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子育人故事

教子育人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1 20:08:01

文/孫老師心理說

古時候,遠在他鄉的人不能像現在一樣,打個電話發個短信或者能通個視頻,來和家人取得聯系。那時候,隻有一種方式,那就是寫信。這種信也有一個特别的稱呼,叫“家書”。想想從前的車馬是那麼慢,一封信可能要在路途中走上十天半個月,才能抵達收信人的手中。也因此,家書顯得特别珍貴與讓人期待。唐代詩人杜甫就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樣的詩句。

教子育人故事(看曆代名人如何教子育人)1

有一些愛、情感、智慧的确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由著名品牌策劃人葉頂所編著的《一封家書》,集結了曆代名人寫給父母和子女的信件。橫跨三千餘年,覆蓋曆代名人的這幾十封家書裡,既有父母對子女無限的愛與充滿智慧的訓誡,又有子女對父母濃濃的牽挂與不為人知的柔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家書中藏着怎樣的“金子”。

金子一:親人之間的強紐帶——愛

教子育人故事(看曆代名人如何教子育人)2

與西方人相比,中國人在表達感情方面是傾向于含蓄的。但也許也正因此,當我們讀到文字中透露出那些愛與溫暖的時候,就會特别動容。父母對子女也好,子女對父母也罷,因為一份血緣的關系,這其中更是濃濃的化不開的愛意。

南北朝時代北周權臣宇文護的母親閻姬,在北周建立建立之前,被北齊幽禁作為人質,母子這一分别就是三十五年。直到後來北周日漸強大,北齊被北周與突厥合圍,北齊皇帝不得不以歸還人質的方式來求和,并請人代閻姬寫了這麼一封名為《為閻姬與子宇文護書》的家書。

在這封家書的開篇“天地隔塞,字母異所,三十餘年,存亡斷絕,肝腸之痛,不能自勝”短短二十四個字,道盡了一個母親被迫與子女分離不得相見的痛楚與思念。當時的閻姬已經年過八十,在遠離故土、遠離親人的北周,一個人孤單地過着被幽禁的生活,我想也許閻姬已經心如死灰,想着永遠無法再見到自己的兒子了。

北齊的求和無疑給閻姬帶來了巨大的希望,對兒子強烈的思念和愛讓她無法再多思考一分北齊皇帝請人替她代寫這封家書的用意,于是我們在這封書信中看到了閻姬提到了很多宇文護少時的回憶。子欲養而親不待,無疑是人間悲劇。看到這封信的宇文護又如何能不動容,在收到信後,宇文護同樣回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并迎回老母親閻姬。

雖然後來北周求和的意圖并沒有實現,但不得不說閻姬的這封家書是起到一些作用的,在宇文護掌權期間,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北齊。是出于對當時母親能夠歸國團聚的感激還是不忍戰亂導緻更多的骨肉分離,我們不得而知。一封代筆的家書,也許有權謀的私心,但是更多的還是濃濃的愛與思念,我想這份愛是後來這一切發生的關鍵所在。

一般來說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溫柔綿長的,而父親對孩子的愛卻要含蓄隐秘許多。但是在《一封家書》中我卻看到出乎意料的一封書信,這封書信中的這位父親居然也表現出了像母親一樣的無限溫柔,這位父親還是一代皇帝,康熙帝。康熙帝在征戰途中寫給當時的太子胤礽的這封信并不長,開始簡單地叙述了一下自己征戰的狀況,而後表達思念之情。康熙帝讓太子把自己穿過的衣服捎來,“以便皇父想你時穿上”。

末尾的這一句,我們仿佛看到的不是那個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開創出“康乾盛世”的鐵腕皇帝,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與平常百姓無異的父親。這樣的舐犢之情令人感動。在親情與愛面前,大概我們都會展示出我們最柔軟的一面。

