檀與海黃(降香黃檀)同科,本身原木就易空芯,十檀九空就是這個意思。尤其是紫檀木,硬度高韌性差,非常易裂。
我見過幾次師父加工紫檀的木器,包括鎮尺、手串和牌子。經常會有這種情況,原料有明顯的開裂,為了防止加工過程中二次開裂或者崩刀,會先将原料的裂用膠粘上,之後會用台鉗或其他工具固定一段時間,強行的使原料更完整,等原料穩定了再繼續下料加工。
其實開始用膠粘的這部分最後是不要的,但前期打膠的過程中可能會有膠水遺撒在原料其他部位,後期打磨又不完全到位,所以導緻成品會有少量膠痕,這種情況真的是沒什麼影響。不耽誤盤玩也不影響美觀,因為自然光下什麼也看不出來。(紫光下熒光比較微弱,實在拍不出來,所以沒有合适的圖片)
| 膠補、裂補 |
一般膠補多以單獨的、小面積的形式出現。木器在自然光下也很難看出差别,紫光燈下會出現小面積的綠色熒光,單獨的,熒光不應該連續出現,也不應該大面積的出現,否則那就不叫膠補了。
膠補基本都是用于封補加工不慎導緻的小傷、或者原料自身存在的細小瑕疵,這些傷或瑕疵都應該不大,替換掉可惜,保持原狀又不夠美觀,所以多數會采用膠補的方法來修飾。手藝好的師父修補完,自然光下是很難看出來的。
這種情況多在珍木整器上出現,也算無傷大雅吧。手串,基本隻有海黃比較常見有膠補,因為海黃比較注重花紋,即使同料,花紋也不一定非常規整、一緻,所以更不會輕易剔除帶有小瑕疵的珠子。
裂補,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木頭裂了,然後用膠粘上,就這麼簡單。但具體還得看怎麼裂的,裂的有多大。目前市場比較常見的珍木文玩中,除了金絲楠以外,其他幾種木材都屬于比較容易開裂的,尤其在北方的春秋季節。看個人的接受程度了。
除了那種硬傷的大裂,還有一種就是芯裂。紫檀與海黃的共同特點,原料容易帶有芯裂,尤其這兩種木材,很難避免。紫檀車珠子一般不會用芯材,整器有芯裂比較直觀、常見,比如筆筒。白圈中的幾道裂紋,紫光燈下都是有熒光出現的。
海黃如果想要花紋好看,那必然要用芯材,所以水線的芯裂就很難避免了。比如下面這條,花紋的中心就是樹芯,再趕上一個樹疖子,那更容易有裂了,這些都是有膠補的,自然光下可見裂紋,如果修補的手藝好,是用指甲感受不到裂縫的,但在紫光下都能看到熒光的膠線。
上圖除最後一顆裂比較明顯外,前兩顆的情況實屬正常。在下平時賣點珠子,但也玩兒珠子,比較有體會,可以說能做到比較客觀的對待這個問題。
如果站在賣家的角度看,前兩顆的情況的确很難避免,天然生長,很正常的現象,所以如果隻是芯裂的膠補,可以當全品出售,确實也有很多賣家這樣做的。如果你問:這珠子保證無膠無裂無補嗎?他會答:保證,全品,完美!當你付款拿到珠子以後,發現有芯裂的膠補,再問他,他會說,這是海黃的特性,天然生長的東西很難避免的。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我覺得事先應該交代清楚比較合适。
如果站在玩家的角度看,雖然這情況确實很難避免,畢竟還是屬于有瑕疵,但對于一個比較了解木頭的老玩家來說,隻要不是明顯的大裂、硬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在可容忍的範圍之内。
這種情況在紫檀、海黃、越黃上出現的居多,确實屬于木頭的特性。
| 膠磨 |
文玩火了好幾年,現在雖然熱度早已褪去,整體價格貌似也一降再降,其實真不是那麼回事兒,好東西基本沒有降過價,有的精品甚至更貴了。便宜的也都是以前本身就不值錢,賣貴了的通貨,或者“新研制、開發“”的”産品。撿漏恐怕還是沒那麼好遇見。
經常有朋友問我,同樣是紫檀滿瘿子,為啥有人賣五六千一條,有人卻隻賣兩三千?為啥同樣是海黃,花紋也挺漂亮,看着差不多,有人賣八千,卻也有人隻賣三千?這就是第三種情況了,膠磨!
