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
《天工開物》百科書
十七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有一本名為《天工開物》的書傳到了西方。歐洲人驚奇不已,稱它是“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明代著名的科學家,江西奉新人宋應星,一個被進化論大師達爾文稱為“東方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的人。
宋應星生于明代萬曆中期,參加了幾次科舉應試未果之後,他便全身心投入科學技術研究,開始撰寫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集大成的代表作《天工開物》。此時他47歲,正在分宜縣當一名管理教育的小吏,既買不起需要的參考書籍,也沒有可供朋友交流住宿的場所,可謂困難重重。
經過三年的辛勤勞動,書終于寫成了。《天工開物》共有18卷,内容非常豐富。包括農業和礦冶、鑄造、紡織、食品加工、造紙、印刷及其他工業生産等方面的生産工藝。特别珍貴之處還在于,全書還附有123幅精美生動的插圖,圖中所畫各種生産工具比例恰當,富有立體感,解說文字簡潔,數據詳細具體,真正是圖文并茂。正因為如此,我們現在打開《天工開物》,就像看電影紀錄片一樣,我國300多年前那些豐富的物産情況一一展現在眼前。
《天工開物》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一部生産工藝百科全書。它詳細記述了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技術,其中有不少是當時世界領先的工藝措施和科學創見。比如農業,這部書記載得特别詳盡。從選種、育種、耕作、水利、土壤、肥料,以及農業分類和品種,都有細緻描述。它甚至記載了勞動人民在解決青黃不接時候的“救公饑”“喉下急”等民間稱呼和方法。《天工開物》還記載了我國在當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發明創造。比如把生鐵水直接灌注熟鐵的“灌鋼”冶煉法,就是一個偉大的創造;又比如織機中的“花機”,就是世界上最精巧的提花織機。
宋應星寫作《天工開物》時,注重科學研究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細緻的實際觀察,對表述的問題用準确的數據來進行說明,已與當時西方的研究方法比較接近。比如他記述“江南麥花夜發,江北麥花晝發”;記述“狼煙”,白日燃燒冒黑煙,黑夜燃燒冒紅煙,并且能“迎風直上”等諸多事物特點。他從不信傳說,堅持調查實證。
有趣的是,西方現代啟蒙科學思潮的代表人物笛卡爾于 1637 年出版了著名的《方法論》,而同年,東方中國的宋應星也出版了《天工開物》。兩部著作都是用科學的語言和術語寫成的,也都在世界範圍内産生了巨大影響。《天工開物》這部科技巨制完成後,在朋友們的資助下得以刊印。這本書的第一版為崇祯十年原刻本,曾經一度失傳,無法找到原刻本。直到1952年,才在當時的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找到一部完整無缺的原刻本。這種原刻本現在已經非常稀少,成了世界上極為珍貴的古書版本。
1869年,《天工開物》被翻譯成法文,傳到西方,以後又被譯成文,更加廣為流傳。
編輯:胡代江 複審:朱峰
終審:鐘佳駿、駱志俊
聲明 :我們一直緻力于知識産權保護,尊重權利人的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我們無法核實其出處,難以取得權利人的許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或溝通許可事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