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有任何觀賞魚飼養問題,可直接全網搜索養魚老道及關鍵詞,比如養魚老道、水質白濁,養魚老道、觀賞魚黑斑、腐爛病等。
有些魚友把養魚過程中的物理過濾幹濕分離看得格外重要,有些魚友,對此根本就不在乎。
這個問題,與我們的魚缸大小、水體大小、水質的穩定性、觀賞魚的密度以及自己勤不勤快,都有關系的,難道說沒有幹濕分離的魚缸,它就不能養魚了?那也未必。
所謂的幹濕分離就是讓濾棉盡量不去浸泡在水裡,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一句話解釋完畢。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比如說大型的底濾魚缸,我們懶得去頻繁看那個底濾倉,有時候濾棉上的雜質都開始腐爛了,我們還不知道,适度讓濾棉離開水面,雜質不能受到水流的沖擊或者浸泡在水裡,持續釋放毒素,僅此而已吧。
如果觀賞魚的飼養密度不大、排便量不多,或者水質很穩定、我們呢,也經常關注、清洗、更換濾棉,這個問題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飼養小型觀賞魚,那個水妖精就是一直浸泡在水裡的,小外挂也是一樣的道理,做不到幹濕分離,那麼,這些魚就不活了?
上濾是最容易達到幹濕分離的,底濾有的自帶,有的需要改良一下。
我們說在底濾倉内,濾棉也不需要太多,太多了就是藏污納垢的來源,尤其是不能做到幹濕分離。
那麼,想要做到這個效果,其實也很簡單,無外乎找個東西,比如說塑料筐、塑料盒,把濾棉裝入其中,能把物理過濾擡高到水面,讓濾棉的底部不沾水,這就算是一個有效的幹濕分離,就是這麼簡單。
為什麼滴流盒永遠都是幹濕分離?水流是自上而下的,底部是镂空的,隻要濾棉不大量積水,那就是幹濕分離了。
如果我們購買的魚缸,物理過濾盒無法擡高,就像我的三個底濾缸,那麼,懶得改造的話,是可以通過降低底濾水位的方法,達成幹濕分離的目的。
也就是說,可以控制整體底濾倉的水位,既可以淹沒水泵,還能夠正好在濾棉下方,這不也是一個道理嗎?
唯一的缺點就是,如果魚缸加溫與室内溫差過大的話,那麼,我們就會面臨頻繁添水的問題了。
而且,濾材也不必加得太多、太高,因為水位低,加多了也是浪費,總而言之就是各有利弊。
其實某些魚缸的那個物理過濾,我根本就沒管,泡在水裡也就那樣了,不過不是全部浸泡,隻是一小部分,上層濾棉還是離開水面的,這樣也可以,也能将就使用。
還有就是,如果下水口套上一個魔袋,魔袋不泡水,那也算是幹濕分離了。
所以說,這些問題永遠沒有固定答案,哪個就是好,哪個就是壞,還與其他很多因素有關。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