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
注解:
1、四筆組成,注意輕重變化。
2、首點,用筆比較重,定下整個字的基調。點的位置偏右。
3、長橫,這裡稍稍向上拱。
4、撇畫和捺畫,筆勢連貫。撇用豎撇,這裡有一個由豎到撇的順勢的折,是自然形成,不可寫得很誇張。
5、撇和捺的交點,大緻和點在一條豎直線上。
二、贈
注解:
1、貝字旁,要寫得窄一些,不可喧賓奪主。
2、“曾”字的兩點勿小。“田”和“日”,一寬扁,一窄長。
3、“日”的寬度大緻與上部兩點同寬。
三、景
注解:
1、首先注意一點,衆多橫畫之間的間距大緻相同。
2、“曰”和“口”,前者較寬,後者略窄,但對比不大。
3、注意中間的點,略靠右,但是不要寫得輕飄。它起到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
四、池
注解:
1、三點水,取狹長之勢。但是考慮到右邊部分是橫走勢的,所以三點水也不要寫太長。
2、“也”的橫折,橫的斜度可以誇張一些。一來可以造勢,二來有利于收緊中宮。
3、豎彎鈎,橫部分向外伸。這樣整個字就有收有放。
五、宋
注解:
1、寶蓋頭,上部的兩個點畫,注意筆勢的呼應和顧盼。
2、“木”的豎畫,略微偏右一些,在點畫右側。
3、撇和捺,這裡都是收的。底部大緻平齊,以求平穩。
六、已
注解:
1、字的筆畫不多,但是有收有放,有主有次。
2、上部的框,寫得緊俏一些,下部的豎彎鈎則舒張一些。
3、圖中所示的A與B的比例,大緻為1:1。
七、劉
注解:
1、寫法很多,這裡提供一種參考。
2、“文”的點重,橫斜,捺收。
3、注意左右的銜接。這裡“文”的捺與利刀的“三級跳”,突出了左右的聯系。
4、最後的鈎作懸針,可以寫得稍微厚重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