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奧運會曆史列表

奧運會曆史列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5 04:18:12

奧運會曆史列表?英國廣播公司《科學焦點雜志》2021年夏季特刊發表題為《關于奧運會的問與答》一文,文章盤點了關于奧運會的八大謎題全文摘編如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奧運會曆史列表?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奧運會曆史列表(關于奧運會的八大謎題)1

奧運會曆史列表

英國廣播公司《科學焦點雜志》2021年夏季特刊發表題為《關于奧運會的問與答》一文,文章盤點了關于奧運會的八大謎題。全文摘編如下:

和前幾年一樣,參加本屆奧運會的馬在入境以前都得接受7天的隔離檢疫。在此期間,工作人員要(通過拭子和血樣)檢查它們是否患有馬流感等疾病。雖然沒有證據證明馬會攜帶或傳染新冠病毒,馬之間卻可能傳播馬流感。

那麼,馬到底是怎麼運輸的呢?用飛機。别擔心,你在飛機上不會遇到要從它們身旁擠過去的情況。它們有自己的商務艙,寬闊舒适,是英國馬術協會特殊租賃的專用飛機。

它們通常不會被注射鎮靜劑,除非對飛行反應很糟。相反,馬似乎常常享受在飛機上的時光,身邊全是食物(一種含水量很高的幹草),還有工作人員和獸醫精心照顧。

落地以後,這些馬都單獨安排在奧運村裡,住兩個月,全程有專業人員照顧。當然,在此期間,它們有機會赢得獎牌——為騎手,不是它們自己。如果赢了,它們雖然領不到一塊貴金屬,卻能獲得一條绶帶。這比得到一塊糖強,對不對?

2.為什麼沙子不會粘在沙灘排球運動員身上?

有水的時候,沙粒就會彼此粘在一起,還會粘到我們身上。但是,正規的沙灘排球場地排水極佳,把含水量降到最低。國際排球聯合會對沙子有嚴格要求,必須篩過,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細而生出煙塵粘住皮膚。這些沙粒還必須由自然風化而成,這樣才邊角圓滑,有助于流動和排水。

3.會不會有朝一日體育紀錄不再能被打破了?

1908年,馬拉松的紀錄為2小時55分18秒。接下來50年,這個紀錄刷新22次,縮短了40多分鐘。但是,再接下來50年,馬拉松紀錄隻縮短了10分鐘,自2002年以來隻提高了不到4分鐘。

這種大趨勢幾乎體現于各種運動項目:因為規則改變或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成績偶有突破,但靠自然肌肉性能實現的提高卻越來越小。

各種研究都試圖對這種趨勢做出推斷,以發現人體的極限。比如,美國懷俄明大學開展的研究說,100米跑的成績不由運動員能對地面施加多大力量限制,而由他們倒騰雙腿的速度決定。其他研究提出,100米跑的最短時間在9秒44左右,比目前的世界紀錄、尤塞恩·博爾特2009年跑出的成績快0.14秒。

盡管存在這些生物限制,奧運會卻不會出現紀錄不再被打破的時候,原因隻有一個:精彩的比賽場面。每個賽事都必須适應新情況,給觀衆以可能破紀錄的激動期待,不然就會被别的提供這種期待的賽事取代。這可能通過增加障礙或禁止某些設備來實現,或者使用更加精準的計時。有朝一日,我們或許會看到短跑選手在風洞裡迎着時速30公裡的風奔跑,試圖打破精确到百萬分之一秒的紀錄。

4.最要命的奧運項目是哪項?

雖然撐杆跳、标槍或拳擊這類運動顯然存在風險,夏季奧運會卻極少發生運動員死亡的情況。事實上,根據記錄,以往奧運會隻有三個死亡案例:兩個是自行車比賽,一個是馬拉松。

受傷倒是很常見。2008年奧運會結束時,據報告有超過1000例運動員受傷。受傷最多的項目是足球、跆拳道和曲棍球。

5.為什麼優秀跳水運動員用小毛巾?