我們排除假貨,那種情況不算,就是真紫檀,真海黃,價格為何差别如此之大?這中間就有可能存在膠磨的差别,我不能說隻要人家賣的便宜,東西就有問題,因為有的朋友覺得我賣的東西貴哈哈,我是說會有這種可能。
膠磨多數出現在紫檀瘿子、海黃瘿子、海黃新料及越黃這幾種料子上,紫檀柳也經常出現膠磨,但它不屬于珍木,不算在其中。
瘿子:就是樹瘤料,由于疾病導緻變異生長的部分,内部組織混亂,多内裂、多沙眼,選材加工出品相完好的木器比較難,出品率很低。但瘿子料的密度油性又是極佳,很受木友追捧,所以貴。
如果加工時采用膠磨那就不一樣了,能大大降低廢料率。膠磨:從字面就能理解,就是為了防止料子在加工中出現碎裂、崩肉的情況,一邊加工一邊打膠,大家注意,這不是把珠子加工完再打膠,是邊車邊打膠,然後再打磨,這樣可以讓料子很牢固,之後也不易開裂。可以說有一部分膠是滲透到木頭當中的,雖然不是很深,但如果不狠打磨是打磨不掉的,如果将膠完全打磨掉,這東西可能也沒法要了。
海黃新料之所以膠磨,是為了防止以後開裂,因為新料太嫩,水分大,如果不采用膠磨,加工完以後,随着水分的蒸發,過不了多久就會出現變形、開裂的情況,可能還沒來得及賣出去呢,就在自己手裡裂了,所以海黃新料的珠子基本都有膠磨工藝。下圖這種嫩料的珠子,基本都有膠磨。
膠磨除了防裂以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封堵棕眼。多數越黃棕眼就比較粗大,珠子滿是棕眼,不管什麼黃可能都不好賣,所以有一部分密度差的越黃和紫檀也會采用膠磨,棕眼看不出來了,就可以賣個好密度料子的價錢。
膠磨還可能出現在一些純手工制作的木器上,比如紫檀折扇。折扇的大扇骨是有弧度的,而且又有流線型的變化,這個車床是車不出來的,是師父用刮刀純手工刮出來的,然後再打磨,這個真要看師父的手藝了。紫檀硬度很高,很脆,生刮太容易崩木肉,所以刮之前需要打膠,這種情況也屬于很難避免的,也算在可接受的範圍内吧。
| 封膠 |
封膠,也有叫滾膠的,其實就等于把珠子上刷了一層清漆。
在一些木質文房或者木質茶具的制作上,有種工藝叫“”擦漆“”,用于木器防水,比如木質茶盤、木質硯台、木質筆洗等等,本來挺講究的一個工藝,可能是比較費力,有些人直接用防水膠代替,後來直接刷清漆,再後來被用在了珠子上,這就變味兒了。
珠子封膠,大範圍的出現是在頭兩年,文玩比較火,木友們熱情高漲,分辨能力又相對低的時候,有不少人被坑了,之所以很多木友談“”膠“”色變,就是因為這種全身打膠的珠子,根本沒有盤玩的意義,隻能當擺設看着,别說盤玩兒了,這種封過膠的珠子用1500目的砂紙打磨都不起作用。
這兩年比較少了,因為手段太過低級。這樣的珠子特點非常明顯,首先從圖片上看,賊亮,木頭本身的光澤是達不到這種程度的,即使有包漿或者精細打磨抛光,也比這種賊光要自然的多。
拿在手上看,真的跟玻璃珠似的,能照出人影兒來,珠子與珠子相互碰撞的聲音是很生硬的脆響,用布盤玩時會感覺很滑,沒有盤木頭的感覺。木頭再硬也是木頭,紫檀的硬度算佼佼者了,但是紫檀珠子用指甲使勁按也是可以按出印兒的,但封過膠的珠子,别說按出印了,位置都按不準,因為太滑了。在紫光燈下的效果就不用說了,很像刷了夜明粉,很亮!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料子本身存在嚴重内裂的海黃、密度比較差的紫檀,或者棕眼過于粗大的越黃手串上,這樣的手段确實應該遭到唾棄!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了解更多文玩知識,請關注“書匠木匠”。本文由“江山社稷書匠”編輯撰寫,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