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概要:
《我是什麼》是一篇科學童話,全文以第一人稱叙述,并且采用了拟人手法。全文講述水的變化、不同狀态、水對人類的貢獻以及帶給人類的災害。
二類字部分:
1. “沖毀”、“傍”孩子不好記,容易讀錯。“越”字和“屋”字會讀,但拼音易寫錯。由于老師幾乎沒有時間去複習拼音,孩子們很多拼音會寫錯,尤其是複韻母。
怎麼可以幫助孩子拼音少出錯或不出錯呢?
在預習時,可以在讀生字或課文的時候,把以前會讀錯、寫錯的拼音,圈出來,重點多練讀幾遍,以增加記憶,出錯幾率也會降低。
2. “沒”是本課要掌握的一個多音字。讀“méi”的時候,意思是跟“有”相對的,比如:沒有、沒事、沒用,讀“mò”的時候,是水或沙土等漫過某物的意思,比如:淹沒、沉沒、神出鬼沒。
一類字部分:十個生字,首先要準确認讀,其次要對生字的偏旁、結構掌握,最後,要按正确的筆順順序,整潔、規範、工整地書寫在田字格中。
看似簡單的要求,孩子們做起來并不容易,出現問題不少。
1. 筆順容易出錯的生字:“變”、“片”、“海”、“極”,尤其是“片”和“海”,即使老師講解、全班練習過,還是會有孩子寫錯,尤其是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或者是預習沒有查證,直接按自己理解的筆順去記憶生字的孩子,糾正錯誤的筆順順序有一定難度。
“片”的正确筆順順序是:撇、豎、橫、橫折,孩子們出錯在第二筆,寫成了“橫”,要結合筆順規則:從上到下,進行記憶,就能識記更牢固。
而“海”的筆順順序是:點、點、提、撇、橫、豎折、橫折鈎、點、橫、點。容易出錯的就是最後三筆,不少孩子先寫“橫”後寫“點”,這是不對的。依照從上到下的規則,要先寫“點”,再寫“橫”。
2. 容易寫錯的生字:帶,孩子會把中間的凸寶蓋給漏寫。
3. 學習新字的同時,要結合熟字進行識記,既加強生字之間的聯系,讓孩子掌握一定的記字方法,又能促進自身建立識字系統。
比如偏旁歸類,“極”字是木字旁,還學過哪些其它木字旁的生字?有:林、根。還可以換偏旁或換部件,“洋”換偏旁可以組成什麼新字?有:樣。還可以形近字對比、同音字對比,比如“作”和“座”。
課文部分:
1. 課文導入部分,我加入了古詩積累:水是自然之美景,是蘇轼筆下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李白筆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水是生命之源泉,滋養萬物蓬勃生長;水更是寶貴的生活資源,它澆灌果園、灌溉農田,它流進千家萬戶,便捷我們的生活。結合早讀讀背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導入課文的同時,融入詩句、聯系生活,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水的重要性。
2.第一、二小節,講述水的變化:太陽一曬,水變成“汽”,“汽”升到空中變成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成了“雲”(白雲、烏雲、霞),“雲”遇到溫度降低,凝聚成無數小水滴,落下是“雨”,變成小硬球打下來是“冰雹”,變成小花朵飄下來是“雪”。第四小節,“雨”、“冰雹”、“雪”變回“水”彙入池子、小溪、江河、海洋裡,由于水量、流速的不同,呈現不同的狀态:睡覺、散步、唱歌、跳舞……太陽一曬,再變成“汽”,循環不止,“水”就是這樣在不同的條件下變化不同的形态,在天地間永不停歇地旅行着。
2. 第三小節,三個動詞“落”、“打”、“飄”,使用非常精準而嚴謹。除了感受用詞精妙,還要會運用,也就是要會造句。比如:微風陣陣,一朵花瓣吹落到我的窗前。3. 第四小節,描寫水的性格多變,時而溫和,時而暴躁,做好事給人類作出貢獻:灌溉田地、發動機器,也做壞事給人類帶來了災害:淹沒莊稼、沖毀房屋。這四組動賓短語,要進行拓展,類似的還有:灌溉果園、灌溉草場、發動群衆、發動戰争、淹沒農田、淹沒房屋、淹沒城市、沖毀鐵路、沖毀橋梁。
如何才能讓水隻做“好事”,不做“壞事”呢?可以植樹造林、修水庫、建水電站。
4. 文中“有時候……有時候……”出現了兩次,且都是運用了反義詞,“白”和“黑”,“溫和”和“暴躁”。所以,在運用“有時候……有時候……”造句時,也要盡量用上反義詞。比如:有時候我寫作業很快,有時候卻寫得很慢;有時候天氣晴朗,有時候天氣陰沉。《我是什麼》看似簡單的科普童話,但識字、寫字量大,課文語用部分、課文感知部分,難度并不小,需要打牢字詞基礎的同時,反複讀文,掌握水的變化以及人類的關系,還要懂得:水資源很寶貴,要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