跳水常常需要抱膝和屈體。手和腿濕了會打滑,所以起跳前用毛巾擦幹很重要。跳水運動員在兩跳之間都會坐在熱水池裡保持體溫,因此一場比賽當中會反複擦幹又弄濕。小塊的運動毛巾吸水性強并且很容易擰幹。有些跳水運動員還習慣于把毛巾從跳台扔下去以判斷距離。

6.女性比男性更适于耐力運動項目嗎?

隻需想想你看過的任何一場馬拉松,就可以認定男性在體育運動上強于女性。

但是,最近發表在《運動醫學雜志》上的一篇有趣評論卻重新引燃這場讨論。文章強調,男性和女性在超強耐力項目(通常超過6小時)上的成績差距隻有4%,而在傳統耐力項目上的差距約為10%。此外,比賽時間越長,差距似乎就越小,而像超長距離遊泳這類項目女性甚至還強于男性。看看距離45.8公裡的曼哈頓島馬拉松遊泳比賽就知道了。30年來,成績最好的女性比成績最好的男性平均快12%至14%。

關于女性為什麼可能成為更好的耐力選手存在多種猜測。從生理機能上看,男性通常有更多的Ⅱ型肌肉纖維(“快縮肌肉纖維”),适于短跑這種需要爆發力的運動。女性則有更多Ⅰ型肌肉纖維(“慢縮肌肉纖維”),力量較小但相對不容易疲勞,非常适合超級耐力項目。

另一種理論認為,女性在燃脂方面優于男性,因此她們有額外的糖儲備。這意味着女性在比賽中不大容易出現糖原枯竭。其他一些研究顯示,女性更容易保持一貫的節奏,而不是太早就使太大勁兒。

運動心理學家也提出,女性更擅于耐受疼痛、轉換疲勞感、享受過程而不執迷于結果,這些都可能提高她們的表現。

這些理論盡管很有說服力,卻難以證實。超強耐力項目尚屬小衆,參加的女性人數很少,難以做出推斷,也很少能找到兩性之間的直接對比。希望這種情況日後能夠改變。

7.有足夠的訓練人人都能成為奧運選手嗎?

很多人說,要成為任何一個領域的專家都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研究顯示,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成為奧運或殘奧選手的條件。

我們通過專注練習都能提高成績,但既影響體力也影響腦力的遺傳因素恐怕決定了誰是好運動員,誰是偉大的運動員。2016年的一項分析發現,運動員的運動能力隻有18%和訓練時間有關,而國際水平運動員的這一比例降至1%。

成功還受你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比如你出生在什麼時候。舉個例子,參加歐洲足球協會聯合會2010至2011年青少年足球錦标賽的運動員有43%生于1月至3月之間,而隻有9%的隊員生在10月至12月。

有看法認為,提早開始訓練很重要。與此相反,研究顯示,小小年齡就集中訓練某一種技能反而有害。比如,丹麥的一項研究發現,精英運動員選定具體項目的時間較晚,童年時的訓練也較少。使這些運動員脫穎而出的是他們快到20歲時才強化訓練。

所以,成為奧運選手的最佳途徑或許是小時候嘗試多種愛好,晚些時候才集中訓練某些項目:在這些項目上,你發現自己有天賦,最重要的是,你能享受其中。

8.為什麼得第二的感覺遠遠不如得第三?

一場重大比賽之前,如果能選擇得第二還是得第三,你會選第二對不對?當然啦!可是,20世紀90年代對巴塞羅那奧運選手情感表現進行的一項研究卻發現,銅牌得主比銀牌得主表現出更為積極的情緒(金牌得主最開心)。

最流行的解釋是,銀牌得主陷入一種反事實思維,他們懊悔錯失良機,糾結于如果當時再努力一點會如何。與此相反,獲得第三的運動員會跟下面的人比,因為能拿到獎牌感到慶幸。

後來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開展的研究似乎支持了這種解釋:對于金牌和銅牌得主而言,成績越好越開心。但銀牌獲得者卻不是這樣,可能因為成績越好他們就越懊悔沒拿第一。

對裡約奧運選手開展的研究發現,銀牌和銅牌得主在快樂程度上的區别可以忽略不計,但對賽後采訪進行的分析證實,得第二感覺的确不佳,銀牌得主拿出多得多的時間談論“情況本來可能如何”。

來源:參考消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