這世上,最愉悅快樂的時刻與愛有關,最傷心痛苦的時刻也依然與愛有關。愛是治愈心靈的良藥。這是這些家書送給我們的第一塊金子。

金子二:為人做學問的準則——真

教子育人故事(看曆代名人如何教子育人)3

人這一生,最不可停止的就是學習與成長,這點在本書中也有較多體現。名人大家們很重視子女的學習,但這種重視不似如今的家長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特長班,而是體現在點到為止,“我站在父親的角度對你提出訓誡及期望,但是否去做、如何去做、做到什麼樣的程度那是由自己去把握的”這一分明的界限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諸葛亮的《誡子書》用短短八十五個字就給兒子諸葛瞻上了九堂人生課,這短短的八十五個字包含了甯靜、節儉、計劃、學習、增值、速度、性格、時間管理、想象等九個方面的力量論述,可謂是諸葛亮對自己一生經曆的精華總結。把為人做學問的哲學傳遞給兒子,飽含了殷切的希望,告誡自己的兒子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不能停止學習。

與諸葛亮教子類似的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第三子蕭綱,他在寫給兒子蕭大心的家書中說:“若使牆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意思就是人如果不學習,就好像面對着牆壁站立,什麼都看不見;又好像猴子戴着帽子,隻是學個人樣;這些都是我不贊同的。為人做學問就要踏踏實實的,不能不去學習,也不要隻學個皮毛,而是要沉下心來好好鑽研自己的學問。

在為人做學問上,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最為透徹。他在1941年寫給二兒子陶曉光的書信中,明确告誡兒子要“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絲毫妥協。

這封信的起因是這樣的,陶曉光當時到成都一家無線電廠應聘做技術員,廠方要求提供學曆證明。陶曉光雖然在無線電方面頗有造詣,但是卻沒有上過正規的公辦學校,也就沒有國家的正式文憑。于是陶曉光寫信向育才學校的副校長馬侶賢求助,馬侶賢知道陶行知要是知道肯定不會答應,就偷偷給陶曉光寄去了一張假畢業證。

陶行知知道這事後,就趕緊寫了這封信給陶曉光,制止了兒子弄虛作假,提出了“求真知做正人”的訓誡。作為當時影響力巨大的教育家,為兒子随便謀個好差事并不是難事,但是陶行知始終堅持堂堂正正做人,無論是對待學問還是為人處事,都離不開一個真字。這樣的真就是放在如今也是非常難得。

所以從這些家書中我們挖掘到的第二塊金子是,做人做學問都要帶着真心、帶着真實

金子三:生活處事的智慧——遠

教子育人故事(看曆代名人如何教子育人)4

這個遠字,代表的是一種長遠的眼光。目光放得長遠,格局就會變大,人生不至于狹隘

明朝有一位母親叫鄭淑雲,她在家書中對自己的孩子說,人生難免遭遇困頓,而困頓并不是對人完全沒有好處的。正視人生的困頓,把目光放長遠,就能自強自立,從困頓中走出,于困頓中收獲果實。不得不佩服這位母親如此豁達的人生态度,她用家書安慰了兒子的同時還把人生重要的智慧也帶給了兒子。

關于”目光要長遠“的這項智慧,在著名翻譯家、作家傅雷的家書中也有真切的體現。這封家書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傅聰是著名鋼琴大師,常年在國外演出。因為職業的關系,經常會犯手筋痛的毛病。傅雷就從這一點入手,告誡兒子要适時地懂得休息,年輕力壯的時候不要太逞強。無論是精力、體力、感情都要想法做到細水長流。都用更長遠的目光去看,不要一下子竭盡。

對于這一點的确深有體會,作為年輕人,往往在生活處事上會略顯輕飄,不夠沉穩。很多時候仗着年輕,熬夜、遊戲,損傷自己的身體而不自知。在處事上,也容易不留餘地。這些從長遠來看,确實都不是好的事情。畢竟,萬事萬物均有平衡,更所謂山水輪流轉。所以這些長輩的生活智慧值得我們好好斟酌、體悟。

人生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我們不能在前段就把精力耗盡,而無力應對後段的比賽。以一種更長遠的目光去看待這場馬拉松,就能更加合理地布局我們的人生。這是家書中給到我們的第三塊金子。

教子育人故事(看曆代名人如何教子育人)5

家書總是充滿着溫度,輕易就能觸動人最柔軟的内心深處。愛、真實、長遠,這三塊從這幾十封家書中挖掘出的金子,曆久彌新,照亮我們現時的人生路。當然還有更多的金子等待我們去發掘。能從這樣有溫度的信件中得出些許生活的智慧,實乃三生有幸。而我也願将這份幸運與更多的人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